雷电防护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电防护汉语拼音léi diàn fáng hù),(lightning protection),保护建筑物、电力系统及其他一些装置和设施免遭雷电损害的技术措施。雷电产生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热效应、力学效应等,都会引起不同的危害。各种建筑物、电力系统、通信系统、大型物理装置、电子计算机以及火箭发射系统等对雷电防护的要求各异。

  1.建筑物的防护。采用直击雷防护装置。它由接闪部分、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有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和避雷线等类型。

  2,电力系统的防护。发电厂和变电所广泛使用独立避雷针。变电架构上的避雷针和烟囱、水塔上的避雷针可防护直击雷。大中型变电所需安装8~10支高30米左右的避雷针群。有些变电所是用避雷线来保护。为防护由输电线传入的雷电侵入波,可采用阀型避雷器或氧化锌避雷器。继电保护和控制回路多用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并在两端接地,或将绝缘电线、塑料电缆穿入铁管,将两端接地,以防护感应雷和侵入波,对发电机的雷电侵入波防护,采用旋转电机专用避雷器,并配以金属屏蔽电缆和电缆首端的避雷器及其前方的避雷针或避雷线保护段组成的进线保护段。输电线路用避雷线保护。

  3.通信系统的防护。通信明线一般不设直击雷保护。对地下通信电缆,依电缆的重要程度和土壤电阻率的大小,在电缆上方采取不同的屏蔽线方式。微波通信站、卫星地面站、雷达站、广播台、电视台等的防雷措施基本相同,其措施有:天线防雷,宜设直击雷保护,避雷针可固定在天线架上;机房防雷,波导管或同轴电缆的金属外皮,至少应在上、下两端与塔身金属结构连接,并在引进机房处与接地网连接。机房若未在天线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另设直击雷防护;台站供电设备防雷。变压器的高压、低压侧均应装设阀型避雷器。

  4.托卡马克装置、串列加速器等大型物理装置的防护。托卡马克装置一般装在机房内。机房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则只需将其各部件的钢筋连接起来,并在机房四周作闭合环形接地即可。砖结构机房需在房顶设避雷网并接地。供电电源如果与架空线路连接,应装设避雷器。控制回路应采用有屏蔽层的导线,将金属屏蔽层在两端接地。串列加速器在防雷方面可采取上述相似的措施。

  5.大型电子计算机的防护。现代电子计算机对雷电极为敏感。对于特别重要的计算机,应采取措施防护远方的感应雷。大型计算机的防雷需采用分流(D)、屏蔽(S)、搭接(B)、接地(G)、保护(P)系统(D.S.B.G.P.系统)。

  6.火箭发射系统和地下核爆炸试验系统的防护。这些高技术装置对雷电极为敏感,对防雷可靠性的要求甚高。火箭发射系统需通过约为1∶10的雷电模拟试验,才能选定优化的防雷方案。一般采用发射塔架上装设独立避雷针的方案。同时塔架要有良好的接地分流作用,并对测控电缆采取屏蔽措施。火箭内的电力、电子元件和爆破螺栓、电子计算机等需要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它应与防雷系统的防护能力相适应。根据系统的特点,发射中心的各子系统分别采用浮地、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方式。为防止雷电感应在间隙处产生火花放电,塔顶旋转平台及火箭外围自行塔的所有门窗都应各设两个电气搭接(在两金属表面间建立低阻抗通路),以有利于释放旋转平台可能产生的静电积聚。

  7.地下核爆炸试验系统的防护。地下核爆炸试验系统的塔架应设良好的接地(如在塔基周围敷设长达40米的垂直电极群,直到地下水面以下4~5米深);通往地下核爆炸装置的各种导线应采用屏蔽层,且应实行可靠的搭接和接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