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京理工大学校徽
南京理工大学校园风光
南京理工大学校园风光

  南京理工大学英文: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为NJUST),中国研究型大学。隶属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现有各类全日制在籍学生25000余人,其中学位留学生900余名。

  学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校园占地311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6.5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8亿元;图书馆藏有中外文图书文献250余万册。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内首个部省共建的二级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建有研究生院、教育实验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10个,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四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电子与信息、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覆盖38个本科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一期立项6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点50个,硕士学位点117个;具有1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硕士涵盖27个工程领域;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

  学校现有教职工3200余人,专任教师19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5人,外国院士3人,“千人计划”专家14人,“万人计划”专家8人(其中杰出人才1人),“长江学者”1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其中召集人1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300余人。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8个,江苏省创新团队20个。学校具有教授任职资格整体审定权,相继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6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1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成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和骨干。“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

  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7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近十年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316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8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

  学校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围绕“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建立了以“先进发射”、“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等为代表的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其中,“先进发射”、“先进民用爆炸材料与安全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技术”三个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同创新中心”,“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和“社会公共安全科技”两个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与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10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各类人才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合作工作。2011年以来,与国外高校和知名企业建立了9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拥有4个“111”创新引智基地。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开设了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法国洛林大学共建中法工程师学院。2012年,学校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合作建立了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该研究所采用国际学术机构运行模式,汇聚了以赫伯特·格莱特院士、卢柯院士等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知名纳米材料专家,致力于建设世界顶级的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基地。

  为拓宽筹措办学资金渠道,凝聚各方兴学力量,学校于2006年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每年社会各界通过基金会在学校设立各类奖教金、奖助学金60余项,受益师生3900余人次。

  • 校训:进德修业,志道鼎新
  • 校风:团结、献身、求是、创新
  •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厚德博学

校领导

现任领导

  • 尹群:党委书记
  • 付梦印:校长
    • 王贵农:纪委书记
    • 钱林方:副校长
    • 陈岩松:党委副书记
    • 王连军:副校长
    • 廖文和:副校长
    • 席占稳:党委副书记
    • 韦志辉:校长助理
    • 陈钱:校长助理
    • 陶应勇:校长助理

历届党委

  • 临时党委 1960.06 孔从洲 林胜国
  • 第一次 1961.05.20 廖成美(第一) 孔从洲(第二) 林胜国
  • 第二次 1964.01.05 廖成美(第一) 孔从洲(第二) 林胜国
  • 第三次 1973.05.15 齐陶
  • 第四次 1979.12.24 明朗 霍宗岳
  • 第五次 1984.07.02 汪寅宾 何可人
  • 第六次 1988.06 曲作家 邹积芳
  • 第七次 1992.01.10 曲作家 邹积芳
  • 第八次 1997.04.28 徐复铭 郑亚
  • 第九次 2001.04.25 郑亚、马大庆;2006.03 王晓锋;2006.12 陈根甫
  • 第十次 2007.07 陈根甫 项银康;2012.03 陈根甫 王贵农;2013.01 尹群 王贵农
  • 第十一次 2013.06- 尹群 王贵农

历任主要行政领导

军事工程学院

  • 陈赓 院长兼政委 大将 1953.7-1961.3
  • 谢有法 政委 中将 1958.5-1966.4

炮兵工程系

  • 赵唯刚 系主任 大校 1953.1-1960.7
  • 贺振新 系政委 少将 1955.春-1960.7

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院

  • 贾克 校长 大校 1954-1959
  • 廖成美 政委 少将 1953.8-1960.7
  • 黄延卿 校长 大校 1960.1-1960.7

炮兵工程学院

  • 孔从洲 院长 中将 1960.6-1964.7
  • 廖成美 政委 少将
  • 李仲麟 校长 少将

华东工程学院

  • 李仲麟 院长 少将 1966.4-1968.10
  • 齐陶  革委会主任 1968.10-1975.9
  • 周伯藩 革委会主任 1975.9-1977.7
  • 霍宗岳 革委会主任 1977.7-1979.7
  • 明朗  校长    1979.7-1981.1
  • 李仲麟 校长    1981.1-1983.4
  • 冯缵刚 校长 教授 1983.4-1984.10

华东工学院

  • 冯缵刚 院长 教授 1984.10-1988.1
  • 李鸿志 院长 教授 1988.1-1993.2

南京理工大学

  • 李鸿志 校长 教授 1993.2-2000.3
  • 徐复铭 校长 教授 2000.3-2006.12
  • 王晓锋 校长 教授 2006.12-2015.6
  • 付梦印 校长 教授 2015.6-

院系设置

学院

  • 机械工程学院
  • 化工学院
  •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经济管理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自动化学院
  • 理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公共事务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 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 教育实验学院
  • 知识产权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中法工程师学院
  • 紫金学院
  • 泰州科技学院

其他教学科研机构

  • 艺术与文化素质教育部
  • 工程训练中心
  • 体育部
  • 2011协同创新中心
  • 瞬态物理重点实验室
  • 智能弹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
  • 江苏省光谱成像与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
  • 近程高速目标探测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江苏省社会安全图像与视频理解重点实验室
  • 高维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