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博平岭山脉的东南坡,九龙江西溪上游,南靖县境内南部(原虎伯寮自然保护区)和北部(原乐土自然保护区),东与漳州市、西与永定县、南与平和县接壤,北与漳平市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17°12′42″~117°22′45″,北纬24°30′05″~24°56′20″。于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总面积4.5万亩,其中核心区2.12万亩,缓冲区1.22万亩,实验区1.16万亩。保护区由虎伯寮、乐土、鹅仙洞和紫荆山等4个管护片组成,其中虎伯寮3.08万亩,紫荆山6698亩,鹅仙洞7116亩,乐土405亩。另有托管的中央级生态公益林1.3万亩。海拔高度在137-874.5米之间,最高处在鹅仙洞,最低处在虎伯寮。

  虎伯寮保护区内物种丰富。有珍稀植物130种,珍稀动物264种。其中,属国家I级保护植物的有银杏、伯乐树和南方红豆杉等3种;II级保护植物有观光木、刺桫椤、香樟等26种;属国家I级保护动物的有华南虎、云豹、黑麂、黄腹角雉、蟒蛇、鼋等6种,II级保护动物有黄嘴白鹭、虎纹蛙、穿山甲等31种。

  虎伯寮保护区管理局于2003年2月经福建省编委批准成立,规格为副处级,行政上隶属于南靖县人民政府,业务上受林业厅指导。管理局内设4个副科级科室和4个股级管理站、5个哨卡,核定编制为32人,目前实际在编的干部职工有28人,2009年10月全局干部职工都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

地理

  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博平岭山脉的东南坡,九龙江西溪上游,南靖县境内南部(原虎伯寮自然保护区)和北部(原乐土自然保护区),东与漳州市、西与永定县、南与平和县接壤,北与漳平市毗邻。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2′42″~117°22′45″,北纬24°30′05″~24°56′20″,保护区总面积3001.0hm2(包括农田等非林地)。

地质地貌

  自然保护区境内受燕山晚期新华夏系构造的影响,形成以北、北东向压性及压扭性断裂皱褶带,东部受福安上坪褶断带所控制,东北部受漳平梅林断裂带所制约,构成复杂的地貌轮廓。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明显倾斜,海拔最高处达874.5m,最低处仅137m,相对高差达737.5m,高差较悬殊。500m以上的低山14座,地形变化复杂。坡度一般为25~35°,最陡为45°,根据地貌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地貌依次可划分为中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等四个类型。

气候

  自然保护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水条件优越。根据南靖县气象资料记录,年平均气温21.1℃,最冷月(1月)气温为8.7~13℃,最热月(7月)气温为24.4~28.9℃。极端高温40.5℃,极端低温-2℃;≥10℃的活动积温5323.1~7512.7℃,持续天数273~341d;年均日照时数1973.9h,日照百分率44.7%,年平均太阳辐射量502385.4j/cm2。年均无霜期322.4d。 年均降雨量为1587.5mm~1879.6mm,3-4月为春雨季节,降水量225.4mm~289.8mm;5-6月为梅雨季节,降水量522.1mm~618.1mm;7-9月为台风季节,降水量586.0mm~703.5mm;10-12月为干季,降水量254mm~295.7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87%。

土壤

  成土母岩按岩性分,有酸性岩、中性岩、砂质岩、泥质岩、基性岩、石灰岩、变质岩等。酸性岩分布面积最大,以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土壤以红壤为主,部分砖红壤性红壤。土壤土体结构为ABC型,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为2.5%~2.8%,土壤呈酸性,PH值4.3~4.8,盐基不饱和,缺P、K元素,但枯枝落叶层厚,弥补了此项不足。

水系

  自然保护区属于九龙江流域。区内水系发达,溪流较多,一般呈树枝状分布。主要河流有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

  船场溪流经山城双溪口与花山溪汇合,流入西溪荆江,龙山溪与永丰溪汇合流入芗江,芗江于靖城双溪口与荆江汇合为西溪干流。各溪流上游地区大多处于深山峡谷之中,森林茂密,湿度较高。据测试水质达到二级水源标准。

