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翅目”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经济意义
第54行: 第54行:
  
 
  有几百种蛾、蝶幼虫始终在与人类争夺粮食和经济作物,如稻、麦、棉、油料、麻、桑、茶、糖、蔬菜、烟、果、森林。另外,蜡螟对蜂巢造成很大危害,紫胶白虫取食紫胶虫及蜡壳,对紫胶生产造成危害。但也有一些益虫:家蚕起源于中国,在山东和辽东半岛柞蚕业发达;[[冬虫夏草]]是名贵药材,金凤蝶幼虫、白僵蚕、黄刺蛾的蛹、高粱条螟的幼虫等能治病救人;一些种类的幼虫和蛹能食用。蝶类和一些蛾类是主要的传粉昆虫,其传粉作用居[[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之后,排第4位。蝴蝶和一些蛾类在观赏昆虫中占有重要一席,许多种类被爱好者和收藏家视为珍品。
 
  有几百种蛾、蝶幼虫始终在与人类争夺粮食和经济作物,如稻、麦、棉、油料、麻、桑、茶、糖、蔬菜、烟、果、森林。另外,蜡螟对蜂巢造成很大危害,紫胶白虫取食紫胶虫及蜡壳,对紫胶生产造成危害。但也有一些益虫:家蚕起源于中国,在山东和辽东半岛柞蚕业发达;[[冬虫夏草]]是名贵药材,金凤蝶幼虫、白僵蚕、黄刺蛾的蛹、高粱条螟的幼虫等能治病救人;一些种类的幼虫和蛹能食用。蝶类和一些蛾类是主要的传粉昆虫,其传粉作用居[[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之后,排第4位。蝴蝶和一些蛾类在观赏昆虫中占有重要一席,许多种类被爱好者和收藏家视为珍品。
 +
 +
 +
 +
 +
'''鳞翅目'''(学名:''Lepidoptera''),又名'''蝶蛾目'''、'''螟蛉目''',是[[昆虫纲]]中第二大的目,包括各种[[蝴蝶]]和飞[[蛾]]类(并系群)。鳞翅目昆虫是[[完全变态]]生物([[卵]]、[[幼虫]]、[[蛹]]、[[成虫]])。成虫有两对[[翅膀]],上面覆满[[鳞粉]],口器则呈吸管状。中国古统称鳞翅目昆虫为螟蛉。鳞翅目有46个总科,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占到了全部已描述物种中的10%以上。鳞翅目是世界上最广泛分布和最广为人知的昆虫目之一。鳞翅目昆虫的身体结构展现出了许多变化,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传播。最新的研究表明,鳞翅目的实际物种数量可能比先前预计的要更多,与[[膜翅目]]、[[双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并为物种数量最丰富的目。
 +
 +
鳞翅目主要有三大衍征,最明显的是覆盖在身上和翅上的鳞片以及长长的喙。它们鳞片实际上是一种变态的、扁平的“毛发”,这些鳞片赋予了鳞翅目昆虫在颜色和图案方面显着的多样性。绝大部分物种具有膜状的翅,少数物种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完全消失。鳞翅目是完全变态的,成虫进行交配和产卵的过程一般在幼虫的寄主植物附近或寄主上进行。鳞翅目的幼虫俗称[[毛毛虫]],在外观上与成虫完全不同,具有圆柱形身体,完全发育的头部和口器,三对前足以及从无到最多五对伪足。随着它们的成长,这些幼虫会在外观上发生变化,并经历一系列称为“龄期”的阶段。一旦完全成熟,幼虫就会化蛹。一部分物种会吐丝结茧,而另一些则不会。蝶蛹具有坚硬的外壳,通常没有茧。一旦蛹完成了变态,性成熟的成虫就会羽化形成。
 +
 +
鳞翅目拥有数百万年的历史,演变出各种各样的翅膀图案和颜色。因此,鳞翅目是昆虫中最受到人们关注的一个类群,许多人参与了这些昆虫的观察,研究,收集,饲养和买卖。
 +
 +
鳞翅目在生物圈中作为传粉者和食物链中的一环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它们的幼虫在农业中是危害作物的一大害虫,因为幼虫的主要食物来源往往是活的植物。许多鳞翅目的雌性可一产下 200 至 600 个蛋,更有甚者,这个数字可能会接近 30000 个。 从这些蛋孵化的毛毛虫可能会对大量农作物造成损害。 许多蛾类和蝴蝶物种因其作为传粉媒介、丝绸的生产者或作为害虫而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
=== 词源 ===
 +
 +
[[File:Chenille chevrefeuille.jpg|右|缩略图|250x250像素|枯叶蛾毛虫啃食忍冬树叶]]
 +
 +
本目学名由[[卡尔·林奈|卡尔·冯·林奈]]在1735年命名,来源是[[古希腊语|古希腊语]]中的λεπίς(表示[[属格]])、λεπίδος(''Lepido'',鳞片)以及πτερόν(''ptera'',翅膀)。许多时候,Rhopalocera([[锤角亚目]])也被用于表示包含所有[[蝴蝶|蝶类]]的演化支,来自古希腊语 ῥόπαλον (''rhopalon'')和κέρας(''keras'')分别意为“棒锤”和“角”,形容蝴蝶触角的形状。
 +
 +
本目的中文名称“鳞翅目”来自拉丁学名''Lepidoptera''的直译。
 +
 +
=== 分布与多样性 ===
 +
 +
[[File:Endoxyla_cinerea_giant_wood_moth_after_attack_by_6_black-faced_cuckoo-shrikes_7th_Brigade_Park_Chermside_P1080839.jpg|缩略图|巨木飞蛾(Endoxyla cinereus)幼虫时,成年后体重可达30公克,是昆虫系最大种类之一]]
 +
 +
鳞翅目昆虫是分布最广的昆虫之一。 它们遍布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栖息在从沙漠到热带雨林,从低地草原到山地高原的各种陆地栖息地中,它们的生活史几乎总是与高等植物,特别是[[被子植物]]相关。北极最北的鳞翅目种类有极地绢蝶('' Parnassius arcticus''),它位于[[萨哈共和国]]东北部的北极圈内,高度为海拔 1500 米。在[[喜马拉雅山脉]]中,已经记录了多种绢蝶,如依帕绢蝶('' Parnassius epaphus''),产于海拔 6000 米以上。
 +
 +
鳞翅目物种中有许多有着[[共生]],[[偏利共生]],[[寄生]]等现象,在其他生物体内而不是在环境中生长。[[食粪]]的螟蛾科树懒蛾,例如 ''Bradipodicola hahneli'' 和 ''Cryptoses choloepi'',是较为不寻常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哺乳动物[[树懒]]的皮毛中。
 +
 +
目前有两种[[衣蛾]]被记录以牛的角质组织为生。粗角蛾科 ''Zenodochium coccivorella'' 寄生在[[介壳虫总科]][[绛蚧属]]的体内。许多物种被记录到以天然的材料甚至垃圾为生,例如[[猫头鹰]]的[[唾余]]、蝙蝠洞、蜂窝或者腐烂的瓜果。
 +
 +
[[File:LeopardMothBlueSpots edit2.jpg|缩略图|250x250像素|夜蛾总科灯蛾科的''Hypercompe scribonia'']]
 +
 +
截至 2007 年,大约有 174,250 种鳞翅目昆虫,蝴蝶约有 17,950 种,剩下的都是蛾(并系群)。
 +
 +
绝大多数鳞翅目昆虫分布在热带地区,但大多数大陆都有大量的鳞翅目昆虫。北美有超过 700 种蝴蝶以及超过 11,000 种蛾,在澳大利亚,这个数字则是 400 种蝴蝶和 14,000 种蛾。1991年,John Heppner 在文献、[[自然史博物馆 (伦敦)]]、[[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等的基础上,估计了每个[[生物地理分布区]]的鳞翅目物种数量如下:
 +
 +
{| class="wikitable"
 +
|+各生物地理分布区的鳞翅目物种数量
 +
|
 +
![[古北界]]
 +
![[新北界]]
 +
![[新热带界]]
 +
![[埃塞俄比亚界]]
 +
!印度-澳大利亚地区(包含[[东洋界]]和[[澳新界]])
 +
|-
 +
!物种估计数
 +
|22,465
 +
|11,532
 +
|44,791
 +
|20,491
 +
|47,287
 +
|}
 +
 +
==分类与种系发生==
 +
===分类===
 +
鳞翅目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传统形态学分类依据触角形状分为Rhopalocera(锤角亚目,蝶类)和 Heterocera(异角亚目,蛾类)。
