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铜器上的夔龙 图1
汉代画像砖上的龙 图2
北京北海九龙壁上的龙 图3

龙纹(dragon design),中国传统图案之一。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龙纹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古代的龙被宫廷垄断,宫廷建筑与御用器物均以龙纹为装饰,使龙具备高贵、至上的内涵。民间则凭借这一形象,寄托对超自然力量的向往。龙纹的雏形最早见于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器饰物。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绘有类似龙形图案的彩陶壶。商代的玉器、石雕、青铜器均大量采用夔龙作为装饰(图1)。同一时期,在甲骨文、金文中已出现数十种“龙”字,这些文字均以表现扭动身躯的虫形为特征。秦汉以来,龙的形态基本定型,身躯修长而柔细(图2)。唐宋时期,龙的造型趋于完善,并走向程式化。明清时期,龙纹最后定型,龙的造型增强威猛、华贵、狞厉的特性。其基本形象以“三停九似”为标准:自首至膊,自膊至腰,自腰至尾是为“三停”,从总体上规定龙的布局;“九似”是头似驼、角似鹿、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从局部规定龙的具体形态,从而具备完整的结构(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