四大管护片

虎伯寮管护片

  虎伯寮管护片地跨南靖县的山城、南坑等两个镇,涉及象溪、大岭、北坑、南高和村雅等5个行政村,是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一个管护片。整个管护片边界线长达75公里,总面积2053.1公顷,其中核心区983.6公顷,缓冲区534.8公顷,实验区534.7公顷。区内植被分布以阔叶林为主,珍稀植物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南方红豆杉、银杏、伯乐树);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8种(观光木、黑桫椤、半枫荷等),还有红栲、红楠、沉水樟等多种省级保护植物。珍稀动物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6种(黑麂、黄腹角雉、蟒蛇等),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1种(大小灵猫、穿山甲、虎纹蛙等)。土壤分布以泥质岩红壤为主,适宜真菌的生长,灵芝、红菇等多种食用菌在这里都有天然分布。

  该管护片以南亚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闻名,区内有南亚热带雨林特色的老茎生花、巨型草本、发达的层间植物以及雷打石、卧狮、乐水溪、天水瀑布等独特的自然景观。

鹅仙洞管护片

  鹅仙洞管护片位于国道“319”线漳州住龙岩路段的金山镇,距漳州市区55公里。山腰有一座千年古寺,名为九鲤飞真寺,海拔600米。古寺后有两座山峰,左峰海拔874.5米,右峰海拔854米,两峰相距不到50米,均系巨石构成,远眺如鹅髻,故也称鹅髻山。相传宋仁庆历元年(即公元1041年),仙游县九位仙人,化身为九鹤游此灵山,并托梦给时人郑光在此建九鲤飞真寺。“鹅髻仙踪”、“仙亭”,古为南靖八景之一,1983年列为南靖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鹅髻山系由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自然景观有“灵龟神游”、“飞来石”、“九鹤池”、“大石佛”等;人文景观有“九鲤飞真寺”、“罗伦古道”、“定心处”、“朱熹讲学处”等。

  鹅仙洞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原始森林,系南亚热带雨林,面积比和溪乐土雨林大12.53倍。由于保护较好,植被的原生性强。其基本特征及品种与乐土雨林一样,为板状根、老茎生花、滴水叶尖、多木质藤本等。鹅仙洞是我省面积最大,原生性最强的南亚热带雨林。南亚热带雨林以其独特的外貌和生态结构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如,“树上兰花”、“恩爱藤”、“仙桃”等。鹅仙洞有5个功能区:

  旅游区:海拔400~600米之间,以“九鲤飞真”寺为中心,包括“九鹤池”、定心处、“祈梦洞”等景点是鹅仙洞风景区的精华所在。

  登高了望旅游区:海拔600米以上直至峰顶。沿途经过“滴水岩”、“尼拜石”、“凌云”“清凉世界”等景点,坡度均在30 °以上,登高远眺,群山尽收眼底。

  访古旅游区:即罗伦古道全程。此道建于明成化年间,相传罗伦(江西永丰人)到九鲤飞真寺祈梦,预卜应试前程,果中状元。为谢仙祖指点,兴建此道,后人故称罗伦古道。全程3800个台阶。均用河中大鹅卵石砌筑而成。道路曲折回转,沿途鸟语花香,古柏参天,使人如在“山阴道上行”。

  植物观赏旅游区:寺庙右侧原始森林,目前已有一些观赏景点,如:“树上兰花”、 “恩爱藤”等。

  休闲、避暑、疗养旅游区:鹅仙洞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是休闲度假、健身、疗养的好地方。夏季,寺庙周围的气温比山脚低3.5~5℃,十分凉爽。

紫荆山管护片

  紫荆山管护片,位于南靖县山城镇,涉及碧侯、六安、元湖、岩前、坎子头、汤坑等6个行政村,总面积446.3公顷,其中核心区196.2公顷, 缓冲区182.6公顷,实验区67.5公顷。区内有巴戟天、福建柏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红栲、乌来栲、藤槐等省级保护植物,有穿山甲、蟒蛇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紫荆山由大小五座山峰紧相依连而成,林木葱笼,曲径通幽,崖壁耸峙,磅礴奇秀,原始生态的南亚热带雨林特征显著,为县城地区提供天然的防风沙屏障及新鲜纯净的氧气,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日渐凸显。泥质岩红壤的土壤分布适宜真菌的生长,银耳、毛木耳等食用真菌在这里都有天然分布。

  文物古迹“兴牌庙”、“龙井”始建于宋代。紫荆山五峰衍脉,维造物之钟奇、睹层恋之缥缈,峭壁盘崎,上矗云边,枯滕扶石,松声韵弦,峰回路转,曲折通幽,登绝顶俨若飞仙,眼界轩豁,饶有雅趣,惟兹古刹,玄武听禅,神工首辟,况江山胜景。吴继昌有诗云:“五峰凌汉表,吐纳自成云。化蜃空楼市,从龙睹圣文。莫疑天路远,且傍岭头分。际偕风便,光华旦复闻。”