 +
[[File:Adela reaumurella Luc Viatour.jpg|缩略图|250x250像素|曲蛾总科长角蛾科的长角蛾]]
 +
 +
但如果从[[支序分类学]]的角度上讲,[[蝴蝶]]完全是蛾类的一个子类群,包含异角亚目全部物种在内的最小包容支也包括整个锤角亚目,这使得在不考虑化石物种的情况下,锤角亚目变成了鳞翅目的一个[[次异名]]。
 +
 +
其他分类方法有:
 +
 +
# 依照大小分为 Macrolepidoptera([[大鳞翅亚目]])和 Microlepidoptera([[小鳞翅亚目]])。
 +
# 按翅脉分为 Homoneura([[同脉亚目]]) 和 Heteroneura([[异脉亚目]])。
 +
# Zeugloptera(小翅蛾亚目)、Exoporia([[蝙蝠蛾亚目]])、Dacnynacha(毛顶蛾亚目)、monotrysia(单孔亚目)和 Ditrysia(双孔亚目) 。
 +
# Zeugloptera([[轭翅亚目]])、Aglossata([[无旋喙亚目]])、Heterobathmiina ([[异石蛾亚目]])和 Glossata([[有喙亚目]])。
 +
 +
本条目采用上述第四种分类法,在下表中,有喙亚目之前的三个亚目中包括一些鳞翅目基部类群,大约有200余个物种,有喙亚目才是鳞翅目的最主要子类群。同样,在有喙亚目中,大部分基部类群列在前面,缰翅下目(Heteroneura)才是有喙亚目的主要部分。有喙亚目下属的各个演化支的关系尚不明确,但大部分的科级类群有准确而广泛接受广泛使用的描述和定义。鳞翅目精确至科级的分类如下:
 +
 +
{{cot|分类表}}
 +
==== 化石物种(尚无确切分类) ====
 +
 +
* 12属,16种未定科
 +
* Archaeolepidae科
 +
* Mesokristenseniidae科
 +
* Eolepidopterigidae科
 +
* Undopterigidae科
 +
{{tree list}}
 +
==== 轭翅亚目 Zeugloptera ====
 +
 +
* [[小翅蛾总科]] Micropterigoidea
 +
** [[小翅蛾科]] Micropterigidae
 +
 +
==== 无旋喙亚目 Aglossata ====
 +
 +
* [[贝壳杉蛾总科]] Agathiphagoidea
 +
** [[贝壳杉蛾科]] Agathiphagidae
 +
 +
==== 异石蛾亚目 Heterobathmiina ====
 +
 +
* 异石蛾总科 Heterobathmioidea
 +
** 异石蛾科 Heterobathmiidae
 +
 +
==== [[有喙亚目]] Glossata ====
 +
 +
* 颚蛹下目([[毛顶蛾下目|毛顶蛾下目]]) Dacnonypha
 +
** [[毛顶蛾总科]] Eriocranioidea
 +
*** [[毛顶蛾科]] Eriocraniidae
 +
* 演化支 Coelolepida
 +
** 刺翅蛾下目 Acanthoctesia
 +
*** 刺翅蛾总科 Acanthoctesia
 +
**** 刺翅蛾科 Acanthopteroctetidae
 +
** 冠蛾下目 Lophocoronina
 +
*** 冠蛾总科 Lophocoronoidea
 +
**** 冠蛾科 Lophocoronidae
 +
** 演化支 Myoglossata
 +
*** 卵翅蛾下目 Neopseustina
 +
**** 卵翅蛾总科 Neopseustoidea
 +
***** 卵翅蛾科 Neopseustidae
 +
*** 演化支 Neolepidoptera
 +
**** 外孔下目 Exoporia
 +
***** 拟菜蛾总科 Mnesarchaeoidea
 +
****** 拟菜蛾科 Mnesarchaeidae
 +
***** 蝙蝠蛾总科 Hepialoidea
 +
****** 古蝠蛾科 Palaeosetidae
 +
****** 原蝠蛾科 Prototheoridae
 +
****** 新蝠蛾科 Neotheoridae
 +
****** 小蝠蛾科 Anomosetidae
 +
****** 蝙蝠蛾科 Hepialidae
 +
**** 异脉下目 Heteroneura
 +
***** 微蛾类(演化支) Nepticulina
 +
****** 微蛾总科 Nepticuloidea
 +
******* 微蛾科 Nepticulidae
 +
******* 隆角蛾科 Opostegidae
 +
**** 演化支 Eulepidoptera
 +
***** 曲蛾类(演化支) Incurvariina
 +
****** Andesianoidea总科
 +
******* Andesianidae科
 +
****** 长角蛾总科 Adeloidea
 +
******* 日蛾科 Heliozelidae
 +
******* 长角蛾科 Adelidae
 +
******* 曲蛾科 Incurvariidae
 +
******* 婴蛾科 Cecidosidae
 +
******* 丝兰蛾科 Prodoxidae
 +
***** 演化支 Etimonotrysia
 +
****** 始蛾总科 [[Palaephatoidea]]
 +
******* 始蛾科 [[Palaephatidae]]
 +
****** 帝氏蛾总科 [[Tischerioidea]]
 +
******* 帝氏蛾科 [[Tischeriidae]]
 +
***** 双孔类(演化支) Ditrysia
 +
******* 25属100种未定科
 +
******* Millieriidae 科
 +
****** 蕈蛾总科 Tineoidea
 +
******* 绵蛾科 Eriocottidae
 +
******* [[蓑蛾科]] Psychidae
 +
******* [[谷蛾科]] Tineidae
 +
****** 细蛾总科 Gracillarioidea
 +
******* 罗氏蛾科 Roeslerstammiidae
 +
******* 折角蛾科 Bucculatricidae
 +
******* 细蛾科 Gracillariidae
 +
****** 巢蛾总科 Yponomeutoidea
 +
******* 巢蛾科 Yponomeutidae
 +
******* 银蛾科 Argyresthiidae
 +
******* [[菜蛾科]] Plutellidae
 +
******* 雕蛾科 Glyphipterigidae
 +
******* 冠翅蛾科 Ypsolophidae
 +
******* 斑巢蛾科 Attevidae
 +
******* Family Praydidae
 +
******* 日逐蛾科 Heliodinidae
 +
******* Family Bedelliidae
 +
******* 潜茎蛾科 Lyonetiidae
 +
****** 短突双孔类(演化支) [[Apoditrysia]]
 +
******** Family Prodidactidae
 +
******** 道格拉斯蛾科 Douglasiidae
 +
******* Superfamily Simaethistoidea
 +
******** Family Simaethistidae
 +
******* [[麦蛾总科]] [[Gelechioidea]]
 +
******** Family Autostichidae
 +
******** 曲角蛾科 Lecithoceridae
 +
******** Family Xyloryctidae
 +
******** [[粗角蛾科]] [[Blastobasidae]]
 +
******** 织蛾科 Oecophoridae
 +
******** Family Schistonoeidae
 +
******** Family Lypusidae
 +
******** Family Chimabachidae
 +
******** Family Peleopodidae
 +
******** 小微蛾科 Elachistidae
 +
******** Family Syringopaidae
 +
******** Family Coelopoetidae
 +
******** Family Stathmopodidae
 +
******** Family Epimarptidae
 +
******** 蛙蛾科 Batrachedridae
 +
