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人(1866~1913),近代作家、批评家、学者。原名振元,字慕庵,后字摩西。江苏常熟人。卒于苏州。光绪二十年(1894)中秀才。少负奇才,独出漫游,学剑术及各种“异术”。1900年与庞树柏于苏州组织三千剑气文社,同年受聘为东吴大学教授,一度与章太炎共事,商讨学术,并受革命思想影响。1905年参与创办小说林书社。1907年主编《小说林》杂志。后与王文濡创办国学扶轮社。南社成立不久即加入。武昌起义爆发,他振奋拥护,欲有所建树,因突发足疾未能成行。袁世凯篡权后,郁愤苦闷,笑骂无常,致发狂疾而卒。

黄人素有奇人之称,以博学著名,不但精研文史,而且博晓自然科学,曾与王文濡沈粹芬同辑《国朝文汇》(《清文汇》)200卷,又编纂《普通百科新大辞典》等。“故其为文,不屑屑于绳尺而光焰万丈”(吴梅《血飞花传奇序》跋语)。诗集名《石陶梨烟室诗》,未刊,现藏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所作诗多奇伟恣肆,以瑰玮藻采抒发奇情愤思。如《元旦日食诗》依据近代科学认识描绘日食光怪天象,而以月影蔽日影射慈禧误国。他的词也奇丽放逸。《摩西词》中多为和龚自珍、蒋敦复之作,而自寄情怀。他的小说理论和文学史著作在近代文论史和学术史上有较重要意义。《小说林发刊词》既批评鄙视小说的传统观念,又批评当时夸大小说作用的观点,指出“社会风尚实先有构成小说性质之力”,特别强调小说是文学中倾向于美的一种。《小说小话》为小说史料的考订评介,是近代中国较早的具有小说史性质的著作,在评论中包含许多关于小说特征和创作要求的真知灼见,其中关于古代小说的书目评介部分,曾被鲁迅全部录入《小说旧闻钞》。

黄人的《中国文学史》29册,是中国最早用近代真、美、善观念研究文学史的著作之一,提出若干新见。如认为文学是美的一部分,但离开了真与善,就会流于偏颇与亵渎;文学具有审美与求诚明善的作用;文学史应当研究文学的源流和文学种类的正变沿革,它可以启发人们的爱国感情等。黄人的小说和文学批评反映辛亥革命前文学观念近代化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