  兴牌庙位于紫荆山山峰的重点旅游风景区之间,和周围的天然景点融为一体,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荟萃之地。庙宇建筑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地址因山制宜用大石块垒砌而成,堂宇造形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天门前明代二尊石雕像文官、武官仪容肃穆,属国家三级保护文物。墙上立着清乾隆年间记载当时宗教活动的历史碑记,为研究地方风俗、宗教信仰活动提供了历史文化的佐证。庙观还有紫云寺、登云寺。宋代开采铁矿的遗址有兵防寨、雨仙洞、凤凰洞、一线天,还有生活用水的龙井、斗泉。

  自然景点有五峰叠翠、悬崖峭壁、奇山怪石、磨剑石、神龟背印、龙门崖、仙台、石屏天开的天门等。历代名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有元朝年间妙应禅师题刻的玄武听禅,清乾隆年间南靖知县姚循义和名人学士的题词碑刻。这些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乐土管护片

  乐土雨林是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辖的乐土管护片,总面积405亩,其中林地是我国东南部唯一保存完好、具有典型南亚热带雨林特征的保护区,被世界林业会议定为“珍贵稀有的亚热带雨林”。早在1963年,福建省政府就对乐土雨林颁布永久封禁令,乐土雨林因此成为我省四个最早成立的保护区之一。

  内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伯乐树等,国家II级保护植物刺桫椤、观光木、金毛狗、闽楠等以及巴戟天、七叶一枝花等名贵中草药材,林间还有猫头鹰、白鹇等珍禽异兽。此外,区内植物结构层次复杂、藤本植物繁多、板状根奇特、绞杀植物神奇,老茎生花和滴水叶尖异彩纷呈,构成一座美丽的空中花园。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板状根栲类构成整个雨林植物群落;众多的密花豆藤,其中一株单茎长250m,茎宽52cm,分枝总长达300m以上,其茎自然扭曲,攀援于林间,似天梁横架,蔚为壮观,堪称“亚洲第一藤”。此景为国内所罕见,是一特殊景观,中央电视台第997期《神州风采》节目为此专门做了报道。沟谷旁常见密生的座莲,据台湾辅仁大学赖教授介绍整个台湾岛座莲仅1000多株,而在保护区里就有2500多株。区内气候湿润,腐殖质丰富,适宜真菌的生长,公大型真菌就达187种,其中食用真菌所占比例较大,淡黄长裙竹荪、闽南灵芝、银耳、毛木耳在这里都有天然分布。

保护区内的国家保护野生植物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南方红豆杉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常绿乔木,树皮淡灰色,纵裂成长条薄片;芽鳞顶端钝或稍尖,脱落或部分宿存于小枝基部。叶2列,近镰刀形,长1.5-4.5厘米,背面中脉带上无乳头角质突起,或有时有零星分布,或与气孔带邻近的中脉两边有1至数条乳头状角质突起,颜色与气孔带不同,淡绿色,边带宽而明显。种子倒卵圆形或柱状长卵形,长7-8毫米,通常上部较宽,生于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中。种子可榨油;树皮含单宁;其木可作用材。用种子繁殖,也可扦插。

  银杏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落叶乔木,4月开花,10月成熟,种子为橙黄色的核果状。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号称活化石,出身在几亿年前,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3.5厘米,直径1.5-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

  伯乐树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落叶乔木,又名钟萼木或山桃花。株高达20m,小枝粗壮,暗红褐色,有皮孔,有心形叶痕。叶为奇数羽状复叶,长25-45cm,叶柄长10-18cm;小叶7-13片,纸质或革质,狭椭圆形、菱状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侧脉8-15对。它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科学价值。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

