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洼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坝州红原县:麦洼寺
阿坝州红原县:麦洼寺
阿坝州红原县:麦洼寺

  麦洼寺(万象大慈法轮林),藏传佛教寺庙,是草地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中最大的寺院。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县城北阿木卡门,距红原县城17公里。从红原至若尔盖公路挂满经幡的分道口至寺院还有约8公里的土路。

  万象大慈法轮林始建于公元1646年,由密宗宁玛喇嘛创建于甘孜葛尔莫买科麦儒拉卡(今甘孜县境内)地方,当时名为麦儒寺,只有僧侣20多人,寺院以宁玛龙钦宁可提为主要教义,兼容其它各派教义。经过几代活佛相传,到了宁玛持明大师吉美领巴的大弟子铎直青仁波切尼米成里活日的转世卡珠根青丹必宁玛仁波切主持寺院时期,他于1840年将寺院移建至索唐(仍在甘孜县境内),命名为《索吉祥弘法林》,至此迄今,寺院便专一供奉龙钦宁提教义,并形成一整套修、学体系。1938年,当时的主持活佛第四世铎仁波切喀森日伦尼巴多尔吉将寺院移建于麦洼哈柯(今阿坝州红原县麦洼乡),即命名为《万象大慈法轮林》。1958年,堪钦慈旺仁真在青海同德县虹光荣飞升后,主持之位按堪钦慈旺仁真,堪钦罗尔丹增之授记,自然由金刚上师伽央·喜喇坚赞仁波切承继。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寺院在1968年被摧毁……1980年,邓小平同志主持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伽央·喜喇坚赞仁波切回到瓦切地区,立即遵循堪钦慈旺仁真、堪钦罗尔丹增的授记:在有“ 阿 ”字(藏文)的地方重建万象大慈法轮林。金刚上师伽央·喜喇坚赞仁波切历经辛劳,亲自勘察,终于在红原阿木柯乡选定了寺院重建地基。十世班禅大师亦亲笔手谕:“为了继承和弘扬佛法,请将万象大慈法轮林恢复重建在阿木卡柯”。寺院重建工作,在金刚上师伽央·喜喇坚赞仁波切的直接领导、规划设计下,经20余年的建设,成为现今国内较大规模的宁玛寺院之一。

  万象大慈法轮林在群山环抱之中,占地1平方公里,朴实的山门与延绵逾1公里的转径长廓融为一体,如一条巨龙横卧其中,形成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无涸的阿木柯河静静地从她的面前流淌,在一幢幢窠房衬托下的大经堂,更显露出其庄严雄伟,她与对面山中自然形成的“阿”字(藏文)遥相呼应,仿佛在向情器世间众生倾诉佛法平凡而深邃的缘起道理;雄伟的大经堂﹙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与北面的修行院的经堂﹙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形成倚角之势,向人们喻示着佛法中修与学完整无缺的统一;正在兴建的宏伟庄严的《和平塔》昭示伟大佛教无上真谛……

  寺院现有僧众1300余人,其中有400余人在佛学院智仁普济院学习龙钦宁提教义,有100余人在修行院长年闭关修持。寺院内珍藏各种佛像数万尊、各种佛教经典数万余册,其中不乏珍贵之孤本、善本;历史悠久,价值连城之宝物,各种法器、唐卡不计其数。转经长廓中近万尊转经筒中不乏高3.3米,直径2米的巨型转经筒,均是海内外信众心愿所归。

  麦洼寺四面环山,“龙头”簇拥,椅形平台上,坐北朝南,风景十分秀丽。1990年9月11日顺利竣工,更名为“万象大慈法轮洲”,俗称麦洼寺,历时7年,耗资500余万元。重建后的大雄宝殿,面积达5700多平方米,长60米,宽45米,高21.5米,分三层楼。第一层为大经堂,第二层为藏经楼,第三层为活佛、堪布商议大事的经堂。殿内壁画、木刻等装饰,均按原来设置,尽力还原其本来面目。殿中有用棺木雕刻的几十尊神态各异的佛像。大殿内左侧后边还供奉着一尊石像。该石像是1983年修阿木卡电站时,炸出一椭圆形石头,剖开后显现出一尊佛像,青石面上由白色线条勾勒而成。

  在寺院大殿不远处两排白塔整齐地矗立着,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耀眼的白光。这些白塔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塔林。白塔的外形差不多,圆肚腩一样的塔身,细长的塔尖,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塔尖上面镶的经片形状不一,有的塔上凿有神龛,里面以前放有菩萨。在白塔的旁边,正在修一个很大的塔,塔身初成,据说是成龙投资1亿修建的,建好之后,登上塔顶,红原美景会尽收眼底。

  白塔下面就是长长的转经长廊,这也是麦洼寺的一大特色。转经长廊很长,缠绕在整个寺庙的外面,构成了麦洼寺的外墙,足有2公里多长。长廊里密密匝匝的竖满了转经筒,一眼望不到头,从外墙窗子照射进来的阳光,投射在转经筒上,形成斑斑驳驳的金黄。

  附近的阿木柯河水库是阿木柯水文站筑坝形成的景区,生态环境良好,草地肥美,鲜花似锦,原始森林葱郁,珍禽异兽随处可见。阿木柯水库,湖光山色与藏乡风情融为一体,也是大草原难得的景观。

  气候特点:属典型亚热带草原气候。

  资源特点:麦洼寺宗教文化旅游区的开发以麦洼寺为主,景观特色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阿木柯河水库是阿木柯水文站筑坝形成的景区,生态环境良好,草地肥美,鲜花似锦,原始森林葱郁,珍禽异兽随处可见。

  桂冠:麦洼寺是川北最大的藏传宁玛派佛教寺院,也是九环线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特产

阿坝州红原县特产:牦牛肉
  • 红原牦牛奶粉,是红原县的著名特产。
  • 牦牛酸奶,是藏族民间非常传统的奶制冷饮,营养丰富,助消化。此酸奶用牦牛奶制作,这种酸奶表层结为含奶油的黄色硬脂奶皮,扒开奶皮,软嫩黏稠的酸奶象豆腐脑一样洁白如雪,芳香扑鼻,入口,酸甜凉爽宜人。
  • 牦牛肉,依托本地资源,选用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湿地——牦牛肉为原料,经选料、预煮、整形、炒制、烘干、包装等工序采用独特的生产工艺精心加工制成。推荐品牌:溜溜牛、红原御坊斋“撇脱咀”牌。
  •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可入药。味辛、苦,性温。归肾、膀胱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红原县刷经寺是红原县羌活主要产地,只有在这里才可以买到纯正的羌活。
  • 和尚包子,馅种类繁多、颇具特色。肉包子有牦牛肉馅,“素”包子有人参果馅、酥油糌粑馅、杂菌馅、蕨苔馅、元根馅;混合型包子:有猪肉蘑菇馅、猪肉木耳馅、猪肉白菜馅、猪肉菲菜馅。其次,包子的形状千姿百态。樱桃嘴包子是较常见的一种,这种形状的包子不但容易制作,而且大方好看。尤其包子中心张着的圆圆小嘴,能够刺激用膳者敞开胃口美食一顿。这种包子大小和小笼包子差不多,特点是包子内有汤,包子皮为死面。因寺院里的和尚爱做这种包子,所以人们称它为“和尚”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