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楼阁'''(汉语拼音:Louge;英语:storeyed building),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为内容创建页面)
 
 
(未显示1个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文件:河北承德文津阁.jpg|right|thumb|300px|河北承德文津阁]]
  
  '''楼阁'''([[汉语拼音]]:Louge;[[英语]]:storeyed building),[[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楼'''指重屋;'''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
+
'''楼阁'''([[英语]]:storeyed building),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古代楼阁多为木结构,有多种构架形式。以方木相交叠垒成井栏形状所构成的高楼,称井幹式;将单层建筑逐层重叠而构成整座建筑的,称重屋式。唐宋以来,在层间增设平台结构层,其内檐形成暗层和楼面,其外檐挑出成为挑台,这种形式宋代称为平坐。各层上下柱之间不相通,构造交接方式较复杂。明清以来的楼阁构架,将各层木柱相续成为通长的柱材,与梁枋交搭成为整体框架,称之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变异的楼阁构架形式。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
  
  '''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阁为主体的,[[独乐寺]]观音阁即为一例。
+
'''楼'''指重屋;'''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阁为主体的,[[独乐寺]]观音阁即为一例。'''楼'''则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经楼,王府中的后楼、厢楼等,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
  
  '''楼'''则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经楼,王府中的后楼、厢楼等,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
+
后世楼阁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不过在建筑组群中给建筑物命名仍有保持这种区分原则的。如[[清朝|清代]]皇家的几处大戏园,主体舞台建筑平面近方形的均称阁,观戏扮戏的狭长形重屋均称楼。
  
  后世楼阁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不过在建筑组群中给建筑物命名仍有保持这种区分原则的。如[[清朝|清代]]皇家的几处大戏园,主体舞台建筑平面近方形的均称阁,观戏扮戏的狭长形重屋均称楼。
+
古代楼阁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城楼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汉朝|汉代]]城楼已高达三层。阙楼、市楼、望楼等都是汉代应用较多的楼阁形式。汉代皇帝崇信神仙方术之说,认为建造高峻楼阁可以会仙人。武帝时建造的井幹楼高达“五十丈”。[[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筑也是一种楼阁。[[北魏]][[洛阳]][[永宁寺木塔]],高“四十余丈”,百里之外可遥见。建于[[辽朝|辽代]]的[[山西]][[应县木塔]]高67.31米,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
  
  古代楼阁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城楼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汉朝|汉代]]城楼已高达三层。阙楼、市楼、望楼等都是汉代应用较多的楼阁形式。汉代皇帝崇信神仙方术之说,认为建造高峻楼阁可以会仙人。武帝时建造的井幹楼高达“五十丈”。[[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筑也是一种楼阁。[[北魏]][[洛阳]][[永宁寺木塔]],高“四十余丈”,百里之外可遥见。建于[[辽朝|辽代]]的[[山西]][[应县木塔]]高67.31米,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
+
历史上有些用于庋藏的建筑物也称为阁,但不一定是高大的建筑,如[[石渠阁]][[天一阁]]等。可以登高望远的风景游览建筑往往也用楼阁为名,如[[黄鹤楼]][[滕王阁]]等。
  
  历史上有些用于庋藏的建筑物也称为阁,但不一定是高大的建筑,如[[石渠阁]]、[[天一阁]]等。可以登高望远的风景游览建筑往往也用楼阁为名,如[[黄鹤楼]]、[[滕王阁]]等。
+
===参见===
  
  中国古代楼阁多为木结构,有多种构架形式。以方木相交叠垒成井栏形状所构成的高楼,称[[井幹式]];将单层建筑逐层重叠而构成整座建筑的,称[[重屋式]][[唐朝|唐]][[宋朝|宋]]以来,在层间增设平台结构层,其内檐形成暗层和楼面,其外檐挑出成为挑台,这种形式宋代称为平坐。各层上下柱之间不相通,构造交接方式较复杂。[[明朝|明]][[清朝|清]]以来的楼阁构架,将各层木柱相续成为通长的柱材,与梁枋交搭成为整体框架,称之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变异的楼阁构架形式。
+
*[[中国百科]]
 +
*[[中华文化]]
 +
*[[中华文化(目录)]]
  
 +
[[Category:中华文化]]
 +
[[Category:古代文明]]
  
 +
[[Category:历史]]
 +
[[Category:历史学]]
 +
[[Category:中国历史]]
 +
[[Category:中国古代史]]
  
 
[[Category:建筑]]
 
[[Category:建筑]]
第29行: 第38行:
  
 
[[Category:中国建筑]]
 
[[Category:中国建筑]]
 +
[[Category:中国古代建筑]]
 +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L音词语]]
 +
[[Category:楼]]

2021年8月13日 (五) 15:33的最后版本

河北承德文津阁

楼阁英语:storeyed building),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古代楼阁多为木结构,有多种构架形式。以方木相交叠垒成井栏形状所构成的高楼,称井幹式;将单层建筑逐层重叠而构成整座建筑的,称重屋式。唐宋以来,在层间增设平台结构层,其内檐形成暗层和楼面,其外檐挑出成为挑台,这种形式宋代称为平坐。各层上下柱之间不相通,构造交接方式较复杂。明清以来的楼阁构架,将各层木柱相续成为通长的柱材,与梁枋交搭成为整体框架,称之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变异的楼阁构架形式。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

指重屋;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阁为主体的,独乐寺观音阁即为一例。则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经楼,王府中的后楼、厢楼等,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

后世楼阁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不过在建筑组群中给建筑物命名仍有保持这种区分原则的。如清代皇家的几处大戏园,主体舞台建筑平面近方形的均称阁,观戏扮戏的狭长形重屋均称楼。

古代楼阁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城楼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汉代城楼已高达三层。阙楼、市楼、望楼等都是汉代应用较多的楼阁形式。汉代皇帝崇信神仙方术之说,认为建造高峻楼阁可以会仙人。武帝时建造的井幹楼高达“五十丈”。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筑也是一种楼阁。北魏洛阳永宁寺木塔,高“四十余丈”,百里之外可遥见。建于辽代山西应县木塔高67.31米,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

历史上有些用于庋藏的建筑物也称为阁,但不一定是高大的建筑,如石渠阁天一阁等。可以登高望远的风景游览建筑往往也用楼阁为名,如黄鹤楼滕王阁等。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