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鉴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亲子鉴定(parentage testing),又称亲缘鉴定,是利用医学生物学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亲子鉴定在中国古代就已有传说,如滴骨验亲,滴血验亲等。

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水平的提高,亲子鉴定所采用的方法更为先进,所选择的检验项目更为科学,被用于检验的材料更为多样。这类鉴定的被检测对象已不再局限于直接相邻的父母与子女两代的个体。一方面对隔代,甚至隔数代的(包括旁系)个体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已有可能进行相应的鉴定。另一方面,通过对胎儿,甚至胚胎的某些遗传标记检测,也可进行相关的鉴定。

亲子鉴定在很早以前就被古人所采用。中国魏晋三国时谢承所著《会稽先贤传》中曾记录弟滴血验兄骨的事例,而活人之间的亲子鉴定则始于明代的接近血型检验的“合血法”。

亲子鉴定所采用的试验手段主要有:①血型分析。②HLA血清型分析。③遗传标记分析。

亲子鉴定可以有以下几种结果:①肯定亲子关系。在应用各种方法检测后得到完全一致的结果,即可以肯定亲子关系。用于判断的遗传指标越多,肯定的概率就越大。②否定亲子关系。遗传学证据可以断然表明某个人不可能是某个孩子的父亲。③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如果只有某些基因型相同,则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亲子关系。在现有的亲子鉴定技术条件下,只要检测样本齐全,第3种可能性已经基本不存在。

亲子鉴定适用的范围和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亲子鉴定报告作为诉讼证据之一,为有关民事、刑事案件的调解和判决提供了科学依据。亲子鉴定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很多社会伦理问题。因此一定要慎重对待。

进行亲子鉴定的诱因

司法亲子鉴定:
  1. 遗产继承纠纷要确定是否亲生关系;
  2. 强奸犯的认定;
  3. 认领被拐卖儿童;
  4. 离婚后抚养权纠纷;
  5. 遇难者(空难、海啸、火灾等)身份因遗体严重损坏而无法辨认;
  6. 上户口需要做司法亲子鉴定;
个人亲子鉴定:
  1. 怀疑子女不是亲生;
  2. 怀疑医院产房或育婴室调错新生儿;
  3. 失散的家庭成员认亲;
  4. 认亲亲子鉴定;

原始的亲子鉴定方法

外貌对比

由于遗传的原因,父子、母子、兄弟姐妹之间的长相、肤色等一般都会有某些相似的地方。通过外貌长相的对比来确定亲子关系恐怕是最原始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只是一种猜测、判断,作为一种参考。

滴骨验亲

滴骨验亲法就是将生者的血液滴在死人的骨骸上,若血液能渗透入骨则断定生者与死者有血缘关系,否则就没有。三国时期的吴国谢承所撰的《会稽先贤传》就记载有以弟血滴兄骨骸之上认领长兄尸骨的事例;(《南史·豫章王综传》也记载有以子之血滴于父骨之上验亲的事例;至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将滴骨验亲法收入《洗冤集录》中。据从现代的观点来看,这种方法并不科学。

滴血验亲

滴血验亲法又称合血验亲法,就是将受试双方的血液滴在容器内,如果能融在一起,就有血缘关系,否则就没有。这种认样方法曾在中国宋代的法医著作里记载过。这种方法没有科学依据,亲子关系的血液不一定能融合,而非亲子关系的血也有可能融合,即使如此,古代人一直都以滴血认亲来作亲子鉴定。

现代的亲子鉴定方法

血型测试

血型测试进行亲子鉴定就是通过对血型的检验比对来确亲子关系。

根据19世纪末被确认的孟德尔遗传定律,人类的血型会按照遗传基因传至下一代,故一定血型的父母所生的子女也具有相应的血型,这为血型鉴定亲子关系奠定了基础。

用于血型检验来鉴别亲子关系的血型系统主要有:

检验的血型系统越多,其准确性就越高,如果血型检验的结果表示无遗传关系,可得出非亲子关系的结论,但结果存在遗传关系也不能完全确定是亲子关系。

1970年代,人们发现可以用白血细胞的抗原来进行亲子鉴定,准确性可达80%。再结合血型检验,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程度。

以血型检验为基础的亲子鉴定首先开始于德国等西方国家,检材主要是血液。血液采集方便,检测时处理相对简单,尤其是现场采取,不但直观,而且能保证不被污染,至今仍被认为是亲子鉴定的最佳检材。但血型分析的遗传多态性并不令人满意。为此,E.莫勒(Essen Moller)提出了亲子关系概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认为该值达到99.73%以上,即能认定被检人之间的亲子关系。为了达到这个认定标准,往往需要进行近20个或更多个血型系统的检测。

HLA血清型分析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的发现及应用,使亲子鉴定的质量得到大大提高。HLA系统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其特异性由人类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的A、C、B、DR、DP、DQ等多个基因座位决定,而每一个基因座位又有数十个等位基因。也就是说,除了同卵双生子外,不可能有HLA型别完全相同的个体。通过对HLA加上少数几种血型系统的检测,可使绝大多数案例中的被检父母与子女的亲生血缘关系的鉴定达到上述认定标准。

染色体多态性鉴定

1980年代,医学家又开创了使用染色体多态性鉴定亲子关系的技术。染色体多态性又称异态性(heteromorphism),是指正常人群中常见的各种染色体形态的微小变异(如:随体增大、重复或缺如,着比粒区的荧光强度变异等),这种多态是可以遗传的。这项技术就是利用其形态来鉴定亲子关系,这要靠技术人员的主观判断,其准确率也不尽如人意。

在成人纤维细胞上的23种(21+X+Y)人类染色体

DNA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一个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就存在疑问了。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对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但是,已发现有数个案例因为受试者是人类嵌合体,具有多于一个人的DNA,使得与亲生子女做鉴定的结果为阴性。

遗传标记分析

遗传标记的发展包括RFLP(限制酶切多态性)、VNTR(可变数量重复序列)、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四个阶段。其中基于STR–PCR的DNA指纹分析是最常用的高度准确的亲子鉴定方法。只需检测十几个位点,就可使这类认定案例中的亲子关系概率值达到99.99%以上。这类鉴定的被检测对象已不再局限于父母与子女两代的个体,对同胞间、隔代,甚至隔数代的个体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已有可能作相应的鉴定。被用于检验的材料更为多样,可以是毛发、血液、精液等。随着DNA指纹分析技术与PCR技术相结合,检测的灵敏度大幅度提高,所需验材的量也越来越少,仅需纳克级甚至皮克级。另外随着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加深,通过对Y染色体上基因的检测可以对来源于同一男性的直系及各旁系间进行血缘关系的鉴定,同样通过对线粒体DNA的检测也可以对来源于同一女性的直系及各旁系间的血缘关系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