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战役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桥战役,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自卫反击战。1940年,日军为巩固其占领区,在对国民党当局加紧诱降的同时,频繁“扫荡”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国民党顽固派也竭力推行以军事反共为主的方针,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密令第三、第五和鲁苏战区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方针,新四军江南主力于7月初挺进苏北,经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和日伪军的拦截和围攻,于7月下旬胜利到达黄桥地区。8月,八路军第五纵队东进至淮海地区,从而形成南北配合,打开苏北抗战局面的有利态势。新四军江南主力北渡长江后建立苏北指挥部,下辖3个纵队,共9个团7000余人,陈毅粟裕任正副指挥。1940年10月,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调集其主力第八十九军辖第33、第117师和独立第6旅共1.5万余人,分三路从海安、曲塘一线南犯,并以李明扬陈泰运部及五个保安旅分置左右两翼,配合作战,企图于黄桥地区聚歼新四军苏北部队。苏北指挥部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决心集中兵力,采取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法,于运动中歼击韩军。据此,部署第三纵队坚守黄桥,第一纵队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一带,第二纵队插到黄桥西北顾高庄地区待机。10月4日,韩军第33师由分界直进黄桥东北前沿阵地,经第三纵队顽强反击,将其击退,予以重大杀伤。自恃装备精良的独立第6旅经黄桥南进,企图袭击黄桥侧背。第一纵队以适时出击,全歼该旅。4日午夜,第二纵队经八字桥插至分界,切断了第八十九军归路,协同第一、第三纵队形成三面夹击。5日晚,全歼八十九军主力。6日,第二纵队又追歼该军余部于营溪,并乘胜攻占海安、东台等地。韩德勤率残部千余人向兴化溃逃。与此同时,八路军第二纵队由涟水南下,进占阜宁、盐城,歼韩军保安旅一部。10月10日,新四军前锋与八路军第二纵队先头部队会师于东台以北的白驹镇。此役,共歼国民党顽军1.1万余人,其中俘第33师师长孙启人以下官兵3800余名。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对打击顽固派、争取中间势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