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3行: 第3行:
 
  '''东欧'''([[汉语拼音]]:Dong'ou;[[英语]]:Eastern Europe),一般指[[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以东的[[欧洲]],但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边界,一般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划分方法:
 
  '''东欧'''([[汉语拼音]]:Dong'ou;[[英语]]:Eastern Europe),一般指[[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以东的[[欧洲]],但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边界,一般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划分方法:
  
  '''自然地理方面的东欧''',是指较少受到[[大西洋]]和[[地中海]]海流影响,接近[[乌拉尔山]]和[[伏尔加河]](窝瓦河)流域,实际上主要是指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和其他独联体的欧洲成员国。
+
  '''自然地理方面的东欧''',是指较少受到[[大西洋]]和[[地中海]]海流影响,接近[[乌拉尔山]]和[[伏尔加河]](窝瓦河)流域,实际上主要是指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和其他[[独联体]]的欧洲成员国。
  
 
  '''人文地理(主要指政治上)的东欧''',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上由共产党执政,经济上多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这点与[[西欧]]相反。大多东欧国家以斯拉夫民族为主体,居民多信奉[[东正教]]。
 
  '''人文地理(主要指政治上)的东欧''',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上由共产党执政,经济上多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这点与[[西欧]]相反。大多东欧国家以斯拉夫民族为主体,居民多信奉[[东正教]]。
第58行: 第58行:
  
  
[[Category:地理]] [[Category:地理学]]
+
[[Category:地理]]
 +
[[Category:地理学]]
  
[[Category:自然地理学]]  [[Category:人文地理学]]
+
[[Category:自然地理学]]
 
+
[[Category:人文地理学]]
[[Category:自然地理学]]  [[Category:人文地理学]]
+
  
 
[[Category:欧洲]]
 
[[Category:欧洲]]

2013年8月2日 (五) 18:16的版本


  东欧汉语拼音:Dong'ou;英语:Eastern Europe),一般指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以东的欧洲,但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边界,一般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划分方法:

  自然地理方面的东欧,是指较少受到大西洋地中海海流影响,接近乌拉尔山伏尔加河(窝瓦河)流域,实际上主要是指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和其他独联体的欧洲成员国。

  人文地理(主要指政治上)的东欧,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上由共产党执政,经济上多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这点与西欧相反。大多东欧国家以斯拉夫民族为主体,居民多信奉东正教

地理

东欧

  本区的地形大致可以喀尔巴阡山为分界,分成南北两部分。

  北部的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小国平原广阔,为欧洲大平原的东段,地势由南向北倾斜。第四季的大陆冰河在平原南部留下肥沃的冰河外洗黄土,也在平原的中北部地区堆积了成群的冰碛丘,使平原成波状起伏。冰碛丘间的东西向洼地,自古以来即为东西向交通的必经之地。

  东欧南部地形较为复杂,山地平原交错,只有在匈牙利东部和罗马尼亚南部,才可见到面积较大的匈牙利平原(西)、瓦拉几亚平原(东),上覆肥沃的冲积土,为农业的重要地带。高大的山地散布,对交通构成严重的阻碍,所幸山地间有多处通谷和隘口,可作为出入的门户。本区是喀斯特地形的分布区。

独联体

  东欧以东、乌拉山以西的欧俄部份,是一片辽阔且起伏平缓的古老陆块,地层十分稳定坚实,全境多属久经侵蚀的准平原,有主要位于俄罗斯境内,故称俄罗斯平原。平原中部为瓦耳代丘陵,是河流的分水岭。

  位于里海和黑海之间的高加索山,是欧亚的界山之一,山势高大,地形崎岖复杂,夹杂着高原、平原和低地。

气候

  受位置影响,过渡性质是本区气候最主要的特征。北部各国介于西欧和独联体之间,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间的过渡性气候,冬天酷寒,地面积雪自西部的数周,向东逐渐增加到俄罗斯边境的两个半月,虽冷于西欧,却较俄境温暖;夏季较西欧热,却又较俄罗斯凉爽许多。南部的前南斯拉夫各国、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位居巴尔干半岛北部,属于地中海型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之间的过度性气候。

  东欧距离温暖的北大西洋已远,全区最冷月均温皆在零度以下;夏季则因地处内陆,缺乏水汽调剂而显炎热,最暖月温度自北向南见增,北部平原四国不足20℃,南部各国则多超过20℃。

  欧俄大部分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内,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春秋季甚短,年温差甚大,而且愈东愈明显。夏季是主要雨季,水汽主要由西风自北大西洋带入,年雨量约为500公厘,且由西向东递减。

  本区冬温甚低,故河流冰封,雪橇通行,冬季[3]长达六个月至八个月。由于气温甚低,空气中水汽含量稀少,故湿度甚低,空气十分干冷。夏季由于地处内陆,气温较西欧暖,受纬度影响显著。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低于内陆,但差异不大,冬季亦沿海较暖。

  冬季降雪区域广泛,每年11月至翌年三月,时常落雪,北部泰卡(Taiga)针叶林区,冬雪最多,经常积雪二、三呎,春季雪融缓慢,融雪水渗入土中,可供植物吸收,对寒带森林的发育裨益甚大。

  南部和高加索地区因山脉阻挡俄罗斯酷寒气流南下,气候较暖,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高加索地区由于纬度较低,气候上已带有浓厚副热带色彩。

民族

  斯拉夫民族发源于今波兰东南部维斯杜拉河上游一带,于西元一世纪时开始向外迁徙,至六世纪时期居地已经遍布东欧以及俄罗斯地区。依居住地的不同,斯拉夫民族可分成东、西、南三支,其中东支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境内,分布在东欧各地者以西、南两支为主。

  马札儿人原为乌拉山西侧的草原民族,于西元九世纪建立匈牙利王国。在向西迁徙的过程中,曾与斯拉夫人、西突厥人混居,移居匈牙利平原之后又受日耳曼文化的影响。

  阿尔巴尼亚人主要分布于今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的科索沃省,由于十四世纪以后一直后到土耳其的统治,文化充满东方色彩,宗教上也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

  罗马尼亚人是东欧唯一的拉丁语民族,但跟大多数斯拉夫民族一样,信奉东正教,他们是古罗马人的后裔,因罗马帝国曾在此建省并统治由留居东欧。

宗教

  东欧宗教多元,包括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大部分地区信仰东正教(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波兰例外)。亨廷顿在他的文明冲突论中提出西欧与东欧的分别在于是否信仰东正教,因此希腊应算是东方国家。前南斯拉夫地区也有部分民族信奉伊斯兰教。

经济

  盛产小麦、马铃薯、甜菜、向日葵,养畜业发达。共产制度瓦解(因苏联解体)后纷纷加入欧盟,以廉价劳工吸引各国企业设厂,这里人口众多,城市密布、交通网发达,分布有许多著名工业区,俄罗斯:莫斯科、乌拉山、库斯内次(库斯巴次,西部西伯利亚平原的东南方)、贝加尔湖工业区(贝加尔湖(L.Baykal)的西北方)。乌克兰:前苏联最大军火工业区顿内次工业区。

  整体来说,该区的经济情况自二战后始终落后于西欧、北欧和南欧的西班牙及意大利,只有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爱沙尼亚和斯洛文尼亚的经济情况较为富庶,不过与第三世界相较,东欧国家的生活水平仍算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