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 高适”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7个用户的2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目录]]<b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别董大'''</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高适]]</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tiān mén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kāi 
 
</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bì shuǐ dōng liú zhì cǐ huí 
 
</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liǎng àn qīng shān xiāng duì chū 
 
</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gū fān yí piàn rì biān lái 
 
</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span></center><br>
 
  
别董大二首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别董大</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高适]]</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br>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br>
 +
</span></center>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写作背景:</span>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别董大二首》中的第一首,体裁为[[七言绝句]]。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
 
 +
  《别董大二首》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二人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千里黄云遮天蔽日,阳光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北风劲吹,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千里黄云遮天蔽日,阳光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北风劲吹,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span><br>
 
  黄云:黄色的云气。也指黄尘,沙尘。<br>
 
  黄云:黄色的云气。也指黄尘,沙尘。<br>
 
  曛(xūn):日落时的余光;昏暗。<br>
 
  曛(xūn):日落时的余光;昏暗。<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span><br>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span><br>
 
  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br>
 
  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br>
 
  谁人:哪个人。<br>
 
  谁人:哪个人。<br>
 
  君:你(您),这里指董大。<br>
 
  君:你(您),这里指董大。<br>
  
[[文件:望天门山.jpg|center|thumb|400px|'''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临时用图)|link=望天门山 李白诗]]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写作背景:</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这这是一首送别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别董大二首》中的第一首。《别董大二首》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作者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当时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别董大二首》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
  前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千里黄云遮天蔽日,阳光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北风劲吹,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这二句,作者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而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千里黄云白日曛”一句,有人认为是:黄沙千里,遮天蔽日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使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
  后二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此话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这首诗是写作者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当时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
[[文件:别董大题图.jpg|center|thumb|400px|别董大 题图]]
 +
[[文件:《别董大》瓷画,钟福洪绘.jpg|center|thumb|300px|《别董大》瓷画,钟福洪绘]]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千里黄云遮天蔽日,阳光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北风劲吹,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这二句,作者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而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千里黄云白日曛”一句,有人认为是:黄沙千里,遮天蔽日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使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拓展阅读:</span><br>
  
后二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此话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red;">《别董大二首》</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00%;">[[高适]]</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拓展阅读:</span><br>
+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red;">'''《月下独酌》四首'''</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00%;">[[李白]]</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其 一</span><br><br>
 
其 一</span><br><br>
第90行: 第66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
  [[高适]](约700—765年),[[唐代]]大臣,[[唐朝诗人|诗人]]。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书记。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边塞诗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全唐诗]]》编其诗四卷,收录其诗作208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2022年7月3日 (日) 13:45的最后版本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别董大二首》中的第一首,体裁为七言绝句。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别董大二首》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二人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逐句释义: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千里黄云遮天蔽日,阳光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北风劲吹,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
  黄云:黄色的云气。也指黄尘,沙尘。
  曛(xūn):日落时的余光;昏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
  谁人:哪个人。
  君:你(您),这里指董大。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作者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当时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千里黄云遮天蔽日,阳光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北风劲吹,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这二句,作者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而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千里黄云白日曛”一句,有人认为是:黄沙千里,遮天蔽日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使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后二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此话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别董大 题图
《别董大》瓷画,钟福洪绘


拓展阅读:

《别董大二首》

高适

其 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 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0—765年),唐代大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书记。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边塞诗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全唐诗》编其诗四卷,收录其诗作208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