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何焯(1661年-1722年),字屺瞻,号茶仙,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为康熙年间的“帖学四大家”。

何焯少时钝拙,十四岁发愤用功,拜吴县邵弥、安溪李光地为师,与阎若璩有往来,寓居阎家,常与阎通宵切磋。二十五岁时以拔贡生进京城,被尚书徐乾学、祭酒翁叔元收为门生。精干校书,长于考据,然性情偏狭,喜欢诋毁前辈如钱谦益、方苞、徐乾学等人。其师翁叔元依附明珠,指斥汤斌为“伪道学”,何焯写长信给叔元,表明师生绝交,索还门生帖子。叔元恨之入骨,极力打压何焯。

康熙四十一年(1701年)冬,圣祖南巡驻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巡抚李光地向康熙推荐何焯,入值南书房,赐为举人。次年,参加礼部考试,末取,赐进士,选庶吉士。不久侍读八皇子,与八阿哥胤禩关系密切,胤禩“将何焯一幼女私养于宅中,以为己女。”,因与胤禩营党,陷入皇子之争而下狱。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何焯获罪后,在狱中仍校读《易经》,康熙帝阅览被没收的何焯邸中书籍,认为何焯“固读书种子也,而其中曾无失职觖望语”,又见其草稿有辞去吴县令馈金,“尽以其书还之,罪止解官,仍参书局。焯即趋局校书如故”。何焯受李光地知遇之恩,但李光地出卖陈梦雷,为何焯所不齿,何写给全祖望的信中,对李颇有微词。

何焯工书法,尤善小楷,得晋唐人法度,笔力如董其昌,曾为皇帝写《四书集注》,与姜宸英、汪士铉、和陈邦彦并称四大家。何焯晚年好品茗,号茶仙,精于茶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何焯去世,康熙帝十分惋惜说“修书勤,学问好。朕正欲用之,不意骤殇,深可悯恻!”,命有司存恤其孤。门人着录者四百人,吴江沈彤、吴县陈景云为尤着。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其弟子金农有诗云:“宋元雕本积万卷,父子着书游禁庭。近不得意但高卧,秋风吹老古槐厅”。著有《义门读书记》。乾隆三十四年蒋维钧辑《义门读书记》,乾隆三十七年叶树藩据何批刻成《海录轩朱墨套印本》,乾隆四十三年于光华辑《重订文选集评》。

逸事

何焯曾在南书房问左右“老头子去否?”不料康熙听到大怒,打算加罪。先生解释说:“先天不老之谓老,首出庶物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非有心诽谤也。”这个故事后来被套用在纪昀与乾隆的轶事。

参考

《清史稿》卷271:“叔元爱才而褊隘,何焯在门下,初甚赏之;叔元疏劾汤斌,焯请削门生籍,叔元摈之,竟不得成名。”

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说:“张司寇(照)书名最赫,其笔力沈鸷,洵足追步香光,而气韵远不逮矣。姜湛园、何义门气韵与香光为近,而笔力又不足以副之。”

昭楗《啸亭杂录》卷九《何义门》条云:“何义门先生值南书房时,尝夏日裸体坐,仁皇帝骤至,不及避,因匿炉坑中。久之不闻玉音,乃作吴语问人曰:老头子去否?上大怒,欲置之法。先生徐曰:先天不老之谓老,首出庶物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非有心诽谤也。上大悦,乃舍之。此钱黼堂侍郎樾亲告余者,以南书房侍臣相传为故事云。”

《清朝野史大观》卷六《老头儿》条云:“河间纪晓岚先生一日在朝待漏,坐久倦甚,戏语同僚曰:‘老头儿胡尚迟迟其来?’语未已,履声橐橐起于座后,则高宗微服至矣,厉声问‘老头儿三字何解?’先生从容免冠,顿首谢曰:‘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儿。’高宗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