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一鸣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冯一鸣(1929- ),中国当代画家。上海人。原籍浙江余姚,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兼职教授。早年受教于潘天寿刘开渠诸大师。

  1970年后专攻历史画,1980年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84年创建壁画专业,填补江苏无壁画教学的历史空白。1986年复原《六朝麒麟》石雕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展出等。2003年回上海定居。冯一鸣善画走兽、人物、花鸟,偶作山水。对国画传统有厚实的功底,而又锐于创新,画风洒脱、厚重,自具特主色。尤以造型生动国著称画坛。

  参加多届全国美展与国际大展、并在港、澳、台及莫斯科、意大利、日本、马来相亚、新加坡、泰国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作品曾为天安门城楼、中国画研究院、东埔寨王室、日本吟诗院、泰国曼谷画院、马来西亚艺术院校所收藏。并刊录于《天安门珍藏书画集》《中国画研究院收藏集》。

  出版有:《冯一鸣画集》津美版、《冯一鸣壁画雕塑集》辽美版、《怎样画鸳鸯》、《工笔人物》香港版、《冯一鸣动物画艺术》香港版。为中国教育电视台主讲彩墨走兽画系列片《狮、虎、马、豹、熊猫、松鼠》等及《多彩的足迹、介绍冯一鸣教授》、《壁画艺术》等专题片,在全国及东南亚播出。

  1956年 《不要糟蹋地里的庄稼》入选天津市美展并获二等奖;

  1988年 国画《双虎图》获江苏省优秀作品奖并参加北京国家年画展;

  1989年 为南京玄武饭店创作的大型沥粉壁画《金陵十二钗》由冯一鸣设计,与李海陆、张友宪共同制作完成,并参加全国美展,次年获江苏省优秀作品奖;

  1991年 《唐诗组画》系列在日本东京都展出,作品由日本吟诗院收藏;

  1992年 《冯一鸣画册》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4年 冯一鸣、尹健合作《龙腾狮舞》木雕壁画,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国画《舔犊之情》由天安门管理处收藏陈列,并入编《天安门珍藏书画集续集》;应邀参加吉隆坡国际水墨画展;

  1995年 应柬埔寨公主帕花黛维邀请赴吴哥作艺术考察并为石窟艺术修复提供咨询,公主代表王室收藏冯一鸣国画《雄师图》;

  1999年 着手国画《浩气贯神州》巨幅长卷(15米x1.2米),其中《马蹄声声晨雾开》发表于《上海艺术家》杂志,其余陆续发表于《当代美术》、《上海艺术家》等画刊;

  2003年 壁画《金陵十二钗》、《龙腾狮舞》参展首届全国壁画展,并入编《中国百年壁画集》;

  2006年 国画《九歌吟》、《遥望神州南》等作品在《上海美术》、《上海艺术家》相继发表;宁波美术馆举办“冯一鸣、陈望秋画展”并收藏《双寿图》;

  2010年 《冯一鸣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3年 天津美术馆、北京荣宝斋美术馆先后举办“丹青苦旅——冯一鸣、陈望秋画展”

  冯一鸣擅长山水和花鸟,主张艺术创作应东西合壁、融会贯通,注重文学修养,作品力求雄奇、超逸、静谧与和谐。近年来,他凭卓越的天分和扎实的基本功,把传统绘画精髓结合现代审美意识,运用多种绘画技巧结合光与色彩的处理,充分表现出大自然宽博的气度和感人的魅力,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

  冯一鸣、陈望秋的国画《根》,是一幅表现台湾同胞盼望祖国统一、亲人团圆题材的国画。作品着笔于描绘台湾同胞对祖国,对故土的深厚感情,从历史的角度来表现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渊源,是不可分割的骨肉同胞。作者从传统绘画中得到启迪,大胆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把“根”的本质给以形象化,通过台湾少女的想象在背景上表现出来,画面上的甲骨文、晚周帛画、北魏石雕、敦煌壁画、明清华表、万里长城、滔滔黄河等,几乎为观者描述了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如此的构思在同类题材作品中是独树一帜的。

  “苍山叠翠,飞瀑流水,茫茫烟水,览胜无边”是冯一鸣的作品带来的美好境界,他在艺术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在传统山水的基础上,增加了大自然的光和色彩的元素,使之更具魅力和时代气息。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