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石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飞来峰石刻

飞来峰石刻(Feilaifeng Cliffside Sculptures),中国五代至明代佛教摩崖造像。在浙江省杭州市西郊北部高峰东南的飞来峰上,隔一冷泉溪与灵隐寺相对。飞来峰是海拔168米的石灰岩山峰,峰下有许多溶洞,东麓有青林、玉乳和龙泓洞,西麓有呼猿洞。造像大部分分布在溶洞内和沿冷泉溪的崖壁上,现存330余尊,均有龛,大都一龛一尊,也有一龛二尊、三尊和四尊的,最大的一龛造像有19尊。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代吴越造像尚存5尊,其中时代最早的是青林洞入口西侧,后周广顺元年 (951)滕绍宗舍财雕造的弥陀、观音和势至,造像都坐在高束腰仰莲须弥座上,身后有火焰纹背光,尚存晚唐风格。

宋代造像约200余尊,分布在玉乳洞、青林洞等处。大都为罗汉像,而且体形较小。其中玉乳洞内的十八罗汉和六祖像较大,风格古朴。青林洞南口崖壁上,一龛雕凿于乾兴元年(1022)的“卢舍那佛会”浮雕,结构完整,主次分明,对称中略有变化,堪称佳作。龙泓洞口的白马驮经故事,浮雕二高僧,身后饰头光,正在长途跋涉的样子,右上角分别刻“摄摩腾”、“竺法兰”字样,其后一人牵马,上刻“从人”2字,也是宋代佳作。冷泉溪南岸一尊布袋弥勒像,袒腹踞坐,粗眉嘻笑,一手按布袋,一手执念珠,十分生动。

元代造像形体较大,现存89尊,除龙泓洞内一尊观音外,其余均分布在冷泉溪南岸和青林、龙泓、呼猿各洞周围的崖壁上。其中有纪年题记的19尊,时代在元至元十九年(1282)至二十九年(1292)之间。这些造像内容丰富,多为密宗佛像。位于青林洞的一龛毗卢遮那、文殊和普贤坐像,头戴宝冠,服饰华美,宝冠纹饰繁缛,冠顶外撇,莲座低矮,与宋代造像迥然有别。理公塔旁的金刚手菩萨,身短腹大,两脚叉立,手持金刚杵,显得十分雄伟。冷泉溪旁的多闻天王,全身披甲,骑坐青狮,手执宝幢,神态凛然。不空羂索观音像,三头六臂,头戴宝冠,胸挂缨珞,面颊丰盈,双眉相连,神态宁静慈祥。这些均是飞来峰元代造像的代表作。

明代的飞来峰造像已趋尾声,现存的只有少数菩萨、天王像等,雕凿水平已不如元代。   中国北方地区的石窟造像,从晚唐开始衰落,而飞来峰的五代、宋、元造像弥补了这一缺环,尤其是飞来峰的元代造像,在中国石窟造像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现大部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