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骨盆腔发炎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几个部位同时发病。病原体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夹膜杆菌厌氧菌等,也可为混合感染。感染往往经淋巴系统(如产褥感染)、血液循环(如结核菌感染)或沿生殖道粘膜蔓延扩散(如淋病)。按发生炎症的部位不同分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卵巢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临床上,盆腔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盆腔炎 多发生于分娩、流产和生殖道手术后及月经后。少数病人继发于腹腔其他脏器的炎症,如阑尾炎等。最多见的是急性子宫内膜炎,病原菌自胎盘剥离面或创伤面侵入,逐渐蔓延。严重时可形成输卵管积脓、卵巢脓肿,二者相通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脓肿继续发展可破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盆腔脓肿等。有时脓肿破入直肠或阴道,脓液经直肠和阴道而排除体外。如果炎症向盆腔两侧蔓延可形成盆腔蜂窝组织炎,俗称冰冻骨盆,常与晚期妇科恶性肿瘤表现相似。在急性炎症期,患者可有下腹疼痛、寒颤、高热、头痛,并伴有尿频、排尿困难、腹泻等。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查体可见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见子宫压痛,宫颈有举痛、穹窿触痛,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有波动感的触痛明显的囊性包块。血及阴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能明确病原菌的种类以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治疗时应使病人半卧位,以利脓液局限在盆腔最低处;保证充分营养及液体入量;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药物治疗后仍难以消除的脓肿包块应及时手术切除或阴道后穹窿切开引流。

  2.慢性盆腔炎 可因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而造成,也可以无急性炎症病史。慢性盆腔炎常见有输卵管增粗、弯曲、纤维化,及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粘连和输卵管卵巢囊肿等。患者常有低热、易疲乏、失眠、下腹坠胀、腰骶部酸痛及性交痛。常因输卵管阻塞而造成不孕。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治疗方法有物理疗法、中药疗法、封闭疗法等,但都不易彻底根除。有囊肿形成并久不消退者可行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