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词典”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31行: 第31行:
  
  
'''《[[切韵]]》''',[[中国]]韵书。[[隋代]][[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
+
'''《[[切韵]]》''',[[中国]]韵书。[[隋代]][[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
  
  

2019年1月29日 (二) 17:34的版本

中华大词典.png

中华大词典,是一部网络在线词典。旨在为读者提供一部科学权威、系统全面、释义准确的网络汉语工具书。收录现代汉语中目前正在使用的所有汉字、词语,亦将收录在现代汉语世界中已经失去“生命力”的或消亡了汉字、词语,以供广大读者了解古今汉字体系的全貌,亦可作为语言文字研究人员的研究参考资料。本词典,以本网专家的编纂的版权字典、词典、成语词典为基础开发、建设,亦将收录《尔雅》、《说文解字》、《字汇》、《正字通》、《康熙字典》等中国古代著名字书中的全部字、词,以及成语。

字书 介绍

《康熙字典》书影

康熙字典中国清代大型字典。书成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故名。由康熙帝玄烨令张玉书陈廷敬等参照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编纂而成。全书42卷,分为12集214部,与《正字通》相同。书首列《字母切韵要法》和《等韵切音指南》,以便读者了解切音。又有《检字》和《辨似》,《检字》为检查疑难字而设,《辨似》是辨别笔画近似的字。书中每字下详列《广韵》、《集韵》、《古今韵会》等书的反切,并加注直音;字义之下都引经、史、子、集文句为证,并举出篇名,极有条理;对音义有疑的都加按辨析,颇便应用。收字极多,有47,035字。不过引书时有错误。道光十一年(1831)王引之著成《字典考证》一书,凡12卷,改正原书错误的有2,588条。在注音方面,王力著有《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订正5200多字音读注释的差错。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编著。书成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安帝建光元年(121),作者令其子许冲进献给朝廷。《说文解字》一书,根据古文,首创分析文字结构的方法和理论,一扫西汉东汉间今文谶纬的谬说。书中所收文字包括篆文(即小篆)、古文(主要来自孔子旧宅壁中书)、籀文。“文字”通常作为一个词来用。许慎在自叙里说:“仓颉之初作书,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寖)多也。”“文”指的是整体象形表意的字,“字”指的是结体有表形表声的合体字,所以他以《说文解字》为书名,后代简称为《说文》。《说文》是一部有严整体例的著作。全书以小篆为主体,分析字形结构,根据不同的偏旁,分立540部,始于“一”部,终于“亥”部。凡字形偏旁或笔画接近的字都归于一部。部与部排列的顺序大体以部首的笔画和形体结构是否相近为准则,笔画结构相近的列在一起。许书分为14篇,另叙目1篇。《说文》中保存大量古字古义,为研究古代典籍和古文字的必读之书。清代汉学昌盛,学者对《说文》最为重视。有的校勘《说文》,有的为《说文》作注,有的研讨《说文》的体例以及书中的引经、读若之类。其中最著称的有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四家。


《字汇》(明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字汇,中国明代流行极广的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梅膺祚撰。作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收字以《洪武正韵》为主,并参照《说文解字》、《古今韵会》等书,收入属于经史常用的字,怪僻字不收。《字汇》的特点,一是把《说文》、《玉篇》、《类篇》等的500多部首,按楷书笔画,改并为214部首,依照地支子丑寅卯等次序,分为12集,收33,179字。二是部首的排列次第按笔画多少叙列先后,少者在前,多者在后。一部之内的字除部首笔画不计外,都按余下的笔画多寡排列,极便检查,在检字法上是一大改革。三是一字之下先注读音,后注解字义,字义以基本的常用义列前,其他列后。释义下列举古书中的例证,也采录一部分口语、俗语的意义,富有革新的精神。从而为中国字典的编纂法奠定了基础。后来张自烈作《正字通》,清代修《康熙字典》,均按《字汇》的体例编定。


《正字通》,署(明)张自烈撰 (清)廖文英续 正字通十二卷

正字通,十二卷。旧本或题张自烈撰,或题廖文英撰,或题张自烈、廖文英同撰。是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所分部首梅膺祚字汇》相同,凡214部。部首次序和每部之内的字次都按笔画多少来排,这也跟《字汇》一样,但是《字汇》注释比较简单,而《正字通》繁博得多。以楷书为字头,大抵每字之下先注音,注音先以反切,再施之以直音。次释义,释义旁征博引,资料甚详。之后列出与该字头相关的一系列字,并判明与字头的关系,如俗、通、正、同、譌等等。《正字通》是明代一部很重要的正字书,保存了大量俗字异体,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用字状况。惟引书有的失注篇名,一字又有重见于两部的,都是缺点。由于《正字通》之作者问题有歧见,所以成书之确切年代颇难确定。现据廖文英自序结题一康熙九年岁次庚戌孟秋朔日”云云,大致推断此书成於康熙之初。《正字通》有清康熙十年(一六七一)弘文书院刊本、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吴源起清畏堂刊本以及康熙间秀水王氏芥子园重刻本。《正字通》较明末梅膺祚《字汇》为晚出,基本上是为补正《字汇》的缺漏和错误而作,所以在分部、排列等体例方面一仍《字汇》之旧。《正字通》沿用了《字汇》首创的新部首分类法,将所收三万三千六百七十一字分别归属二百十四部。全书分为十二卷,每卷命以地支之名,始於子而终於亥,一集内有再细分上、中、下者。正文前总目中标明每一部收多少字,若所收字数与《字汇》同部所收字数不合,则注明“旧几宇,今增大字几,注附增小宇几”,每一集目标中,注明各部所收字从“几书至几画止”,颇便於查检。此书还将《字汇》首末卷的各种附録,如“运笔”、“从古”、“遵时”、“古今通用”、“辨似”等一并以《字汇旧本卷首》的名目排列在正文之前,只摒除了《字汇》的《韵法直图》一项和每部前面的目次表。其凡例和正文中所谓“旧本”、“旧注”之“旧”,即是指《字汇》而言。《正字通》在编排和说解内容方面,有些地方也改变了《字汇》的原式;又因为它是补正《字汇》的缺点错误的,因而也确有许多改进和优于《字汇》的地方。


切韵中国韵书。隋代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




欢迎来到:中文字典•中文词典

   >>> 返回:[中文百科首页]  >>>中文词典普通词语编辑规则

康熙字典》书影

  字典,是为字词提供音韵、意思解释、例句、用法等的工具书。西方世界没有字典的概念。字典收字为主,亦会收词。词典或辞典收词为主,也会收字。为了配合社会发展需求,词典收词数量激增并发展出不同对象、不同行业及不同用途的词典。随着吸收百科全书的元素,亦有百科辞典的出现。

  中文字典,是一部网络在线字典。旨在为读者提供一部科学权威、系统全面、释义准确的网络汉语工具书。

  中文字典,以收录现代汉语中目前正在使用的所有汉字,亦将收录在现代汉语世界中已经失去“生命力”的或消亡了汉字,以供广大读者了解古今汉字体系的全貌,亦可作为语言文字研究人员的研究参考资料。

  中文字典,以本网专家的编纂的版权字典、词典、成语词典为基础开发、建设,亦将收录《尔雅》、说文解字、《字汇》、《正字通》、康熙字典等中国古代著名字书中的全部字、词,以及成语。


中文字典 检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
一级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
二级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
三级字表
汉语拼音
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笔画检字表
1—8画
笔画检字表
9—13画
笔画检字表
14—16画
笔画检字表
17—48画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