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杨梅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余姚杨梅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在对浙江省余姚市境内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的考古中发现,早在七千年以前,这里就有杨梅原种存在,另据史书记述,人工栽培历史亦有二千余年,自汉代至明代都有对杨梅的记载。

2004年06月0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余姚杨梅”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余姚杨梅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余姚杨梅果形奇异,肉质细软,风味独特,酸中带甜,甜中带酸,上市期短而不耐贮运,品种可分为白种、红种、粉红种、乌种四类。其中白杨梅颗粒大、色泽晶莹,回味清香,采摘较迟,较易运输和储藏。乌种中的荸荠种肉细软、核粒小、味香甜、液汁多,为杨梅最佳品种。

品种分类

余姚杨梅经过数千年的自然演变和人工筛选,已形成乌种、红种、粉红种、白种四大品种群系。据全国杨梅科研协作组对杨梅品质资源的普查成果,在余姚境内尚存荸荠种、粉红种、水晶种、荔枝种、早大种、迟种等20余个品种,品种数量位居中国前列。市农林部门又先后引进123个杨梅品种,在丈亭镇建设了“中国杨梅种质资源圃”。余姚种植区域最广的荸荠种杨梅原产于三七市镇石步村,其果为正圆形,成熟时呈紫黑色,素来以肉质细软、肉柱圆钝、味甜微酸、核小等优良果实性状“傲居群雄”,被列为国内专家首推的良种。姚西牟山、马渚、临山一带所产的“西山白杨梅”,其果实成熟时色泽晶莹剔透,呈白玉色或粉红色,肉质柔软细嫩,散发独特清香味,也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地方良种。

产地环境

四明山余脉姚江流域两岸有着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是让杨梅树最舒展的16.2℃,而且春夏之交的雨季安排迁就了杨梅的孕育成熟——花期天晴朗,成熟期雨水降温。这里的山地土壤深厚,酸碱度适宜,一切都像在给余姚杨梅“量身定做”温床,催生其颗大、色艳、汁多这些“冠天下”的品质。

历史人文

浙江省博物馆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余姚市河姆渡镇新石器时代遗址,对出土文物进行考证,发现当时已有野生杨梅存在。以此推算,余姚杨梅生长历史可追溯到7000年以前。

中国人工栽培杨梅的历史,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前西汉司马相如所著的《上林赋》,其中有“挎枣杨梅”的词句,这是南方杨梅北引到西汉帝都长安种植的最早尝试。

1972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郊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发掘出一个精制陶罐,内有杨梅果实和种子,干缩的杨梅肉柱呈紫黑色,褐色的绒毛被覆着果核。经鉴定,与现今栽培的杨梅完全相同仁。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罗泊湾出土的西汉古墓中,也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杨梅核。汉代陆贾在《南越行记》中写道:“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罗浮山在今广东省博罗县)。据此证明,中国人工栽培杨梅的历史至迟从西汉开始。

在《越郡志》中载有:“会稽杨梅为天下之奇,颗大核细其色紫”。其中说的会稽杨梅即为现余姚慈溪一带的杨梅,余姚秦时置县为“余姚县”,慈溪秦时置县为“句章县”。“颗大核细其色紫”,七个字是对吴越杨梅的真实写照。

时至汉、晋,余姚先民已经基本掌握了杨梅栽培技术,杨梅除了鲜食外,对其形态和贮藏加工已颇有研究。由于吴越杨梅在品质上上乘,于是到了汉代,就已经跻身贡品之列。晋时稽含在《南方草木状》中细致地描述了杨梅的形态和习性:“杨梅其子发弹丸,正赤,五月中熟,熟时似梅,其味酸甜”,大抵可以找到与现代余姚慈溪两地杨梅一脉相承的铁证。在汉东方朔《林邑记》记载:“林邑山杨梅,其大如杯碗,青时极酸,既红,味如崖蜜,以酿酒,号梅香酎,非贵人重客不得饮之。”

唐代的有一位诗人平可正直接就杨梅味和色赞道:“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

北宋苏东坡在吃了吴越杨梅后说:“闽广荔枝,何物可对者,可对者西凉葡萄,我以为未若吴越杨梅”,认为吴越的杨梅可以与闽广荔枝和西凉葡萄平分秋色,这是对吴越杨梅很高的赞誉。

明代著名诗人徐阶诵咏杨梅:“折来鹤鹤顶红犹湿,剜破龙睛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清人杨芳灿在《迈陂塘·杨梅》中描写:“闲消暑,露井水亭清坐,不须料理茶磨。夜深一口红霞嚼,凉沁华池香唾。谁饷我?况消渴,年来最忆吾家果。”

吴越杨梅7000年的历史,2000年的人工栽培,到了现代杨梅已经细分为很多种。以名闻遐迩的"荸荠种"和"早大种"杨梅为主,占栽培总面积的95%以上。在余姚慈溪杨两地杨梅主要集中在丈亭镇和横河镇,种植面积占两市55%以上。

1954年10月,为建立商品棉基地,调整县域,将慈溪的丈亭、陆埠、城关、云山4个区和慈城镇划归余姚县,所以1954年以前吴越杨梅可以叫慈溪杨梅,之后有余姚慈溪杨梅之分。国家质检总局发出公告,分别批准从2004年12月13日起对余姚杨梅,2004年12月31号起对慈溪杨梅实施原产地域保护。

2006年,余姚杨梅节接待各地游客达30万人次,同比增长30%多,直接创收上亿元。

2016年,余姚市有杨梅种植面积9万亩,其中挂果面积6.5万亩,常年产量2万余吨,年产值2.2亿元,形成以姚江流域两岸为走廊的杨梅产业带,涌现出石步、梅溪、穴湖等多个“杨梅专业村”。余姚杨梅远销上海、北京、杭州、香港等大城市,以及英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017年,余姚市有杨梅面积9万亩左右,总产量达2.6万吨左右。

产品荣誉

余姚杨梅先后荣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全国十大精品杨梅、国家级绿色食品、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浙江省森林食品、浙江吉尼斯一等奖等众多荣誉。

1995年,余姚被中央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

2004年06月0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余姚杨梅”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09年,余姚杨梅成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余姚杨梅原产地域范围以《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要求申报余姚杨梅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请示》(余政[2002] 40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浙江省余姚市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余姚杨梅应具备以下主要质量技术要求条件:

品种:荸荠种(包括从中选出的早荠蜜梅、晚荠蜜梅新品种)、水晶种。

栽培:株行距采用(4—5)米×(5—6)米,于秋冬或春季以树干为中心逐年扩穴改土或培土。采用修剪、疏花疏果等方法进行花果量调节。

鲜果特性:荸荠种(包括早荠蜜梅、晚荠蜜梅)果扁圆形,最低单果重8.0克,可溶性固形物>10.5%,总酸≤1.5%。水晶种果球形,最低单果重10.0克,可溶性固形物>10.0%,总酸≤1.5%。

专用标志使用

在余姚杨梅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余姚杨梅“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的申报机构申请并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余姚杨梅“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