  观光木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是木兰科的单属种,常绿乔木,高达25米,新枝、芽、叶柄、叶下面密被褐色柔毛。常绿乔木,是一种终年具有绿叶的乔木,叶寿命是两三年或更长,并且每年都有新叶长出,在新叶长出的时候也有部分旧叶的脱落,由于是陆续更新,所以终年都能保持常绿,如樟树、紫檀、马尾松、柚木等。高25米,胸径1.1米,树皮淡灰褐色,具深皱纹。小枝、芽、叶柄、叶面中脉、叶背和花梗均被黄棕色糙状毛。叶片厚膜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中上部较宽,长8-17厘米,宽3.5-7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上面绿色,有光泽,中脉被小柔毛,侧脉每边10-12条;托叶与叶柄贴生,叶柄长1.2-2.5厘米,基部膨大。托叶痕几达叶柄中部。花两性,单生叶腋,淡紫红色,芳香;花蕾的佛艳苞状苞片一侧开裂,批柔毛,花梗长约6毫米,具一苞片脱落痕,花被片9,象牙黄色,有红色小斑点,3轮,窄倒卵状椭圆形,外轮的最大,长1.7-2厘米,宽6.5-7.5毫米,内渐小,内轮的长1.5-1.6厘米,宽约5毫米;雄蕊多数30-45枚,长7.5-8.5毫米,花丝白色或带红色,长2-3毫米;雌蕊9-13枚,狭卵圆形,密被平伏柔毛,花柱钻状,红色,长约2毫米,腹面缝线明显,柱头面在尖端,雌蕊群柄粗,长约2毫米具槽,密被糙状毛。聚合突骨果长椭圆形,有时上部的心皮退化而呈球形,长10-18厘米,直径7-9厘米,垂悬于具皱纹的老枝上,成熟时沿背缝线开裂,外果皮榄绿色,有苍白色大形皮孔,干时深棕色,具显著的黄色斑点;每聚合果有心皮5-12个,每心皮有种子1-12粒。种子具红色假种皮,椭圆形或三角状倒卵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8毫米。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刺桫椤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著名的活化石植物,中生时代和恐龙一样在地球上广泛分布。桫椤孢子萌发成配子体时,需要湿润的环境,由于缺少配子体生长的适当环境,造成桫椤繁殖障碍。因此在产区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树型蕨类植物,主干单一,高达8米,叶聚生枝顶,外形像一把大伞。叶柄和叶轴粗壮,有密刺。叶片大,三回羽裂。孢子襄群生于小脉分叉处,襄群盖近圆球形。生于林下沟谷、溪边及灌木丛,喜欢温暖湿润及半荫环境。树蕨类植物,树干竖立6米高。近先端拥挤的树干,螺旋状排列; 叶柄深褐色,用锋利的刺叶,叶片大,长圆形,羽片17-20对,互生,最长的一次长达60厘米,基部一对缩短,羽轴短多刺羽片 18-20对,无柄或近披针形,长10厘米,宽2.5厘米,囊群盖球形,孢子囊承担。

  香樟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香樟为樟科常绿乔木,高达6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成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幼时树皮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圆锥花序生于新枝的叶腋内,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果球形,熟时紫黑色。花期4-6月,果期10-11月。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作为树名,称为“樟树”,而因又有香味,才称为“香樟树”。

  花榈木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常绿乔木,高16米,胸径可达40厘米;树皮灰绿色。平滑,有浅裂纹。小枝、叶轴、花序密被茸毛。奇数羽状复叶,长13-32.5(-35)厘米;小叶(1-)2-3对,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3-13.5 (-17)厘米,宽2.3-6.8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圆或宽楔形,叶缘微反卷,上面深绿色,光滑无毛,下面及叶柄均密被黄褐色绒毛,侧脉6-11对,与中脉成45°角;小叶柄长3-6毫米。圆锥花序顶生,或总状花序腋生;长11-17厘米,密被淡褐色茸毛;花长2厘米,径2厘米;花梗长7-12毫米;花萼钟形,5齿裂,裂至三分之二处,萼齿三角状卵形,内外均密被褐色绒毛;花冠中央淡绿色,边缘绿色微带淡紫,旗瓣近圆形,基部具胼服体,半圆形,不凹或上部中央微凹,翼瓣倒卵状长圆形,淡紫绿色,长约1.4厘米,宽约1厘米,柄长3毫米,龙骨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6厘米,宽约7毫米,柄长3.5毫米;雄蕊10,分离,长1.3-2.5厘米,不等长,花丝淡绿色,花药淡灰紫色;子房扁,沿缝线密被淡褐色长毛,其余无毛,胚珠9-10粒,花柱线形,柱头偏斜。荚果扁平,长椭圆形,长5-12厘米,宽1.5-4厘米,顶端有喙,果颈长约5毫米,果瓣革质,厚2-3毫米,紫褐色,无毛,内壁有横隔膜,有种子4-8粒,稀1-2粒;种子椭圆形或卵形,长8-15毫米,种皮鲜红色,有光泽,种脐长约3毫米,位于短轴一端。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穗花杉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7-10米。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成片状脱落;小枝对生或近对生,绿色或黄绿色;冬芽无树脂道,芽鳞交互对生,宿存于小枝基部。叶对生,排成之列,具短柄,线状披针形,质地厚,革质,直或微曲,长3-11厘米,宽6-11毫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微反卷,上面深绿色,中脉隆起,下面有之条与绿色边带等宽或近等宽的粉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雄球花交互对牛,排成穗状,通常2-4(稀1-6)穗生于小枝顶端,长5-6.5厘米,每雄蕊具2-5(多为3)花药;雌球花生于当年生枝的叶腋或苞腋,梗较长,有6-10对交互对生的苞片,胚珠单生。穗花杉种子翌年成熟,下垂,椭圆形,被囊状假种皮所包,长2-2.5厘米,直径1-1.3厘米,先端具短尖,成熟时假种皮鲜红色,基部具宿存的苞片;种梗长1-1.4厘米,扁四棱形。

