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江亭”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24行: 第24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span><br>
 
  兵家:一作“由来”。<br>
 
  兵家:一作“由来”。<br>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br>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br>

2020年7月15日 (三) 14:44的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下载,二维码
《学生经典古诗词》公众号,二维码

  《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咏史诗,针对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批评他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杜牧于会昌元年(841年)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逐句释义: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受羞辱。
  忍耻:忍受住耻辱。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回头再战,(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江东:项羽起兵的地方。长江在芜湖、南京之间为西南、东北走向,古代是南北往来主要渡口所在的江段,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卷土:卷起了尘土,形容人马奔跑。重:再。


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为一渡口,秦汉之时即设有亭长,是中国最早的驿站之一。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体裁为七言绝句。该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议论战争成败之理。首句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前两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

  后两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两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当时亭长向项羽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谁输谁赢还很难说。“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意思是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历代评价:

  《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曰:牧之于题咏好异于人,如《赤壁》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题商山四皓》云:“南军不袒左边袒,四皓安刘是灭刘。”皆反说其事。至《题乌江亭》则好异而叛于理。诗云:“胜负兵家不可期……”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

  《围炉诗话》: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着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上,义山“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是也。……露圭角者,杜牧之《题乌江亭》诗之“胜负兵家未可期……”是也。然已开宋人门径矣。


试题精选:

  1.这是一首怀古诗,所咏怀的对象是谁?作者用“包羞忍耻是男儿”表达了对这位古代英雄的死怎样的评价?

  参考答案:(1)项羽。(2)作者认为男儿应该不计成败,能屈能伸,因此项羽死得不值,死得可惜。


  2.这首诗在写法上较新颖,请选择一个方面作点分析。

  参考答案:新颖具体表现在:①全诗以议论的手法写来,议论抒情结合极为完美,一气呵成。②结尾两句用假设,从反面来写,强化了自己的观点。③立意较一般怀项羽诗不同,表现了自己独到的眼光和感受。(只写一点即可)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清?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意。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年),唐朝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孙。大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其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六)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