******** 鞘蛾科 Coleophoridae
 +
******** 柳叶菜蛾科 Momphidae
 +
******** 枪蛾科 Pterolonchidae
 +
******** 绢蛾科 Scythrididae
 +
******** Family Cosmopterigidae
 +
******** 麦蛾科 Gelechiidae
 +
******* 多翼蛾总科 Alucitoidea
 +
******** 拟谷蛾科 Tineodidae
 +
******** 多翼蛾科 Alucitidae
 +
******* 鸟羽蛾总科 Pterophoroidea
 +
******** 鸟羽蛾科 Pterophoridae
 +
******* Superfamily Carposinoidea
 +
******** Family Copromorphidae
 +
******** Family Carposinidae
 +
******* Superfamily Schreckensteinioidea
 +
******** Family Schreckensteiniidae
 +
******* 貂蛾总科 Epermenioidea
 +
******** 貂蛾科 Epermeniidae
 +
******* Superfamily Urodoidea
 +
******** Family Urodidae
 +
******* 蜂蛾总科 Immoidea
 +
******** 蜂蛾科 Immidae
 +
******* 拟卷叶蛾总科 Choreutoidea
 +
******** 拟卷叶蛾科 Choreutidae
 +
******* 短翅谷蛾总科 Galacticoidea
 +
******** 短翅谷蛾科 Galacticidae
 +
******* 卷叶蛾总科 Tortricoidea
 +
******** [[卷叶蛾科|卷叶蛾科]] Tortricidae
 +
******* 木蠹蛾总科 Cossoidea
 +
******** Family Brachodidae
 +
******** 木蠹蛾科 Cossidae
 +
******** 银斑蠹蛾科 Dudgeoneidae
 +
******** 豹蠹蛾科 Metarbelidae
 +
******** 缺缰蠹蛾科 Ratardidae
 +
******** Family Castniidae
 +
******** [[透翅蛾科]] Sesiidae
 +
******* 斑蛾总科 Zygaenoidea
 +
******** 蝉寄蛾科 Epipyropidae
 +
******** 蚁巢蛾科 Cyclotornidae
 +
******** 拟蓑蛾科 Heterogynidae
 +
******** 拟斑蛾科 Lacturidae
 +
******** 毛斑蛾科 Phaudidae
 +
******** 亮蛾科 Dalceridae
 +
******** [[刺蛾科]] Limacodidae
 +
******** [[绒蛾科]] [[Megalopygidae]]
 +
******** Family Aididae
 +
******** 短体蛾科 Somabrachyidae
 +
******** 带翅蛾科 Himantopteridae
 +
******** 斑蛾科 Zygaenidae
 +
******* 螟蛾类(演化支) Obtectomera
 +
******** Superfamily Whalleyanoidea
 +
********* Family Whalleyanidae
 +
******** 网蛾总科 Thyridoidea
 +
********* 网蛾科 Thyrididae
 +
******** 驼蛾总科 yblaeoidea
 +
********* 驼蛾科 Hyblaeidae
 +
******** 锚纹蛾总科 Calliduloidea
 +
********* [[锚纹蛾科]] Callidulidae
 +
******** 螟蛾总科 Pyraloidea
 +
********* 螟蛾科 Pyralidae
 +
********* [[草螟科]] Crambidae
 +
******** 米马隆蛾总科 Mimallonoidea
 +
********* 米马隆蛾科 Mimallonidae
 +
******** 演化支 Macroheterocera (Macrolepidoptera)
 +
********* 钩蛾总科 Drepanoidea
 +
********** Family Cimeliidae
 +
********** Family Doidae
 +
********** [[钩蛾科]] Drepanidae
 +
********* Superfamily Lasiocampoidea
 +
********** Family Lasiocampidae
 +
********* [[蚕蛾总科]] Bombycoidea
 +
********** 枯叶带蛾科 Apatelodidae
 +
********** 带蛾科 Eupterotidae
 +
********** 水腊蛾科 Brahmaeidae
 +
********** Family Phiditiidae
 +
********** 澳洲蚕蛾科 Anthelidae
 +
********** 卡西蛾科 Carthaeidae
 +
********** 桦蛾科 Endromidae
 +
********** 蚕蛾科 Bombycidae
 +
********** 天蚕蛾科 Saturniidae
 +
********** [[天蛾科]] Sphingidae
 +
********* 尺蛾总科 Geometroidea
 +
********** Family Epicopeiidae
 +
********** Family Sematuridae
 +
********** Family Uraniidae
 +
********** [[尺蛾科]] Geometridae
 +
********* [[夜蛾总科]] Noctuoidea
 +
********** 澳舟蛾科 Oenosandridae
 +
********** 舟蛾科 Notodontidae
 +
********** Family Erebidae
 +
********** Family Euteliidae
 +
********** 瘤蛾科 Nolidae
 +
********** [[夜蛾科]] Noctuidae
 +
********* 锤角类(演化支)Rhopalocera(即[[蝴蝶]])
 +
********** 凤蝶总科 Papilionoidea
 +
*********** [[丝角蝶科]] Hedylidae
 +
*********** [[凤蝶科|凤蝶科]] Papilionidae
 +
*********** [[弄蝶科]] Hesperiidae
 +
*********** [[粉蝶科]] Pieridae
 +
*********** [[蚬蝶科|蚬蝶科]] Riodinidae
 +
*********** [[灰蝶科]] Lycaenidae
 +
*********** [[蛱蝶科|蛱蝶科]] Nymphalidae
 +
{{tree list/end}}
 +
{{cob}}
 +
 +
===外类群===
 +
鳞翅目与[[石蛾]]是姊妹群,有若干共同特征。例如它们都是[[ZW性别决定系统|ZW型性别决定]],但大部分昆虫是[[XY性别决定系统]]。它们的成虫都有一种特定的前翅翅脉、以及翅膀表面类似细微鳞片的构造。它们的幼虫都有口器和腺体可以用来产丝。威利 · 亨尼希将这两个目构成的演化支命名为[[类脉总目]],作为已灭绝的 Tarachoptera 目的姊妹群。<ref name="Tarachoptera2">{{Cite journal|title=The blueprint of the Amphiesmenoptera – Tarachoptera, a new order of insects from Burmese amber (Insecta, Amphiesmenoptera)|journal=Fossil Record|issue=2|doi=10.5194/fr-20-129-2017|year=2017|volume=20|pages=129–145|author3=Patrick Müller|author4=Bo Wang|author1=Wolfram Mey|author2=Wilfried Wichard}}</ref>鳞翅目进化自一种昼行性的类似蛾的,以现生或已灭绝植物为食的共同祖先。<ref>{{cite journal|title=Phylogeny of the mega-diverse Gelechioidea (Lepidoptera): Adaptations and determinants of success|last=Kaila|first=Lauri|date=27 August 2011|journal=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issue=3|doi=10.1016/j.ympev.2011.08.016|volume=61|pages=801–809|pmid=21903172|author3=Tommi Nyman|author2=Marko Mutanen}}</ref>
