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 中评社评出2021年十大国际新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2年1月10日 (一) 04:31囧囧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评社香港12月31日电(中评社报道组)中国评论通讯社国际新闻部评出2021年度十大国际新闻:

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中美元首视频会晤 为新时代两国关系定调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16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会晤持续将近4个小时,双方围绕中美关系战略性、全域性、根本性问题,各自发展议程与内外政策,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等广泛交换了意见。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阐明新时期中美正确的相处之道,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重要性、反对打“新冷战”等达成重要原则共识。会晤增进了双方相互瞭解,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向中美两国和世界发出了强有力信号。

这是中美关系史上两国元首首次视频会晤,是拜登上台以来首次与习近平主席“面对面”会晤,更是中美关系和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在当前形势下,两国元首把舵引航对中美关系发展至关重要。这次会晤为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也再次证明,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的选择,别无他途。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发展。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图片来源:路透社)

二、日本换相 岸田文雄内阁时代到来

2021年10月,64岁的岸田文雄接替菅义伟成为日本新一任首相,日本从此进入岸田内阁时代。岸田文雄出身政治世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是众议院的议员,他本人出任过外相、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等职务,且是名门派系“宏池会”(岸田派)的会长。他的当选被认为是传统日本领导人风格的回归。岸田文雄上任后,不仅有防疫和提振经济两大国内难题,还需要在自民党“大佬”施加的压力下,极具智慧地处理与中国、美国等国家之间的关系。

目前最新日本国内民调显示,受访者对岸田文雄内阁的施政满意度达到51.3%,61%受访者对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防疫政策给予正面评价,这显示岸田内阁有着比较不错的开端,但即将到来的2022年对岸田内阁来说仍充满挑战。


中俄元首视频会晤(图片来源:新华社)

三、中俄元首视频会晤 普京拒绝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

今年6月和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两度举行视频会晤。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条约》确立的世代友好理念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契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在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人类发展遭遇多重危机背景下,中俄密切合作,为国际社会注入了正能量,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12月,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表示,不会派政府代表参加2022年2月在北京举行的冬奥会,理由是对中国人权记录,包括对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虐待指称的担忧。但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北京冬奥会表示了高调支持,他表示,他期待2022年2月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举行会见,然后将共同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普京表示,他相信北京冬奥会将在最高水准上进行。普京强调俄罗斯和中国在国际体育合作方面一贯相互支持,不接受任何将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政治化的企图。


中国与尼加拉瓜复交(图片来源:新华社)

四、中国降级与立陶宛外交关系 与尼加拉瓜复交

11月,立陶宛政府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中国大陆方面对此非常愤怒,立即宣布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并召回了驻维尔纽斯大使,对立陶宛实施一系列“商贸禁令”,两国关系严重恶化。12月,中国同中美洲国家尼加拉瓜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加拉瓜共和国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两国政府决定自公报签署之日起相互承认并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尼加拉瓜宣布与中华民国(台湾)断交,并承认世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立陶宛“一中一台”的做法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侵犯中国的核心利益。从中立和中尼双边关系的变化来看,任何拿台湾问题挑衅中国的国家都将受到反制,为自己错误的对华政策付出代价。


东京奥运会延迟举办

五、东京奥运会疫情下举办 中国位列榜单第二

因应新冠疫情,本应于2020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在推迟一年后举办。东京奥运会共有20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俄罗斯奥运队和奥林匹克难民代表团2个参赛队伍参赛,共11669名参赛运动员;赛事专案共设有33个大项、339个小项、339场金牌赛,其中滑板、冲浪、竞技攀岩、棒垒球和空手道5个新增项目。中国以38枚金牌和88枚总奖牌数位列参赛国家榜单第二位。

推迟一年举行的奥运会影响巨大。日本遭受沉重的财政损失,被迫追加投入资金。商业合同重新商洽,场馆重新安排,繁忙的赛事日程重新调整,国际奥委会、体育联合会、媒体、赞助商等其他一系列有关行业都等了整整一年。据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托独立机构进行的调查,共有30.5亿独立观众通过电视和数字平台观看了奥运报道,比2016年里约奥运会增长了139%。虽然东京奥运会没有现场观众,但是东京奥运会是第一届通过流媒体转播的奥运会,也是在数字平台上观看人数最多的奥运会。


阿富汗民众机场(图片来源:美联社)

