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中药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据信可以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

敷贴的膏药如提款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三伏天是以黄历推算,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十天后)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再十或二十天后)为末伏,均为一年内最炎热的日子,人体阳气最为旺盛。

进行三伏天灸时会使用辛温的外用药材,如生白芥子麝香细辛,敷贴于特定的身体穴位上,据信可防治过敏性鼻炎咽喉炎哮喘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秋冬发作的疾病。

“三伏贴”不是“万能贴”,该疗法可针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咳嗽及鼻咽炎进行预防,既往有这些病症的儿童均可敷贴。儿童鼻炎、哮喘多与呼吸道感染诱发有关,也可通过贴敷预防呼吸道感染来减少哮喘与鼻炎的发作次数;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的儿童也可通过贴敷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从而减少局部炎症刺激,起到减轻局部腺体肿大作用。

但是由于三伏贴属于贴于皮肤的外治法,因此全身严重湿疹或患其他严重皮肤疾病的儿童,或贴敷局部皮肤破损,短期内不能痊愈者不宜敷贴。

此外,因敷贴时有较明显的中药味道,既往曾因气味诱发严重哮喘、癫痫、精神类疾病发作的儿童不宜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