 +
 +
基于2008年所做的一项DNA和蛋白质分析,演化树如下图所示。<ref name="Whiting20082">{{cite journal|title=A molecular phylogeny of fleas (Insecta: Siphonaptera): origins and host associations|url=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731.5211&rep=rep1&type=pdf|first1=Michael F.|last2=Whiting|first2=Alison S.|date=2008|journal=Cladistics|issue=5|doi=10.1111/j.1096-0031.2008.00211.x|volume=24|pages=1–31|last3=Hastriter|first3=Michael W.|last4=Dittmar|first4=Katharina|last1=Whiting}}</ref><ref>{{cite web|url=http://tolweb.org/Endopterygota/8243|title=Endopterygota Insects with complete metamorphosis|accessdate=24 May 2016|last1=Yeates|first1=David K.|last2=Wiegmann|first2=Brian|website=Tree of Life}}</ref><ref name="Whiting20022">{{cite journal|title=Mecoptera is paraphyletic: multiple genes and phylogeny of Mecoptera and Siphonaptera|url=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18916123/abstract|first1=Michael F.|journal=Zoologica Scripta|issue=1|doi=10.1046/j.0300-3256.2001.00095.x|year=2002|volume=31|pages=93–104|last1=Whiting}}{{Dead link|date=2019年5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ref name="WiegmannYates20122">{{cite book|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rElP5sNn6IYC&pg=PA5|title=The Evolutionary Biology of Flies|first1=Brian|last2=Yeates|first2=David K.|publisher=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year=2012|isbn=978-0-231-50170-5|page=5|last1=Wiegmann}}</ref>
 +
{{clade|{{clade
 +
  |1={{clade
 +
      |label1=脉翅总目 Neuropterida
 +
      |1={{clade
 +
            |1=蛇蛉目 Raphidioptera  [[File:Raphidia notata beentree.jpg|70px]]
 +
            |2={{clade
 +
                |1=[[广翅目]] Megaloptera  [[File:Sialis spPCCA20050708-9036A.jpg|70px]]
 +
                |2=[[脉翅目]] Neuroptera  [[File:Crisopid July 2013-9a.jpg|70px]]
 +
                }}
 +
}}
 +
      |label2=鞘翅总目 Coleopterida
 +
      |2={{clade
 +
        |1=[[鞘翅目]] Coleoptera  [[File:Soldier Beetle Trichodes alvearius taking off from Knapweed (cropped).jpg|70px]]
 +
        |2=[[捻翅目]]Strepsiptera  [[File:Andrena vaga m Stylops melittae fm3.JPG|70px]]
 +
        }}
 +
      }}
 +
  |2={{clade
 +
  |label1= '''蝎蛉总目 Panorpida'''
 +
  |1={{clade
 +
  |label1=吸吻类 Antliophora
 +
      |1={{clade
 +
        |1=[[双翅目]] Diptera [[File:Common house fly, Musca domestica.jpg|70px]]
 +
        |2={{clade
 +
            |1=[[长翅目]] Mecoptera [[File:Gunzesrieder Tal Insekt 3.jpg|70px]]
 +
            |2={{clade
 +
                |1=雪蝎蛉类 Boreidae [[File:Boreus hiemalis2 detail.jpg|75px]]
 +
                |2=[[蚤目]] Siphonaptera [[File:Pulex irritans female ZSM.jpg|50px]]
 +
                }}
 +
            }}
 +
        }}
 +
      |label2 = '''[[类脉总目]] Amphiesmenoptera'''
 +
      |2={{clade
 +
        |1=[[毛翅目]](石蛾) Trichoptera  [[File:Trichoptera caddisfly 1.jpg|70px]]
 +
        |2='''鳞翅目''' Lepidoptera  [[File:Tyria jacobaeae-lo.jpg|70px]]
 +
        }}
 +
      }}
 +
  |2=[[膜翅目]] Hymenoptera [[File:AD2009Sep09 Vespula germanica 03.jpg|70px]]
 +
  }}
 +
  }}|label1=内翅类 Endopterygota}}
 +
 +
===内类群===
 +
[[File:Phylogenetic chart of Amphiesmenoptera.svg|类脉总目(毛翅目+鳞翅目)演化树]]
 +
 +
==相关文化==
 +
中国古代以为[[土蜂|蜾蠃]]不产子,养[[螟蛉]]为子<ref>《[[诗经]]·小雅·小苑》的诗句“螟蛉有子,蜾蠃负之”。</ref>,故以“螟蛉子”作义子的代称。<ref>扬雄《法言‧学行》:“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祝之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矣。”</ref>[[陶弘景]]笺注《本草》提到蜾蠃养螟蛉为子是错误的说法,反而蜾蠃常捕捉螟蛉作为自己幼虫的粮食。
 +
 +
 +
 +
 +
[[Category:蝴蝶|L]]
 +
[[Category:鳞翅目|*]]
 +
[[Category:卡尔·林奈命名的生物分类]]
  
