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参见
 
(未显示1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老]]年'''([[汉语拼音]]:<span style="color:#FF00FF;">lǎo nián</span>),①正常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②生命的晚年。【例】五十三岁,步入老年了。③表示人们接近晚年的时期。
+
 
 +
'''老年'''([[拼音]]:<span style="color:#FF00FF;">lǎo nián</span>;[[英语]]:old age),一般指[[生物]]的[[生物生命周期|生命周期]]一个阶段,即[[中年]]到[[死亡]]的这一段时间(生命的晚年),生物学上可以指接近当前时代的[[预期寿命]]的年龄。
 +
 
 +
由于世界各地对老年的定义都稍有不同,目前学界对老年的具体年龄段没有定论。
 +
 
 +
2011年,[[联合国]]提出了一项专门保护老年人的人权法案。
 +
 
 +
===定义===
 +
 
 +
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认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进入了老年,有的人认为[[退休]]是进入老年的一个标志。
 +
 
 +
[[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年老的。'')[[台湾]]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5周岁以上的人群。
 +
 
 +
===称谓===
 +
 
 +
中国传统上对于老年人的高龄有些褒义的称谓。
 +
 
 +
*60岁:'''耳顺之年'''。(《[[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
:'''花甲之年'''。(''花:[[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从[[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
:'''耆'''(qí)'''艾''':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
 
 +
*61岁:'''还历寿'''。(''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
 
 +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杜甫]]有《曲江》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
:'''中寿''':七十为中寿。
 +
:'''耄'''(mào):70岁。(''《[[盐铁论]]·孝养》:“七十曰耄。”'')
 +
 
 +
*77岁:'''喜寿'''。([[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
 
 +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
 +
:'''伞寿''':因“[[伞]]”字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
:'''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
 +
:'''中寿''':指80岁以上。
 +
 
 +
*88岁:'''米寿'''。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
 
 +
*90岁:'''上寿'''。
 +
 
 +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
 +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
 
 +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
 
 +
===特征===
 +
 
 +
一般来讲进入老年的人[[生理]]上会表现出[[新陈代谢]]放缓、[[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下降等特征。头发、眉毛、胡须变得花白也是老年人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
 
 +
===对待老人的态度===
 +
 
 +
现代世界上各个文化圈均提倡对于老人的善待,中日韩等东亚国家传统上要求晚辈侍奉长辈,称为[[孝道]]。另一方面,从古至今,人类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歧视]]老人,遗弃老人甚至[[虐待]]老人,在远古时有些民族甚至有“弃老”的习俗。目前各国针对老人生活食衣住行上的需求的照护,以及对于老人(长者)的看护,各种老人福利设施,成立老人相互照护团体,不老社团(health senior group)、[[长期照护]]、优待等,使老人有自己的朋友生活圈,并且于年老时能活得更有[[尊严]]。
 +
 
 +
===参见===
 +
 
 +
*[[老人学]]
 +
*[[最长寿命]]
 +
*[[人口老化]]
 +
 
 +
 
 +
*[[婴儿]]
 +
*[[儿童]]
 +
*[[童年]]
 +
*[[少年]]
 +
*[[青少年]]
 +
*[[青年]]
 +
*[[青壮年]]
 +
*[[中年]]
 +
*[[壮年]]
 +
*[[老年]]
 +
*[[老化]]
 +
 
 +
*[[人类]]
 +
*[[出生]]
 +
*[[成年人]]
 +
*[[未成年人]]
 +
 
 +
 
 +
[[Category:老年| ]]
 +
[[Category:人类发展成长]]
 +
[[Category:年龄]]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L音词语]]
 
[[Category:L音词语]]
 
[[Category:老]]
 
[[Category:老]]

2021年12月14日 (二) 01:51的最后版本

老年拼音lǎo nián英语:old age),一般指生物生命周期一个阶段,即中年死亡的这一段时间(生命的晚年),生物学上可以指接近当前时代的预期寿命的年龄。

由于世界各地对老年的定义都稍有不同,目前学界对老年的具体年龄段没有定论。

2011年,联合国提出了一项专门保护老年人的人权法案。

定义

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认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进入了老年,有的人认为退休是进入老年的一个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年老的。台湾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5周岁以上的人群。

称谓

中国传统上对于老年人的高龄有些褒义的称谓。

  • 60岁:耳顺之年。(《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花甲之年。(花: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从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qí):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 61岁:还历寿。(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杜甫有《曲江》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中寿:七十为中寿。
(mào):70岁。(盐铁论·孝养》:“七十曰耄。”
  • 77岁:喜寿。(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
伞寿:因“”字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
中寿:指80岁以上。
  • 88岁:米寿。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 90岁:上寿
  •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特征

一般来讲进入老年的人生理上会表现出新陈代谢放缓、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下降等特征。头发、眉毛、胡须变得花白也是老年人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对待老人的态度

现代世界上各个文化圈均提倡对于老人的善待,中日韩等东亚国家传统上要求晚辈侍奉长辈,称为孝道。另一方面,从古至今,人类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歧视老人,遗弃老人甚至虐待老人,在远古时有些民族甚至有“弃老”的习俗。目前各国针对老人生活食衣住行上的需求的照护,以及对于老人(长者)的看护,各种老人福利设施,成立老人相互照护团体,不老社团(health senior group)、长期照护、优待等,使老人有自己的朋友生活圈,并且于年老时能活得更有尊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