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玉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山文化玉器(Jades of the Longshan Culture),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经多年大量发掘与研究表明,龙山文化的系统与来源并不单一,可区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陕西龙山文化。这3个文化中的玉器以山东龙山文化发现的玉器较多,河南龙山文化和陕西龙山文化玉器发现较少。山东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中的璿玑和玉质生产工具颇具特色。山东龙山文化玉锛上的饕餮纹,应是商代铜器饕餮纹的祖型。   

山东龙山文化玉器

最早发现于山东省日照县两城镇遗址,1936年曾出土了一件扁平有孔玉斧。此后,除发现少量生产工具和装饰品外,还发现了饕餮纹玉锛和大型玉铲等礼器,极为珍贵。出土玉器较多的遗址有日照县两城镇、山东省胶县三里河等处,山东省泗水县尹家城、五莲县丹土村、滕县庄里西等遗址也有少量玉器出土。   

出土玉器的种类有玉锛、玉铲、玉玦、玉钺、璿玑和玉环等。玉锛,扁平长方形,平顶凸刃,顶下两面刻饕餮纹,线条流畅,一面目圆而大,线条简练,一面目圆而小,线条繁缛,长18厘米,上宽4.5厘米,厚0.55厘米,下宽4.9厘米,厚0.6厘米。玉铲,扁平梯形,平顶弧形刃,四边有刃,现存四孔,器长48.7厘米,顶宽12厘米,厚0.5厘米,是件罕见的大器。以上两器见于两城镇。玉钺,宽梯形,平顶斜刃,顶下有二管钻孔,中部以上两侧各有锯齿状凸起,长16.3厘米,宽13厘米,五莲丹土村发现。璿玑,也写作璇玑,清人疑为浑天仪中的机轮,近人有的称为三牙璧。其中一件器形很别致,周围有突起的三牙,牙与牙间还有一段锯齿状,三牙的距离与锯齿间的距离均略相等,径约8厘米,出于滕县庄里西。辽宁省营城子四平山也发现此形器,可资比较。玉环,一件扁环大孔,环外缘在等距离三处有花蒂形凸起,外径8厘米;一件正圆形扁环,中有大孔,环外一处有近似双结凸出,径8.1厘米。两件均见于丹土村。山东龙山文化玉器的颜色有墨绿色、褐色等。   

河南龙山文化玉器

出土数量较少。最早见于郑州大河村遗址,1972~1975年在第五期文化的文化层中发现了玉质生产工具和装饰品。此外,河南安阳后岗遗址,也有少量玉器发现。   

出土玉器的种类有玉璧、玉璜、玉环、玉饰等。玉璧,灰白色,外径5.2厘米,出于后岗;玉璜,扁而宽,半弧形,横剖面三角形,两端各有圆孔,为蛇纹石大理岩,出于大河村五期;玉环分3种,为横剖面三角形、横剖面椭圆形和横剖面长方形,均见于大河村五期。后岗也有横剖面椭圆形、外径3.9厘米的玉环;玉饰,长方形,上端有孔,长1.9厘米,见于大河村五期。   

陕西龙山文化玉器

陕西龙山文化或称客省庄二期文化,发现的玉器不甚丰富。最早于1955年发掘的陕西省长安县津西客省庄遗址发现了少量的玉质装饰品,以后,神木县石仰等陕北的龙山遗址中也出土了生产工具及装饰品等玉器。   

出土玉器的种类有玉璜、璿玑、玉璋、玉切刀、玉镰、玉钺、玉雕人首等。玉璜,一件扁而宽,上有一孔,见于客省庄;另一件扁平环形,两端有孔,长11.8厘米,宽5厘米,出自石仰。璿玑2件,乳白色玉髓,周缘有等距离三牙,牙间有圆瓣形凸起,一件孔径6厘米,另一件孔径10厘米。玉璋2件,一件为长梯形,斜圆顶,凹刃,上端有孔,两侧有齿,长35厘米,宽8厘米;另一件为梯形束腰,斜平顶,下有孔,斜刃,长30厘米,刃宽7.5厘米。玉刀,一件为直背凸刃长方形,豆绿色,长16厘米,宽7厘米;另一件为凹刃条形,墨玉。一件器上有四孔,长49厘米;一件器上有五孔,长55厘米。玉切刀,梯形,圆顶斜刃,双孔,墨玉,长15厘米。玉镰,直背斜刃,背上有三孔,墨玉,长26厘米。玉钺,近方形,绿色白斑,平顶斜弧刃,顶下一孔,长12.5厘米,宽10厘米。玉雕人首,玉髓,两面平雕,束髻,圆面,钩鼻,张口,大目,短颈,一侧有耳,面颊有圆孔,高4.5厘米。以上诸器均见于石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