  

2021年9月15日 (三) 09:56的版本

科学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鳞翅目 Lepidoptera

  鳞翅目汉语拼音:linchi mu;英语:Lepidoptera; lepidopteran),昆虫纲有翅亚纲一目。鳞翅目昆虫包括蝶与蛾。其主要特征就是翅面上布满了色彩斑斓的鳞片,因而有“会飞的花朵”、“大自然的舞姬”等美誉。鳞翅目翅上具有许多存在于生物界中的最优美的色彩。艳丽的颜色是蝴蝶和一些蛾类最为引人入胜的部分。色彩可以由色素、结构或这两种共同产生。此目为昆虫纲的第二大目,世界已记载的种类数在15万种左右(其中蝶类约2万种),估计实际种类为30万种以上。除南极洲外分布遍及全世界,尤以热带种类为多。中国已记载约1万种,其中蝶类1,600多种。

形态和特征

  不同的生育期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成虫 头部多呈圆球形,有1对发达的复眼和2个单眼。口器虹吸式,主要由下颚特化而成的喙组成。下唇须发达,分3节,由于大小、形状的不同,往往是雌、雄和种类识别的依据。胸部一般有2对翅,前翅一般比后翅大。翅的形状在各科中常有变异,可用以辨别类群。鳞翅目脉序的特点是:前、后翅都有1个中室,共有12支纵翅脉(以字母或阿拉伯数字命名)。后翅的脉序变化可分为同脉亚目和异脉亚目:同脉亚目的前、后翅翅脉相同,异脉亚目后翅只有翅脉8支或更少。在同脉亚目中,前、后翅间的连锁器为翅轭型(前翅后缘基部有突出如指状的翅轭),包括少数比较原始的蛾类。在异脉亚目中,绝大多数蛾类为翅缰型(后翅前缘基部有针刺状的翅缰)。蝶类和枯叶蛾、大蚕蛾等则为翅抱型(后翅前缘基部扩大)。前翅的花纹是识别蝶、蛾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花纹的变化很大。

  前胸比较退化,呈颈状,两侧有小突起,称为领片。中胸两侧前方有三角形的翅基片。足分5节。有些蛾类在后胸节或腹基的两侧有鼓膜,是听觉器官,尺蛾的鼓膜特别明显。

  腹部10节,第1节退化,腹板消失或仅呈膜状;第7、第8两节变化较小,但第9、10两节变化较大。在原始蛾类中,雌蛾只在腹部第10节有一孔(交配孔和产卵孔合而为一),因而被称为单孔类。但在绝大多数种类中,交配孔与产卵孔分离,位于第8节上,因而被称为双孔类。蝶、蛾的交配器构造比较复杂,种与种间区别很明显,同种间个体变异较小,所以常用以鉴别种类。

  成虫羽化后先向上爬,使头向上、背向下,借腹部伸缩使血液涌向胸部翅芽,待翅全部展出、充分硬化才开始飞翔。大多数种类需要依靠视觉和嗅觉来寻找花蜜、熟果、动物尸体或其他发酵液体等作为补充营养,也有些种类的口器退化,不能取食。蛾类大多夜晚活动,只有少数白天活动,如长角蛾雕蛾透翅蛾鹿蛾斑蛾等。交配行为包括雌性腹部末端分泌性信息素,雄性触角上的嗅觉器官感受以后,两者相会。另外,有些种类雄性体、翅、足上有香鳞性信息素,能起诱雌的作用。有些蝶类在交配前,雌雄双双在高空飞舞。有些蛱蝶、小灰蝶的雄虫能控制一定空间等待雌虫的到来,对偶然飞来的雄虫则表现强烈的抵御。北美洲君主斑蝶是著名的迁移者,每年秋季成群南飞,春季再向北飞回。

   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卵圆形或扁圆形,其长轴与胶着物体平行,卵壳表面仅有粗凹刻,稀有纵行条纹;另一类卵竖立呈瓶形、球形或半球形,其长轴与物体垂直,卵壳表面装饰较复杂,一般有纵肋,更分为若干小室。卵多为绿、白或黄色,蝶类的卵常有珍珠光泽。某些种类的卵具有不同的花斑。产卵量从100粒以下到1,000粒以上(如黏虫棉铃虫小地老虎舞毒蛾等)。卵单产或成块产在寄主上,有的卵被有丝或胶质物覆盖,或用雌蛾腹端的毛覆盖(如天幕毛虫舞毒蛾等)。蝙蝠蛾和一些蝶类把卵散产在寄主附近。当胚胎形成后,又往往等待适宜气候才孵化。卵期因种类而不同,短的2天,普通10~30天,越冬卵时间最长,可达数月。

  幼虫 幼虫多足,俗称蠋。头部两侧各有单眼6枚。胸部3节,各节有胸足1对,腹部10节。一般有腹足5对,生在第3~6和第10腹节上,腹足末端生有趾钩。身体上有刚毛,其排列有一定的次序,称为毛序。毛序因种类而不同,是幼虫分类的重要特征。有的种类体表尚有毛瘤、毛簇、枝刺、角突等构造(见毒蛾科、枯叶蛾科、灯蛾科、刺蛾科等幼虫)。此外,凤蝶科幼虫第1胸节前方与头部分界处有可以翻缩的叉状黄色腺体,受惊时能伸出体表并散发臭气;蛱蝶科、夜蛾科和舟蛾科的一部分,在前胸腹板有一开孔,能放射一种液体;毒蛾科第6和第7腹节背板也有同样腺体;灰蝶科一些种类第7腹节背方有一横行小裂孔,能突出小球状胞;绒蛾科腹部两侧突出物等均为不同的防御腺。鳞翅目幼虫和膜翅目广腰亚目幼虫很相似,但后者只有1对单眼,腹足超过5对,并且没有趾钩,尾端常卷起或高举,鳞翅目幼虫多呈黄、绿、褐色,往往有若干纵行条纹。

  蝶蛾幼虫绝大多数为害种子植物,对苔藓、地衣、羊齿等为害较少。体型较大的幼虫能把整片叶子吃尽或钻蛀枝干(如天蛾木蠹蛾等),体型较小的幼虫则往往卷叶、缀叶、结鞘、吐丝结网或钻入植物组织(如卷蛾麦蛾鞘蛾巢蛾潜蛾等)。从根、茎、叶、花、果实到种子,都有鳞翅目幼虫为害。少数肉食,如紫胶白虫(夜蛾科)专吃紫胶虫,苜蓿夜蛾专吃粉蝶蛹,寄生在蜂窝里的蜡螟专门以蜂蜡为食,也有一些种类能捕食小昆虫,如蚜灰蝶(Taradasp.)捕食竹介壳虫,还有少数种类还能引致虫瘿。除极少数螟蛾、夜蛾的幼虫为水生外,鳞翅目昆虫均为陆生。幼虫期一般蜕皮4~5次,有些潜叶生活者只蜕两次皮;在饥饿情况下,衣蛾可以蜕12次皮。