六、美军全面撤出阿富汗 塔利班重掌政权

2021年8月中旬,塔利班以迅雷之势接管了阿富汗,同月晚些时候,美国混乱地撤走了最后一批驻军,标志着持续了近20年、美国史上最长战争的结束。8月15日,塔利班反叛组织长驱直入喀布尔,在这之前,塔利班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占领了全国其它地方,美国领导的联军培训和装备了多年的阿富汗政府军以令人震惊地速度土崩瓦解。

然而,塔利班重新执政让国际社会舆论担心,这些伊斯兰主义统治者是否会与“基地”组织这类的恐怖组织一刀两断并有效治国而且尊重所有阿富汗人、特别是女性的权利?对此不少批评人士仍保持怀疑态度,并说在塔利班统治下,阿富汗人、尤其是女性仍然前途未卜。此外,人们还对美国的这场战争以及随后的国家建设努力提出了质疑,华盛顿据估计为此耗费了约2万亿美元,至少有2400名美国军人丧失了生命。


美英澳三国新同盟(图片来源:法新社)

七、美英澳同盟 亚太地区战略和政策模式转变

2021年9月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三国宣布签署一项历史性的安全协议AUKUS(三国名字缩写组成),分享先进的防御技术及情报,此举被认为旨在对抗中国。通过该协议,美国将帮助澳洲首次建造核动力潜艇。协议还涵盖人工智慧、量子技术和网络安全合作。协议强调澳洲将建造的只是核动力潜艇,而非发展核武器。这是数十年来这三个国家之间达成的最重量级的防卫伙伴机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应表示,“美国、英国与澳大利亚开展核潜艇合作,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加剧军备竞赛,损害国际核不扩散努力。美英向澳大利亚出口高度敏感的核潜艇技术,再次证明他们将核出口作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采取双重标凖,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径。”虽然美国官员表示,此举并非旨在对抗中国,然而许多专家认为,AUKUS协议标志着亚太地区战略和政策模式的转变。


默克尔卸任(图片来源:法新社)

八、德国铁娘子卸任 迎来后默克尔时代

“人们可能不太相信——我当上总理时,世界上还不存在苹果手机。”执政16年的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今年9月卸任。她先后带领德国应对了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被德国民众亲切地称为“德国妈妈”。默克尔本为物理及量子化学家,1989年进入政界,慢慢率领着基督教民主联盟走上总理宝座,成为德国首位女总理及出身东德的总理。她自2005年当选总统后得以再连任3届,国际间也实属少见,她任上期间曾与多位国际领袖交手,成就不少历史场面。她的离任标志一个时代的结束,她则注定被载入史册。


格拉斯哥气候大会(图片来源:法新社)

九、排碳尚未成功 COP26仍需努力

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的全球年度气候峰会COP26,是全世界应对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要会议。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是指197个国家每年一次的首脑峰会,讨论气候变化和各国的应对方案、承诺和行动。这些领导人在气候大会上达成的第一项重大协议,是承诺到2030年结束并逆转毁坏森林。经过艰难谈判,COP26最重要的协定——《格拉斯哥气候协定》,终于在大会闭幕之前有惊无险地出炉,其中有史以来首次明确表述减少使用煤炭的计划,并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帮助它们适应气候变化。但是在放弃使用煤炭的协议措辞上,由于印度带头反对,各国同意不用“逐步淘汰”而改用“逐步减少”煤炭。因此,普遍认为,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在各国存在严重分歧的背景下,这份协议是本次大会多边谈判所能取得的“最平衡”、“最不坏”的结果。COP26的成果是妥协的产物,它反映了当今世界各方的利益、冲突和政治意愿。中国和美国关于加强气候行动的联合宣言成为本次COP26的高光时刻,在日益激烈的大国博弈和全球极化中释放了难得一见的积极信号。


奥密克戎来袭,新冠疫情尚未结束(图片来源:新华社)

十、奥密克戎来袭 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1.529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并以希腊字母“奥密克戎”命名。一个月过去了,奥密克戎毒株已蔓延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英国、美国等地,该毒株已取代德尔塔毒株成为当地主要流行毒株,来势汹汹且传染力惊人,圣诞假期期间,全球有超过7000次航班取消,人们依然无法回归疫情前的正常生活。虽然有疫苗的帮助,但全世界仍然没有摆脱病毒的威胁,经济、民生受到重大冲击。关于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播速度、严重程度以及抵御疫苗的程度,目前还没有普遍一致的数字,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之一的流行病尚未见到终点,人们需要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继续与病毒斗智斗勇。


>> 世界大事记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