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妃(1723~1788年),女,维吾尔族,叶尔羌人。清朝乾隆皇帝的妃子,教名为买木热·艾孜姆,因自幼喜欢用沙枣花熏衣沐浴,又被人爱称为“伊帕尔罕”。

  香妃是阿帕克和卓的重侄孙女,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准噶尔汗国掳其父往伊犁拘禁,雍正元年(1723年)香妃在伊犁出生。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后,香妃与哥哥图尔地随五叔额色严、六叔帕尔萨一起返回故乡。大小和卓叛乱时,其家族中惟有图尔迪与额色尹、帕尔萨极力反对,定边将军兆惠率清军在叶尔羌与霍集占作战之际,图尔地主动率领一支由柯尔克孜族骑兵组成的部队前去协助平叛,立有大功。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香妃进宫,时年27岁,被封为和贵人。3年后升为容妃,甚得乾隆皇帝宠爱。乾隆南巡、东行都带香妃同行,多次按维吾尔族习俗给于封赏,容妃在晚年时在乾隆的眷属中已位列第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容妃病故,享年55岁,葬于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的容妃园寝中,1979年其墓的地宫部分塌陷,考古工作人员在进行清理修补,发现其墓已被盗,棺外有一具头骨和一条93厘米长的花白发辫,头骨显示出维吾尔族女性特征,发辫也与香妃55岁的年龄相吻合。

  在喀什本地,维吾尔族居民中却流行这样的传说:香妃本名伊帕尔罕,是乾隆年间新疆叛乱头子霍集占的妃子,因她身上有一种天然生成的奇香,故称香妃。霍集占叛乱后,乾隆皇帝命兆惠将军征讨,杀霍集占得到香妃后送往北京,入宫后,虽然乾隆百般劝诱以图感化她,但香妃情钟故主,终日泪洒深宫,有一天香妃又泪流不止,宫女苦劝,她竟拿出一把匕首厉声说:“国破家亡,死去久,但绝不仿效一般柔弱女子的以死明志,必当杀仇以报故主。”太后听到这话,恐乾隆被害,即召香妃询问,香妃只说了一个“死”字,太后逐令其殉节。香妃死后,遗体被家人运出宫外,行程万里,历时6个月才运到喀什,葬在了她母亲的身旁。据说现存在香妃墓内的木桥和宫灯,就是运送香妃回喀什的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