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性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人性(Negritude),20世纪30年代初兴起的旨在恢复黑人价值、强调非洲文化存在的文化运动。由塞内加尔桑戈尔马提尼克(法国海外省)的艾梅·塞泽尔圭亚那莱昂·达马于1934年在巴黎创办刊物《黑人大学生》时发起。黑人性是法语术语,首先出现在塞泽尔1939年发表的长诗《回乡札记》中。其后桑戈尔进一步明确了其内涵,即“黑人世界的文化价值的总和,正如这些价值在黑人的作品、制度、生活中表现的那样”。40年代末~50年代,这一术语与概念得以广泛传播。黑人性作家的刊物是《非洲存在》。他们主张从非洲传统生活的源泉中汲取灵感和题材,展示黑人的光荣历史和精神力量。桑戈尔创作的诗、狄奥普编写的故事、尼亚奈整理的史诗《松迪亚塔》、巴迪昂的剧本、达迪耶的小说等,都具有鲜明的黑人性。40、50年代的黑人性文化运动在动员和团结法属非洲殖民地的知识分子和人民反抗奴役和种族歧视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60年代以后,由于许多非洲国家陆续独立,黑人性受到青年黑人作家的批评,认为全盘继承文化遗产是片面的,无益于解决非洲现实问题。这种观点也受到政治家塞古·杜尔、英语作家索因卡等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