   鳞翅目大多数种类的蛹是被蛹。头部腹面中央有上唇,两侧有复眼和触角,上唇下有1对下颚。背部前胸狭,中胸大,后胸部分外露。前足和中足胫节位于下颚和触角之间,有些种类的前足腿节外露。腹部分10节,通常仅第5~7节可以活动。第10腹节腹面中央的纵走裂缝为肛门,周围常略隆起。雄蛹在第9腹节腹面中央有一生殖孔。雌蛹在第8腹节有一生殖孔,第9腹节有一产卵孔,在很多种类中,两孔连接成一纵缝。腹部末端向后突出成臀棘,用以钩住物体或茧,臀棘的数目、形状和构造常被用作分类的依据。蝶类的蛹头部和胸部常有突起,体色多为绿色或浅色,并且常有色斑。蛾类的蛹为长椭圆形,除有的天蛾下颚突出体外,头部等没有突起,体多棕褐色。在化蛹前,老熟幼虫停食、迁移、寻找化蛹场所,有的在土中化蛹,有些卷叶或在嫩枝条上做茧化蛹,茧上常伴有幼虫毛、分泌物、排泄物、木屑或枯叶。茧上的特殊缝是成虫羽化的通道,有些种类的蛹具有割茧器,舟蛾等能分泌碱性物质使茧溶化而羽化。钻蛀性种类的蛹可以借腹部背刺在坑道内蠕动。

分类

  此目昆虫最早分为蝶类(Rhopalocera)和蛾类(Heterocera)。也有人主要依据体型大小将它们分为大鳞翅类 (Macrolepidoptera)和小鳞翅类(Microlepidoptera)。现在多把鳞翅目分为4个亚目和6个次亚目:

进化

  鳞翅目和毛翅目最接近。一些学者曾把鳞翅目中最原始的蛾类——小翅蛾科划分在毛翅目里。当鳞翅目发展成一个明显的类群时,人们就注意到它的一些主要倾向,如成虫口器特化为喙管,用以吸食汁液和果汁。有些类群口吻退化,不能取食,只靠幼虫期获得营养。翅脉的特点是每翅上有一无脉的中室,翅连锁器先是由翅缰代替翅轭,在蚕蛾总科和蝶类中,又以翅抱代替翅缰。一些小蛾类因环境不需要强烈飞行而双翅退化。在成虫演变的同时,幼虫也随着寄主的变化而分化,于是就更加需要有个静止的蛹期,使幼虫很好地变态到成虫。已知的鳞翅目化石很少,最早鳞翅目的化石是毛顶蛾和谷蛾类,出自第三纪早期。但该目必定在此之前已生存了很久。近缘的毛翅目化石出自中生代的侏罗纪。最著名的蝴蝶化石采自科罗拉多弗洛里森特的页岩中,一般认为属于第三纪中期。其中一些无疑是蛱蝶,而且更接近于现代的属。鳞翅目属于长翅类中一个重要的目,长翅类起源于二叠纪,有许多分支涉及现代的长翅目广翅目脉翅目双翅目毛翅目鳞翅目。与鳞翅目最近缘的目是毛翅目。

经济意义

  有几百种蛾、蝶幼虫始终在与人类争夺粮食和经济作物,如稻、麦、棉、油料、麻、桑、茶、糖、蔬菜、烟、果、森林。另外,蜡螟对蜂巢造成很大危害,紫胶白虫取食紫胶虫及蜡壳,对紫胶生产造成危害。但也有一些益虫:家蚕起源于中国,在山东和辽东半岛柞蚕业发达;冬虫夏草是名贵药材,金凤蝶幼虫、白僵蚕、黄刺蛾的蛹、高粱条螟的幼虫等能治病救人;一些种类的幼虫和蛹能食用。蝶类和一些蛾类是主要的传粉昆虫,其传粉作用居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之后,排第4位。蝴蝶和一些蛾类在观赏昆虫中占有重要一席,许多种类被爱好者和收藏家视为珍品。



鳞翅目(学名:Lepidoptera),又名蝶蛾目螟蛉目,是昆虫纲中第二大的目,包括各种蝴蝶和飞类(并系群)。鳞翅目昆虫是完全变态生物(幼虫成虫)。成虫有两对翅膀,上面覆满鳞粉,口器则呈吸管状。中国古统称鳞翅目昆虫为螟蛉。鳞翅目有46个总科,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占到了全部已描述物种中的10%以上。鳞翅目是世界上最广泛分布和最广为人知的昆虫目之一。鳞翅目昆虫的身体结构展现出了许多变化,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传播。最新的研究表明,鳞翅目的实际物种数量可能比先前预计的要更多,与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并为物种数量最丰富的目。

鳞翅目主要有三大衍征,最明显的是覆盖在身上和翅上的鳞片以及长长的喙。它们鳞片实际上是一种变态的、扁平的“毛发”,这些鳞片赋予了鳞翅目昆虫在颜色和图案方面显着的多样性。绝大部分物种具有膜状的翅,少数物种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完全消失。鳞翅目是完全变态的,成虫进行交配和产卵的过程一般在幼虫的寄主植物附近或寄主上进行。鳞翅目的幼虫俗称毛毛虫,在外观上与成虫完全不同,具有圆柱形身体,完全发育的头部和口器,三对前足以及从无到最多五对伪足。随着它们的成长,这些幼虫会在外观上发生变化,并经历一系列称为“龄期”的阶段。一旦完全成熟,幼虫就会化蛹。一部分物种会吐丝结茧,而另一些则不会。蝶蛹具有坚硬的外壳,通常没有茧。一旦蛹完成了变态,性成熟的成虫就会羽化形成。

鳞翅目拥有数百万年的历史,演变出各种各样的翅膀图案和颜色。因此,鳞翅目是昆虫中最受到人们关注的一个类群,许多人参与了这些昆虫的观察,研究,收集,饲养和买卖。

鳞翅目在生物圈中作为传粉者和食物链中的一环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它们的幼虫在农业中是危害作物的一大害虫,因为幼虫的主要食物来源往往是活的植物。许多鳞翅目的雌性可一产下 200 至 600 个蛋,更有甚者,这个数字可能会接近 30000 个。 从这些蛋孵化的毛毛虫可能会对大量农作物造成损害。 许多蛾类和蝴蝶物种因其作为传粉媒介、丝绸的生产者或作为害虫而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词源

文件:Chenille chevrefeuille.jpg
枯叶蛾毛虫啃食忍冬树叶

本目学名由卡尔·冯·林奈在1735年命名,来源是古希腊语中的λεπίς(表示属格)、λεπίδος(Lepido,鳞片)以及πτερόν(ptera,翅膀)。许多时候,Rhopalocera(锤角亚目)也被用于表示包含所有蝶类的演化支,来自古希腊语 ῥόπαλον (rhopalon)和κέρας(keras)分别意为“棒锤”和“角”,形容蝴蝶触角的形状。

