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口弦制作技艺

四川凉山州德昌县:傈僳族口弦制作
四川凉山州德昌县:傈僳族口弦

  傈僳族口弦制作技艺四川省德昌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弹篾”,是一种以吹或拉弦舌而发音的微小乐器。其何时发明,由于无可靠的文献记载,暂无法确认。凉山州德昌县金沙乡和南山乡的傈僳族口弦制作技艺和演奏水平很高。在竹口弦的外筒刻绘花纹等,既可作装饰,又可随时抒发对生活的感情,因此,系傈僳族妇女最喜爱的随身佩戴之物。

  竹口弦多选用优质黄竹为材料,经制作师精心加工而成,其制作加工技艺比较复杂,主要为选材、晾晒、取材、制形、刮片、制舌、试音、调音、成形等过程。常见的傈僳族有单片、三片。它不仅在形制和制作方法上独具特色,而且其演奏方法也非常别致。常见的演奏方法有用手指拨动和抻动两种,其曲谱或反映生产劳动,还抒发离愁别怀,或反映爱情生活等,内容十分丰富。

  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它承载了傈僳民族诸多复杂的生命情感、价值观、想象力等丰厚的文化内容,是傈僳文明的历史见证,对于研究乐器发展史、民族音乐史、艺术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竹口弦的制作,全凭制作者的经验与悟性来确定其音高、音色、音准,蕴含丰富的科学认知,是傈僳民族能工巧匠杰出智慧的凝聚,具有较高的工艺与审美价值。

最后修改于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