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澜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决澜社代表作:1933年决澜社第二次展览会场景

  决澜社中国第一个油画艺术团体,也是中国早期西画运动较有影响的美术团体。

  “决澜社”画会组织酝酿于1930年,1932年正式成立面世,由庞薰琹、倪贻德发起创办。画会定名为“决澜社”,是因画会成员怀有挽狂澜于既倒的决心,消除艺术界的沉寂、衰颓和病弱,发展20世纪中国的新艺术,“用新的技法来表现新时代的精神”。“决澜社”基本成员十名,而参加过“决澜社”活动及画展的盟友众多。“决澜社”的基本成员为:庞熏琹、倪贻德、王济远、周多、周真太、段平右、张弦、阳太阳、杨秋人、丘堤(其中王济远于第二回展后退出,丘堤却于1933年日本回国后加入)都是热心发展中国油画艺术的青年画家。

  决澜社成立后即举行“第一次决澜社画展”,展出风格不同的社员的第一批油画作品。当时,倪贻德在上海《青年界》第8卷第3号上著文,评述了此次画展的青年画家们在作不同探索的油画作品。决澜社成立后至1935年,先后共举办四次油画作品展览。题材多为风景、静物、人像及题为《构图》的作品,也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画作。每次展览的作品,注重艺术形式,贯穿了发展中国油画的探索精神。决澜社的学术探索气氛很浓,每月举行一次会议,讨论有关发展中国油画艺术的学术问题。参加讨论会的,除了决澜社的成员,也有社外的油画家参加。他们的共同点是,在政治上都与国民党当局持不合作态度,但在艺术上都各有想法,思路活跃。例如,张弦提出过油画与民族形式结合的问题,倪贻德主张以新技法来表现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美术评论家李宝泉由决澜社的油画作品而引发自己的观点,著文在上海《艺术旬刊》1932年第1期发表《中国艺术界的清算》和《艺术》杂志1933年1月号发表《为艺术而艺术》等文章。与此同时,王济远、徐则骧、倪贻德、傅雷、汤增敭、郑伯奇诸家,均联系决澜社的油画作品,著文在《艺术》杂志上刊载,探讨中国油画的发展问题。

  “决澜社”举办过第四回展后,就自行解散了,但它已掀开了中国的美术运动新的一页,是我国的新美术运动进入了一个新历史阶段的标志。“决澜社”后,参加了“决澜社”第一回展的梁锡鸿赴日留学,留学期间联络李东平、赵鲁、曾鸣等,于1934年在日本组织起崇尚超现实主义的“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回国后,在上海、广州举办了画展,与“决澜社”一同促进中国现代艺术运动。40年代在重庆先后举办的“独立美展”(1945年)和“中国现代绘画展览”(1946年),参加者除庞薰琹、倪贻德、周多外,有林风眠、吴大羽、李仲生、关良、赵无极等,他们都是当时具有现代艺术精神并富有创造实力的画家,为“决澜社”思想之延续。而开启台湾现代艺术运动的“东方画会”成员即深受“决澜社”成员李仲生的影响。李仲生参加过“决澜社”第一回展后就赴日留学,后进入“东京前卫美术研究所”,投入了日本前卫艺术的核心中学习,精熟康丁斯基的抽象绘画及超现实主义,他是以最前卫的姿态侧身于抗战时期的画坛,1949年到台湾开班教现代绘画,在保守的传统派和殖民文化的夹板中,他被推上了浪尖,成了台湾新兴艺术的化身,青年人搞现代艺术的精神支柱。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