本目的中文名称“鳞翅目”来自拉丁学名Lepidoptera的直译。

分布与多样性

文件:Endoxyla cinerea giant wood moth after attack by 6 black-faced cuckoo-shrikes 7th Brigade Park Chermside P1080839.jpg
巨木飞蛾(Endoxyla cinereus)幼虫时,成年后体重可达30公克,是昆虫系最大种类之一

鳞翅目昆虫是分布最广的昆虫之一。 它们遍布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栖息在从沙漠到热带雨林,从低地草原到山地高原的各种陆地栖息地中,它们的生活史几乎总是与高等植物,特别是被子植物相关。北极最北的鳞翅目种类有极地绢蝶( Parnassius arcticus),它位于萨哈共和国东北部的北极圈内,高度为海拔 1500 米。在喜马拉雅山脉中,已经记录了多种绢蝶,如依帕绢蝶( Parnassius epaphus),产于海拔 6000 米以上。

鳞翅目物种中有许多有着共生偏利共生寄生等现象,在其他生物体内而不是在环境中生长。食粪的螟蛾科树懒蛾,例如 Bradipodicola hahneliCryptoses choloepi,是较为不寻常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哺乳动物树懒的皮毛中。

目前有两种衣蛾被记录以牛的角质组织为生。粗角蛾科 Zenodochium coccivorella 寄生在介壳虫总科绛蚧属的体内。许多物种被记录到以天然的材料甚至垃圾为生,例如猫头鹰唾余、蝙蝠洞、蜂窝或者腐烂的瓜果。

文件:LeopardMothBlueSpots edit2.jpg
夜蛾总科灯蛾科的Hypercompe scribonia

截至 2007 年,大约有 174,250 种鳞翅目昆虫,蝴蝶约有 17,950 种,剩下的都是蛾(并系群)。

绝大多数鳞翅目昆虫分布在热带地区,但大多数大陆都有大量的鳞翅目昆虫。北美有超过 700 种蝴蝶以及超过 11,000 种蛾,在澳大利亚,这个数字则是 400 种蝴蝶和 14,000 种蛾。1991年,John Heppner 在文献、自然史博物馆 (伦敦)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等的基础上,估计了每个生物地理分布区的鳞翅目物种数量如下:

各生物地理分布区的鳞翅目物种数量
古北界 新北界 新热带界 埃塞俄比亚界 印度-澳大利亚地区(包含东洋界澳新界
物种估计数 22,465 11,532 44,791 20,491 47,287

分类与种系发生

分类

鳞翅目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传统形态学分类依据触角形状分为Rhopalocera(锤角亚目,蝶类)和 Heterocera(异角亚目,蛾类)。

文件:Adela reaumurella Luc Viatour.jpg
曲蛾总科长角蛾科的长角蛾

但如果从支序分类学的角度上讲,蝴蝶完全是蛾类的一个子类群,包含异角亚目全部物种在内的最小包容支也包括整个锤角亚目,这使得在不考虑化石物种的情况下,锤角亚目变成了鳞翅目的一个次异名

其他分类方法有:

  1. 依照大小分为 Macrolepidoptera(大鳞翅亚目)和 Microlepidoptera(小鳞翅亚目)。
  2. 按翅脉分为 Homoneura(同脉亚目) 和 Heteroneura(异脉亚目)。
  3. Zeugloptera(小翅蛾亚目)、Exoporia(蝙蝠蛾亚目)、Dacnynacha(毛顶蛾亚目)、monotrysia(单孔亚目)和 Ditrysia(双孔亚目) 。
  4. Zeugloptera(轭翅亚目)、Aglossata(无旋喙亚目)、Heterobathmiina (异石蛾亚目)和 Glossata(有喙亚目)。

本条目采用上述第四种分类法,在下表中,有喙亚目之前的三个亚目中包括一些鳞翅目基部类群,大约有200余个物种,有喙亚目才是鳞翅目的最主要子类群。同样,在有喙亚目中,大部分基部类群列在前面,缰翅下目(Heteroneura)才是有喙亚目的主要部分。有喙亚目下属的各个演化支的关系尚不明确,但大部分的科级类群有准确而广泛接受广泛使用的描述和定义。鳞翅目精确至科级的分类如下:

模板:Cot

化石物种(尚无确切分类)

  • 12属,16种未定科
  • Archaeolepidae科
  • Mesokristenseniidae科
  • Eolepidopterigidae科
  • Undopterigidae科

