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体解剖学汉语拼音:Renti Jiepouxue;英语:Human Anatomy),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属于生物学形态学范畴。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只有理解和掌握人体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相互关系,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否则就无法判断辨别人体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医学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故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科学。

范围及分科

  早先解剖学研究,主要是用刀剖割和肉眼观察,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动物解剖学和植物解剖学等,而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即称为人体解剖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形态学的手段在不断改进,对形态学的认识也不断丰富,逐渐超出了肉眼观察所得知识的范围。人体是由多种细胞共同组成的复杂有机体,不同类型细胞以一种细胞为主体分别组成不同组织,各种组织构成器官。为完成共同性生理机能,一些器官又联合成系统,因而分化出许多新的学科。如随着显微镜的发明,运用显微镜观察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才有微体解剖学的形成;又如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同位素的应用和新技术的发展,使研究细胞内的超微结构成为可能,才有超微组织学、组织化学等新学科的形成;另外,还有研究由受精卵发展到成体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发生解剖学或胚胎学等。广义地讲,这些学科都是研究生物体的形态构造,应该都属解剖学,但其内容宏大,各有独特的范围,故已独立成新的学科,从解剖学中分出去了。现时常称的解剖学,实际上是指狭义的解剖学,即指用肉眼观察大体形态的大体解剖学。不过,分科只是适应开展研究的需要,它们又不可截然分割,特别是胚胎学的研究既包括微体形态,也包括大体构造。另外,形态学的研究还涉及功能,早期的解剖学研究常和研究器官结构功能的生理学科学地联在一起。即使现在,生理学不但以解剖学为基础,而且是互相促进的。功能解剖学,则是从功能的角度研究器官结构的形态,更是两个学科的结合。解剖学与病理学的关系也是如此,既互相依存,又互相促进。人体解剖学研究的范围是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与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相邻学科密切相关。

  人体解剖学因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的不同而分为若干分科,广义的解剖学包括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胚胎学,解剖学又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阐述人体器官的形态构造的科学称为系统解剖学;一般所说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而言。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就人体的某一局部或某一器官,由浅至深侧重研究其组成结构的形态以及互相位置关系的解剖学称为局部解剖学。组织学是借助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人体器官、组织微细构造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人体胚胎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以描述人体的形态结构,故又称为巨视解剖学;而主要以显微镜为观察手段的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又可称为微视解剖学。

  由于研究角度、方法和目的不同,人体解剖学还分为若干门类。如从外科应用角度,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外科解剖学或应用解剖学;结合临床应用,研究人体表面形态特征的表面解剖学;运用X射线摄影技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X射线解剖学;为X射线断层、超声或磁共振扫描等的应用,研究人体各局部或器官的断面形态结构的断面解剖学;分析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提高体育运动效率的运动解剖学;而生长(或年龄)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和艺术解剖学等,则分别结合个体生长发育、年龄变化、运动或绘画造型来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

人体

  人体按现时解剖学的学说可以分为以下系统,分别是:

  • 皮肤系统:由皮肤、毛发、指甲/趾甲、汗腺及皮脂腺所组成,覆盖体表的器官
  •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之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所组成。其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系统。其中不受人体主观意志控制之部分称为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
  • 运动系统:又分为肌肉系统与骨骼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构成坚硬骨支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骨骼支持体重、保护内脏。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以关节为支点产生运动。
  • 骨骼肌:属横纹肌,接受神经支配,随人的意志而收缩,又称随意肌。成人约有600多块骨骼肌。
  • 骨:骨主要由骨组织构成,有一定形态及构造,外被骨膜,内容骨髓,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成人有206块骨,可分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 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称为关节或骨连结。可分为纤维连结(纤维关节)、软骨和骨性连结(软骨关节)以及滑膜关节三大类,滑膜关节常简称关节。
  • 呼吸系统:由鼻、喉、气管及肺组成。主要为人体气体交换之所。
  • 循环系统:分为心血管系统与淋巴系统,负责体内物质运输功能。
  •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及血液所组成。
  • 淋巴系统:由淋巴器官、各级淋巴管道和散在的淋巴组织构成,其中流动着无色透明之淋巴(液)。其主要协助静脉运送体液回归血循环,转动脂肪和其他大分子,且参与免疫过程,是人体重要的防护屏障。
  • 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管、肝、胆、胰等组成。其主要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其中咽与口腔还参与呼吸和语言活动。
  •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所组成,主要负责排除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
  • 生殖系统:由内生殖器与外生殖器组成。其中男性生殖系统由生殖腺/睾丸、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附属腺体(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阴囊、阴茎组成,女性生殖系统由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女阴(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阴蒂、前庭球、前庭大腺组成。具有繁衍之功能。
  • 内分泌系统:由身体不同部位和不同构造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构成,其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活动等进行体液调节。
  • 免疫系统:抵抗疾病,构成分子有白血球、抗体、T细胞等。

人体外观

人体外观

基本观点和方法

  主要有以下四种:

进化发展的观点

  人类是由低等动物发展而来的,自从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指出生物界的进化规律,阐明人体形态是亿万年来长期种系发生的结果,人体形态结构仍保留着很多低等动物,特别是与人类较接近的脊椎动物的特征。故研究各种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比较解剖学)对学习人体解剖学有极大的帮助。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可以用各种动物来做实验以研究人体的形态和功能。同时,正如赫胥黎所指出的,个体发生反映了种系发生。从受精卵发展到人的成体形态反映了动物由单细胞发展到多细胞,由无组织器官发展到有组织器官系统分化,由无脊椎动物发展到脊椎动物,由低等动物发展到人的过程。但只是反映了种系发生,并不是重演或重复。也就是说人的个体发生过程中,并没有经过鱼、两栖动物、爬虫类的阶段,而只是反映类似的过程。在人体形态上有时出现一些变异或畸形,如从种系发生或个体发生的过程来探讨,常可发现这些形态异常只不过是返祖现象或胚胎发育不全。另外,即使是现代人类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人出生以后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不同年龄、不同社会生活、不同劳动条件等,可以影响人体形态的发展。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以至于每一个体都可有差异,这些是普遍的、正常的现象。了解这些发展和变异,就可以更好地认识人体。

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

  生物体的形态与功能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影响的。从个体的形态结构来看,一定的器官构造表现一定的功能,如眼司视,耳司听,其形态结构都适应于保证视觉和听觉功能的实现。而从种系发生来看,则是在长期演化中机体各部分生理的分工导致形态的分化。例如:鱼的胸、腹鳍和四足动物的四肢,以及人的上下肢是同源器官,由鱼鳍演化成四肢是动物上陆以后爬行的结果。四肢的结构基本相同,但由于前后肢的分工不同,构造又有所区别,两足直立的人,由于上下肢的分工,更有了进一步的变化,这些形态演化都是与生理功能相统一的,即使现存生物体,功能的改变也可引起相应的形态变化。如加强锻炼可使肌肉发达,长期卧床会使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儿童时代的不正确坐立姿势和负重劳动可致脊柱畸形。

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很多器官和系统组成,可分为若干局部。各系统器官有其特殊的形态与功能,但都是整体的一部分,不可能离开整体而独立生存,各局部由不同器官结构组成,也是与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注意各系统器官或局部在整体中的地位,注意它们与其他部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注意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局部,以更好地认识局部。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和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为学习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奠定基础,因此学习时必须重视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必须注意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形态特点,必须掌握与诊治疾病有关的器官结构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