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籍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籍,中国两晋南朝时对正式户籍的称谓。因写在用黄色药物处理过的木牍而得名。其后,常以黄纸代替木牍。东晋前只有黄籍,东晋时出现白籍,它是由于东晋政府设置侨州郡县以安置北来流民而产生的。流民在以其原籍命名的地方行政机构里登记临时户籍,以白纸书写,故称白籍。入白籍的侨人享受免调役的优待。东晋政府后来实行土断,省并侨州郡县,命令侨人在其定居之处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其免调役的优待,白籍户便成为黄籍户。当时称为土断白籍或土断侨流郡县。由于历次土断多不彻底和流民的继续南下,所以虽经土断而白籍户仍长期存在,至南朝后期消失。又魏晋九品中 正制的中正品第皆用黄纸写定并藏于司徒府,也称黄籍。此外,唐代称正式的职田、公廨田簿籍为黄籍,临时的则称为白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