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惠施'''(前370-前310),又称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商丘)人,战国时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惠施'''(前370-前310),又称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商丘)人,战国时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
  '''惠施'''(前370-前310),又称'''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惠施在魏国为相10余年,曾为魏惠王立新法,《吕氏春秋》载:“为法已成,以示诸民人,民人皆善之;献之惠王,惠王善之。”在诸侯国之间,惠施主张“偃兵”,反对兼并战争。但惠施一生在政治上的建树不大,他主要是思想界的一位博学善辩的学者。庄子尝将他与儒家、墨家、杨朱、公孙龙并提。称他“其书五车”,但他的著作已失散,一些言行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书中。
+
  惠施在魏国为相10余年,曾为[[魏惠王]]立新法,《[[吕氏春秋]]》载:“为法已成,以示诸民人,民人皆善之;献之惠王,惠王善之。”在诸侯国之间,惠施主张“偃兵”,反对兼并战争。但惠施一生在政治上的建树不大,他主要是思想界的一位博学善辩的学者。[[庄子]]尝将他与[[儒家]]、[[墨家]]、[[杨朱]]、[[公孙龙]]并提。称他“其书五车”,但他的著作已失散,一些言行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书中。
  
 
  惠施的哲学思想,注重对天下万物进行研究,所以《庄子·天下篇》说他“弱于德,强于物”,“散于万物而不厌”,“逐万物而不反”。惠施的“万物说”已失传,今有10个结论性的命题——“历物十事”载入《庄子》一书。同时,《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也有对他思想的记载。
 
  惠施的哲学思想,注重对天下万物进行研究,所以《庄子·天下篇》说他“弱于德,强于物”,“散于万物而不厌”,“逐万物而不反”。惠施的“万物说”已失传,今有10个结论性的命题——“历物十事”载入《庄子》一书。同时,《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也有对他思想的记载。

2015年1月15日 (四) 03:42的版本

  惠施(前370-前310),又称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惠施在魏国为相10余年,曾为魏惠王立新法,《吕氏春秋》载:“为法已成,以示诸民人,民人皆善之;献之惠王,惠王善之。”在诸侯国之间,惠施主张“偃兵”,反对兼并战争。但惠施一生在政治上的建树不大,他主要是思想界的一位博学善辩的学者。庄子尝将他与儒家墨家杨朱公孙龙并提。称他“其书五车”,但他的著作已失散,一些言行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书中。

  惠施的哲学思想,注重对天下万物进行研究,所以《庄子·天下篇》说他“弱于德,强于物”,“散于万物而不厌”,“逐万物而不反”。惠施的“万物说”已失传,今有10个结论性的命题——“历物十事”载入《庄子》一书。同时,《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也有对他思想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