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遇冯著”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2行: 第12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你从东方回到长安来,衣裳沾满灞陵的春雨。</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你从东方来,衣裳上还带着郊外山区灞陵的雨痕呢。</span><br>
 +
  客:指冯著。<br>
 
  灞(bà)陵:即灞上,又作霸上、霸陵。长安东郊山区,在今西安市东。<br>
 
  灞(bà)陵:即灞上,又作霸上、霸陵。长安东郊山区,在今西安市东。<br>
  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你从东方回到长安来,衣裳沾满灞陵的春雨。</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问你到长安来做什么,你说是来买开山采木的斧头。</span><br>
  灞(bà)陵:即灞上,又作霸上、霸陵。长安东郊山区,在今西安市东。<br>
+
  采山:上山打柴。<br>
  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br>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繁花正悄然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span><br>
 +
  冥冥:昏暗的样子,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br>
 +
  飏飏(yáng yáng):飘扬,飞舞的样子,形容鸟儿飞行欢快的样子。<br>
 +
  燕新乳:指小燕初生。<br>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我们昨日才分别,如今已经到了春天,你的两鬓上也没有增添几缕白发,人还不算老,何不趁此复出干一番事业呢。</span><br>
 +
  鬓(bìn)丝:鬓发。<br>
 +
 
  
  

2019年10月22日 (二) 10:44的版本

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

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逐句释义: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你从东方来,衣裳上还带着郊外山区灞陵的雨痕呢。
  客:指冯著。
  灞(bà)陵:即灞上,又作霸上、霸陵。长安东郊山区,在今西安市东。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问你到长安来做什么,你说是来买开山采木的斧头。
  采山:上山打柴。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繁花正悄然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
  冥冥:昏暗的样子,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
  飏飏(yáng yáng):飘扬,飞舞的样子,形容鸟儿飞行欢快的样子。
  燕新乳:指小燕初生。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我们昨日才分别,如今已经到了春天,你的两鬓上也没有增添几缕白发,人还不算老,何不趁此复出干一番事业呢。
  鬓(bìn)丝:鬓发。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年),唐朝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祖父韦待价武后朝为相。玄宗天宝六载(747年)左右,以门荫补三卫,为玄宗御前侍卫,常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进入太学读书。安史之乱起,避难至武功等地。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洛阳丞。后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去官,闲居洛阳同德寺。九年,为京兆府功曹参军,摄高陵县令。十三年,为鄠县令。次年,坐累改栎阳县令。辞归长安西郊沣上善福精舍。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起为比部员外郎。次年,出为滁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年)冬,罢官,因贫不能归长安,暂居滁州西涧。贞元元年(785年)秋,授江州刺史。三年,入朝为左司郎中。四年冬,出为苏州刺史。与顾况秦系孟郊丘丹皎然等均有唱酬往来。七年,罢职,寓居苏州永定寺。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唐代有另一韦应物,与白居易刘禹锡同时,曾任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御史中丞等职。南宋沈作喆《补韦刺史传》将二韦应物混为一人,实误。韦应物原有集10卷,北宋王钦臣重加编定,题名为《韦苏州集》。后迭经刊刻,续有增补,今存南宋乾道刻本递修本《韦苏州集》10卷、《补遗》1卷。《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51首。

  韦应物各体皆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但韦诗也有秾丽秀逸的一面,所以宋濂说韦诗“一寄秾艳于简淡之中”(《答章秀才论诗书》)。韦应物的五言古体主要是学陶渊明,但是山水写景等方面,也接受了谢灵运谢朓的影响。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