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属法学学科门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上的中国化”两个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基本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成果、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的学科。

培养目标

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精通中国化近代史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专门知识,培养能在各级党政群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等专业学校、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法律顾问、政策研究、宣传、企业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和主要课程,各招生单位略有不同。

研究方向,例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发展过程、科学体系、丰富内容和历史地位;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贡献。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农村发展。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背景下的最新发展和比较研究,尤其研究当代中国农村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如农业经济、村民自治、农民文化素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当代中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社会主义文化研究、重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政治学原理等。

相关学科

与此专业相关的学科有:政治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法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科学技术哲学,国际法学,英语语言文学,社会学,民商法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行政管理,传播学,企业管理,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人类学,课程与教学论,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法学理论,刑法学,诉讼法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安全技术及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法医学,军事教育训练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应用心理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有关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来源和客观依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使之具有中国特色,以正确回答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道路和目标。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真理。《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塑造世界的主要精神力量,是推动和指导世界人民摆脱剥削、压迫和贫困,走上独立和解放、争取社会主义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源泉。

  2、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具有实践性,它既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又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之中,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复兴,到处寻找治国的良方,首先是向西方取经。但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反复比较,中国人终于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基。毛泽东最先倡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实践的沃土中,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因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践又总是在不停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丰硕成果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实际上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进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推向前进。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和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率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同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国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解决了党在中国革命中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等基本问题,形成了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确立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胜利。七大以后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毛泽东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时期。他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理论和路线,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又不失时机地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和第二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毛泽东的事业,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和平与发展己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同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战略策略决策: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理论;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构想;国际战略和对外策略;把党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的理论等,构成了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创了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个成果在党的十四大得到充分肯定,命名为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式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在党章中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任务。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起,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定不移地、完整准确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摆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并在新的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世纪之交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比如:“三个代表”要求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军队;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宗旨和主题;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战略思想,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征途中,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继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分析我国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要求作出的战略选择。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的道路、模式、战略、动力、目的和要求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比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了党章,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长期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发点和落脚点。

  1、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所谓科学的态度,就是用唯物辩证的观点看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坚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这个原则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内在的联系,前者是表达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动态行为方式,后者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必然结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根本原因。坚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建构理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之源。这种继承,就其形式来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一脉相承。就内容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新理念.。它源于马克思主义,新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但是在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上找不出这样的现成答案。

  4、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方社会特有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文化传统有较大的差异。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党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融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民族形式、中国语言、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特色,真正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坚持群众路线依靠集体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这就决定了我们党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不是个别领导人的孤立行动,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体智慧的第一源泉,党始终把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结合起来,把群众实践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上升为理论和政策;智囊团的智慧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体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要善于借用外脑,集智囊的智慧为决策所用;领导集体的智慧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决定性因素,党坚持集体领导制度,重大问题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经过领导集体充分讨论后作出决定,所产生的成果集中了领导集体所有成员的智慧。

  6、坚持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保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实践中,必然会出现危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错误思想倾向。党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武器,与不同时期的右倾机会主义,“左”倾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思想僵化,否定、割裂、歪曲、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错误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排除了干扰,端正了航向,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新胜利。

(上文来源:湖南省社科联肖浩辉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