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白居易诗”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7个用户的7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1-3年级)]]》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忆江南</span><b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忆江南'''</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白居易]]</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白居易]]</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jiāng nán hǎo     
+
jiāng nán hǎo 
 
</span><br>
 
</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江 南 好,     
+
江 南 好,
 
</span><br><br>
 
</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fēng jǐng jiù céng ān   
+
fēng jǐng jiù céng ān 
 
</span><br>
 
</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风 景 旧 曾 谙。   
+
风 景 旧 曾 谙。
 
</span><br><br>
 
</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rì chū jiāng huā hóng shèng huǒ
+
rì chū jiāng huā hóng shèng huǒ 
 
</span><br>
 
</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第23行: 第21行:
 
</span><br><br>
 
</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chūn lái jiāng shuǐ lǜ rú lán  
+
chūn lái jiāng shuǐ lǜ rú lán 
 
</span><br>
 
</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第29行: 第27行:
 
</span><br><br>
 
</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néng yì jiāng nán 
+
néng yì jiāng nán 
 
</span><br>
 
</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能 不 忆 江 南?  
+
能 不 忆 江 南?
 
</span></center><br>
 
</span></center><br>
  
  
jiāng nán hǎo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这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忆江南三首》组词中的第一首。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全唐诗·卷二八 杂曲歌辞·忆江南|全唐诗·卷二八 杂曲歌辞]]》收录此诗。
  
  rì chū jiāng huā hóng shèng huǒ , chūn lái jiāng shuǐ lǜ rú lán 。
+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关于《忆江南》词写作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néng bù yì jiāng nán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江南好,风景旧曾谙:</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span><br>
 +
  谙: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b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春天到来的时候,太阳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还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的颜色)。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span><br>
 +
  江花:江中的浪花。一说指江边的花朵。<br>
 +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br>
 +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b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green;">【注】“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为习近平主席在文章时所引用,文章原文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上善若水”,水是江南的灵魂,失去了“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境,“山水浙江、诗画江南”就失去了灵性。——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第201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span>
 +
 +
 +
[[文件:忆江南 插图-2.jpg|center|thumb|400px|《忆江南》插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
  这首词描写的是对江南春景的回忆,作者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
 +
  词的开头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
 +
  “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并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来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
 +
  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此时作者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拓展阅读:</span>
 +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red;">《忆江南词三首》</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
其一</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008B8B;">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br>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br>
 +
能不忆江南?          <br>
 +
</span><br>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
其二</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008B8B;">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br>
 +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br>
 +
何日更重游!          <br>
 +
</span><br>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
其三</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008B8B;">
 +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br>
 +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br>
 +
早晚复相逢!          <br>
 +
</span></cente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考试考点:</span>
 +
 +
《忆江南》对比
 +
 +
(一) 白居易
 +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
(二) 皇甫松
 +
 +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
 +
注:兰烬,香油灯结的灯花。
 +
 +
①两首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江南景物,白词写的是 ,皇甫词写的是 。(2分)
 +
 +
②两首词都注意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做到情景交融,白词“山寺月中寻桂子”渲染了一种 的氛围,而皇甫词中“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句则渲染了的氛围。(4分)
 +
 +
③两首词流露出的情调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
 +
答:
 +
 +
① 秋季 ;夏季
 +
 +
② 清静、幽远;依依不舍的离别
 +
 +
③ 白诗写“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愉悦心情;皇甫诗写“兰烬落”,“暗红蕉”、“雨萧萧”、“驿边桥”表现出了绵长难断的离别之愁。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忆江南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白居易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白居易]](772~846年),[[唐朝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传世。《[[全唐诗]]》编其诗三十九卷,收录其诗作2642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三八)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yì jiāng nán
 
  
(唐táng)(白居易bái jū yì)
+
[[Category:中文典籍文献]]
江jiāng南nán好hǎo,风fēng景jǐng旧jiù曾céng谙ān。
+
日rì出chū江jiāng花huā红hóng胜shèng火huǒ,
+
春chūn来lái江jiāng水shuǐ绿lǜ如rú蓝lán。
+
能néng不bú忆yì江jiāng南nán?
+
  
 +
[[Category:文学]]
 +
[[Category:中国文学]]
 +
[[Category:中国文学史]]
  
 +
[[Category:诗词]]
 +
[[Category:唐诗]]
 +
[[Category: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扩展80首]]
  
[[文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png|center|thumb|400px|'''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临时用图)|link=忆江南 白居易诗]]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Y音词语]]
 +
[[Category:忆]]

2022年6月29日 (三) 11:21的最后版本

忆江南

唐·白居易

jiāng nán hǎo 
江 南 好,

fēng jǐng jiù céng ān 
风 景 旧 曾 谙。

rì chū jiāng huā hóng shèng huǒ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chūn lái jiāng shuǐ lǜ rú lán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néng bú yì jiāng nán 
能 不 忆 江 南?



诗题与背景:

  这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忆江南三首》组词中的第一首。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全唐诗·卷二八 杂曲歌辞》收录此诗。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关于《忆江南》词写作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逐句释义: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
  谙: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天到来的时候,太阳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还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的颜色)。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花:江中的浪花。一说指江边的花朵。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注】“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为习近平主席在文章时所引用,文章原文是:“上善若水”,水是江南的灵魂,失去了“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境,“山水浙江、诗画江南”就失去了灵性。——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第201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忆江南》插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品赏析:

  这首词描写的是对江南春景的回忆,作者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词的开头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并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来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此时作者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


拓展阅读:

《忆江南词三首》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考试考点:

《忆江南》对比

(一)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二)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兰烬,香油灯结的灯花。

①两首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江南景物,白词写的是 ,皇甫词写的是 。(2分)

②两首词都注意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做到情景交融,白词“山寺月中寻桂子”渲染了一种 的氛围,而皇甫词中“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句则渲染了的氛围。(4分)

③两首词流露出的情调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① 秋季 ;夏季

② 清静、幽远;依依不舍的离别

③ 白诗写“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愉悦心情;皇甫诗写“兰烬落”,“暗红蕉”、“雨萧萧”、“驿边桥”表现出了绵长难断的离别之愁。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朝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传世。《全唐诗》编其诗三十九卷,收录其诗作2642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