模板:Tree list

轭翅亚目 Zeugloptera

无旋喙亚目 Aglossata

异石蛾亚目 Heterobathmiina

  • 异石蛾总科 Heterobathmioidea
    • 异石蛾科 Heterobathmiidae

有喙亚目 Glossata

  • 颚蛹下目(毛顶蛾下目) Dacnonypha
  • 演化支 Coelolepida
    • 刺翅蛾下目 Acanthoctesia
      • 刺翅蛾总科 Acanthoctesia
        • 刺翅蛾科 Acanthopteroctetidae
    • 冠蛾下目 Lophocoronina
      • 冠蛾总科 Lophocoronoidea
        • 冠蛾科 Lophocoronidae
    • 演化支 Myoglossata
      • 卵翅蛾下目 Neopseustina
        • 卵翅蛾总科 Neopseustoidea
          • 卵翅蛾科 Neopseustidae
      • 演化支 Neolepidoptera
        • 外孔下目 Exoporia
          • 拟菜蛾总科 Mnesarchaeoidea
            • 拟菜蛾科 Mnesarchaeidae
          • 蝙蝠蛾总科 Hepialoidea
            • 古蝠蛾科 Palaeosetidae
            • 原蝠蛾科 Prototheoridae
            • 新蝠蛾科 Neotheoridae
            • 小蝠蛾科 Anomosetidae
            • 蝙蝠蛾科 Hepialidae
        • 异脉下目 Heteroneura
          • 微蛾类(演化支) Nepticulina
            • 微蛾总科 Nepticuloidea
              • 微蛾科 Nepticulidae
              • 隆角蛾科 Opostegidae
        • 演化支 Eulepidoptera
          • 曲蛾类(演化支) Incurvariina
            • Andesianoidea总科
              • Andesianidae科
            • 长角蛾总科 Adeloidea
              • 日蛾科 Heliozelidae
              • 长角蛾科 Adelidae
              • 曲蛾科 Incurvariidae
              • 婴蛾科 Cecidosidae
              • 丝兰蛾科 Prodoxidae
          • 演化支 Etimonotrysia
          • 双孔类(演化支) Ditrysia
              • 25属100种未定科
              • Millieriidae 科
            • 蕈蛾总科 Tineoidea
            • 细蛾总科 Gracillarioidea
              • 罗氏蛾科 Roeslerstammiidae
              • 折角蛾科 Bucculatricidae
              • 细蛾科 Gracillariidae
            • 巢蛾总科 Yponomeutoidea
              • 巢蛾科 Yponomeutidae
              • 银蛾科 Argyresthiidae
              • 菜蛾科 Plutellidae
              • 雕蛾科 Glyphipterigidae
              • 冠翅蛾科 Ypsolophidae
              • 斑巢蛾科 Attevidae
              • Family Praydidae
              • 日逐蛾科 Heliodinidae
              • Family Bedelliidae
              • 潜茎蛾科 Lyonetiidae
            • 短突双孔类(演化支) Apoditrysia
                • Family Prodidactidae
                • 道格拉斯蛾科 Douglasiidae
              • Superfamily Simaethistoidea
                • Family Simaethistidae
              • 麦蛾总科 Gelechioidea
                • Family Autostichidae
                • 曲角蛾科 Lecithoceridae
                • Family Xyloryctidae
                • 粗角蛾科 Blastobasidae
                • 织蛾科 Oecophoridae
                • Family Schistonoeidae
                • Family Lypusidae
                • Family Chimabachidae
                • Family Peleopodidae
                • 小微蛾科 Elachistidae
                • Family Syringopaidae
                • Family Coelopoetidae
                • Family Stathmopodidae
                • Family Epimarptidae
                • 蛙蛾科 Batrachedridae
                • 鞘蛾科 Coleophoridae
                • 柳叶菜蛾科 Momphidae
                • 枪蛾科 Pterolonchidae
                • 绢蛾科 Scythrididae
                • Family Cosmopterigidae
                • 麦蛾科 Gelechiidae
              • 多翼蛾总科 Alucitoidea
                • 拟谷蛾科 Tineodidae
                • 多翼蛾科 Alucitidae
              • 鸟羽蛾总科 Pterophoroidea
                • 鸟羽蛾科 Pterophoridae
              • Superfamily Carposinoidea
                • Family Copromorphidae
                • Family Carposinidae
              • Superfamily Schreckensteinioidea
                • Family Schreckensteiniidae
              • 貂蛾总科 Epermenioidea
                • 貂蛾科 Epermeniidae
              • Superfamily Urodoidea
                • Family Urodidae
              • 蜂蛾总科 Immoidea
                • 蜂蛾科 Immidae
              • 拟卷叶蛾总科 Choreutoidea
                • 拟卷叶蛾科 Choreutidae
              • 短翅谷蛾总科 Galacticoidea
                • 短翅谷蛾科 Galacticidae
              • 卷叶蛾总科 Tortricoidea
              • 木蠹蛾总科 Cossoidea
                • Family Brachodidae
                • 木蠹蛾科 Cossidae
                • 银斑蠹蛾科 Dudgeoneidae
                • 豹蠹蛾科 Metarbelidae
                • 缺缰蠹蛾科 Ratardidae
                • Family Castniidae
                • 透翅蛾科 Sesiidae
              • 斑蛾总科 Zygaenoidea
                • 蝉寄蛾科 Epipyropidae
                • 蚁巢蛾科 Cyclotornidae
                • 拟蓑蛾科 Heterogynidae
                • 拟斑蛾科 Lacturidae
                • 毛斑蛾科 Phaudidae
                • 亮蛾科 Dalceridae
                • 刺蛾科 Limacodidae
                • 绒蛾科 Megalopygidae
                • Family Aididae
                • 短体蛾科 Somabrachyidae
                • 带翅蛾科 Himantopteridae
                • 斑蛾科 Zygaenidae
              • 螟蛾类(演化支) Obtectomera
                • Superfamily Whalleyanoidea
                  • Family Whalleyanidae
                • 网蛾总科 Thyridoidea
                  • 网蛾科 Thyrididae
                • 驼蛾总科 yblaeoidea
                  • 驼蛾科 Hyblaeidae
                • 锚纹蛾总科 Calliduloidea
                • 螟蛾总科 Pyraloidea
                • 米马隆蛾总科 Mimallonoidea
                  • 米马隆蛾科 Mimallonidae
                • 演化支 Macroheterocera (Macrolepidoptera)
                  • 钩蛾总科 Drepanoidea
                    • Family Cimeliidae
                    • Family Doidae
                    • 钩蛾科 Drepanidae
                  • Superfamily Lasiocampoidea
                    • Family Lasiocampidae
                  • 蚕蛾总科 Bombycoidea
                    • 枯叶带蛾科 Apatelodidae
                    • 带蛾科 Eupterotidae
                    • 水腊蛾科 Brahmaeidae
                    • Family Phiditiidae
                    • 澳洲蚕蛾科 Anthelidae
                    • 卡西蛾科 Carthaeidae
                    • 桦蛾科 Endromidae
                    • 蚕蛾科 Bombycidae
                    • 天蚕蛾科 Saturniidae
                    • 天蛾科 Sphingidae
                  • 尺蛾总科 Geometroidea
                    • Family Epicopeiidae
                    • Family Sematuridae
                    • Family Uraniidae
                    • 尺蛾科 Geometridae
                  • 夜蛾总科 Noctuoidea
                    • 澳舟蛾科 Oenosandridae
                    • 舟蛾科 Notodontidae
                    • Family Erebidae
                    • Family Euteliidae
                    • 瘤蛾科 Nolidae
                    • 夜蛾科 Noctuidae
                  • 锤角类(演化支)Rhopalocera(即蝴蝶

模板:Tree list/end 模板:Cob

外类群

鳞翅目与石蛾是姊妹群,有若干共同特征。例如它们都是ZW型性别决定,但大部分昆虫是XY性别决定系统。它们的成虫都有一种特定的前翅翅脉、以及翅膀表面类似细微鳞片的构造。它们的幼虫都有口器和腺体可以用来产丝。威利 · 亨尼希将这两个目构成的演化支命名为类脉总目,作为已灭绝的 Tarachoptera 目的姊妹群。<ref name="Tarachoptera2">模板:Cite journal</ref>鳞翅目进化自一种昼行性的类似蛾的,以现生或已灭绝植物为食的共同祖先。<ref>模板:Cite journal</ref>

基于2008年所做的一项DNA和蛋白质分析,演化树如下图所示。<ref name="Whiting20082">模板:Cite journal</ref><ref>模板:Cite web</ref><ref name="Whiting20022">模板:Cite journal模板:Dead link</ref><ref name="WiegmannYates20122">模板:Cite book</ref> 模板:Clade

内类群

类脉总目(毛翅目+鳞翅目)演化树

相关文化

中国古代以为蜾蠃不产子,养螟蛉为子<ref>《诗经·小雅·小苑》的诗句“螟蛉有子,蜾蠃负之”。</ref>,故以“螟蛉子”作义子的代称。<ref>扬雄《法言‧学行》:“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祝之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矣。”</ref>陶弘景笺注《本草》提到蜾蠃养螟蛉为子是错误的说法,反而蜾蠃常捕捉螟蛉作为自己幼虫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