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检查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X射线检查(X-ray examination),应用X射线的穿透能力、荧光作用和胶片感光功能,显示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影像,进行诊断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1895年W.K.伦琴发现X射线后,首先应用于医学临床检查(旧译伦琴线检查)。检查分为透视、摄影和造影三大类。

透视

应用荧光屏上的荧光物质(如硫化锌镉),吸收X射线能量后,转变成波长较长的可见光(荧光),而直接观察人体影像的技术。荧光屏的亮度有限,透视只能在暗室进行。其后研制成功的X射线影像增强管可使荧光影像亮度增强至数千倍,使透视可在亮室进行。影像增强与电视技术相结合,可在电视屏幕上再呈现影像(X射线电视透视),可以隔室进行检查,影像清晰,工作人员可不受射线影响。透视经济简便,主要用于观察心脏搏动、肺呼吸和横膈运动、胃肠蠕动等器官的功能状态,以及骨折、脱臼的复位等为其优点。主要缺点为空间分辨率低、X射线量大、不能留下永久记录。摄影能补充透视的不足,影像清晰,在所有影像学方法中空间分辨率最高。除胃肠道和需直接转动病人观察运动功能外,摄影已成为X射线检查和诊断的主要方法。

摄影

应用X射线对胶片的感光作用在X射线胶片上直接显示影像。加用增感屏使感光作用加强,以减少曝线量和曝线时间,已成为常用的X射线摄影技术。按摄影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常规和特殊摄影。常规摄影又称为平片检查,主要应用于胸肺、骨骼和牙齿、充气的胃肠道(如肠梗阻)和钙化等,具有良好天然对比部位,可直接进行检查;特殊摄影则利用特殊设备和方法补充常规摄影的不足而进行。例如体(断)层摄影用于检测身体某层面的组织结构,记波摄影用于观察心脏大血管的搏动,放大摄影用于显示某局部病灶的细微结构和病变等。由于CT等影像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这些特殊摄影多年来早已不用。

造影

腹部(如肝胆胰脾等实质性脏器)和胃肠道、盆腔器官、脑和脊髓、心脏和血管、泌尿生殖系、支气管分支和关节腔等“软组织”系统,因缺乏天然对比,必须注入对比(或称造影)剂(如硫酸钡、气体、碘油或有机碘水剂),以形成人工对比,达到诊断目的者,称为X射线造影检查。此法的应用和发展扩大了X射线检查的应用范围。根据造影剂的注入途径,有直接注入、生理排泄和生理聚集三种,以前二者最为实用。胃肠道钡剂检查,支气管造影,输卵管造影,脑室、脊髓造影,血管、心腔造影等为常用的直接注入法造影,经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胆系和泌尿系造影属排泄性造影术。自CT、MRI、超声和核医学影像新技术应用以来,传统的X射线平片和造影检查的诊断效用和适用范围已明显缩小,但对胸肺、骨骼、胃肠道和心血管(尤其冠状动脉)疾患的诊断X射线平片或造影检查仍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