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9年10月22日 (二) 07:21小毛球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逐句释义: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凄然地辞别了好朋友,(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
  凄凄:形容悲伤凄凉。
  去:离开。
  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在乘船返回洛阳之际,树林中传来广陵(寺庙里)晓钟的残音。
  归棹:归舟,回去的船。指从扬子津出发乘船北归洛阳。棹(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借指船。
  洛阳人:韦应物不是洛阳人,这里自命为洛阳人的原因是这一年(763年)韦应物初次入仕被任命为洛阳丞,韦应物常自称自己是洛阳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残钟:指晓钟的残音。
  广陵:江苏扬州的古称。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今天我们在扬州惜别,不知何处才能再相逢。
  今朝(zhāo):今天,现在。
  此:此处。
  为别:分别,相别。
  广陵:江苏扬州的古称。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世间事如同浪里行舟,顺流逆流怎能由自己做主呢。
  世事:世上的事。
  沿洄(huí):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这里指处境的顺逆。
  安得住:怎能停得住。


写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韦应物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途中,对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给他。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靠近瓜州。校书:官名。唐代的校书郎,掌管校书籍。


作品赏析: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整首诗的笔调含蓄,诗人有意遮掩自己过分哀伤的情感,表面平淡,内涵深厚。

  首联“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自述怀着离别友人,内心充满“凄凄”的别情。诗中以“亲爱”二字相称,可见彼此友谊很深。但船终于启行了,一会便飘荡在迷茫的烟雾之中,友人的身影虽已消失,诗人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其中“泛泛”二字,让人仿佛看到诗人一颗惆怅若失的心就如同漂浮在烟雾笼罩的水面上的客船,景物不自觉地染上了诗人的情。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这时,诗人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钟声,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他的心情更觉难过。体现出诗人和元大分手,心情很悲伤。其中“残钟”写声,“广陵树”写行,钟声越来越细,树影越来越小,诗人离广陵、离友人越来越远了,友人留在钟声袅袅的烟树背后。世人的离别之情背景物全然引出。“残钟广陵树”五个字能够表现出诗人与元大离情别绪的特殊感情,是和上文一路逼拢过来的诗情分不开的。这便是客观的形象受到感情的色彩照射后产生的特殊效果。

  接着“今朝此为别”四句抒发感慨。诗人一方面是申述朋友重逢的不易;一方面又是自开自解:世事本来就不能由个人作主,正如波浪中的船,随波逐流,不能自已。这样既是开解自己,又是安慰朋友。在这平平淡淡的抒情中,达到了非凡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年),唐朝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祖父韦待价武后朝为相。玄宗天宝六载(747年)左右,以门荫补三卫,为玄宗御前侍卫,常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进入太学读书。安史之乱起,避难至武功等地。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洛阳丞。后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去官,闲居洛阳同德寺。九年,为京兆府功曹参军,摄高陵县令。十三年,为鄠县令。次年,坐累改栎阳县令。辞归长安西郊沣上善福精舍。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起为比部员外郎。次年,出为滁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年)冬,罢官,因贫不能归长安,暂居滁州西涧。贞元元年(785年)秋,授江州刺史。三年,入朝为左司郎中。四年冬,出为苏州刺史。与顾况秦系孟郊丘丹皎然等均有唱酬往来。七年,罢职,寓居苏州永定寺。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唐代有另一韦应物,与白居易刘禹锡同时,曾任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御史中丞等职。南宋沈作喆《补韦刺史传》将二韦应物混为一人,实误。韦应物原有集10卷,北宋王钦臣重加编定,题名为《韦苏州集》。后迭经刊刻,续有增补,今存南宋乾道刻本递修本《韦苏州集》10卷、《补遗》1卷。《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51首。

  韦应物各体皆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但韦诗也有秾丽秀逸的一面,所以宋濂说韦诗“一寄秾艳于简淡之中”(《答章秀才论诗书》)。韦应物的五言古体主要是学陶渊明,但是山水写景等方面,也接受了谢灵运谢朓的影响。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