  黑桫椤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植株高1-3米,有短主干,或树状主干高达数米,顶部生出几片大叶。叶柄红棕色,略光亮,基部略膨大,粗糙或略有小尖刺,被褐棕色披针形厚鳞片;叶片大,长2-3米,一回、二回深裂以至二回羽状,沿叶轴和羽轴上面有棕色鳞片,下面粗糙;羽片互生,斜展,柄长2.5-3厘米,长圆状披针形,长30-50厘米,中部宽10-18厘米,顶端长渐尖,有浅锯齿;小羽片约20对,互生,近平展,柄长约1.5毫米,小羽轴相距2-2.5厘米,条状披针形,基部截形,宽1.2-1.5厘米,顶端尾状渐尖,边缘近全缘或有疏锯齿,或波状圆齿;叶脉两边均隆起,主脉斜疣,小脉3-4对,相邻两侧的基部一对小脉(有时下部同侧两条)顶端通常联结成三角状网眼,并向叶缘延伸出一条小脉(有时再和第二对小脉联结),叶为坚纸质,干后疣面褐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背面近基部处,无囊群盖,隔丝短。

  闽楠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常绿大乔木,高达40余米,胸径达2.5米,树干端直,树冠浓密,树皮淡黄色,呈片状剥落。小枝有柔毛或近无毛,冬芽被灰褐色柔毛。叶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3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渐窄或楔形,下面被短柔毛,脉上被长柔毛,中脉于叶面凹下,在叶背凸起;侧脉10-14对,网脉致密,在下面呈明显的网格状;叶柄长0.5-2厘米。圆锥花序生于新枝中下部叶腋,4.3-7厘米,紧缩不开展,被毛。果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1-1.5厘米,径6-7毫米;宿存花被裂片紧贴果基部。

  半枫荷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中国特有种,具有枫香属Liguidambar和蕈树属Altingia两属间的综合性状,对研究金缕梅科系统发育有科学价值。现残存于中国南部和东南山区,受人为破坏严重,加之天然更新不易,保存植株极少。木材材质优良,旋刨性良好,可作旋刨制品。常绿乔木,高约17米,胸径达60厘米,树皮灰色,稍粗糙;芽体长卵形,略有短柔毛;当年枝千后暗褐色,无毛;老枝灰色,有皮孔。叶簇生于枝顶,革质,异型,不分裂的叶片卵状椭圆形,长8-13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渐尖,尾部长1-1.5厘米;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稍不等侧,上面深绿色,发亮,下面浅绿色,无毛,或为掌状3裂,中央裂片长3-5厘米,两侧裂片卵状三角形,长2-2.5厘米,斜行向上,有时为单侧叉状分裂;边缘有具腺锯齿;掌状脉3条,两侧的较纤细,在不分裂的叶上常离基5-8毫米,中央的主脉还有侧二脉4-5对,与网状小脉在上面很明显,在下面突起,叶柄长3-4厘米,较粗壮,上部槽,无毛。雄花的短穗状花序常数个排成总状,长6厘米,花被金缺,雄蕊多数,花丝极短,花药先端凹人,长1.2毫米。雌花的头状花序单生,萼齿针形,长2-5毫米,有短柔毛,花柱长6-8毫米,先端卷曲,有柔毛,花序柄长4.5厘米,无毛。头状果序直径2.5厘米,有蒴果22-28个,宿存萼齿比花柱短。

  巴戟天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藤状灌木,根肉质肥厚,圆柱形,不规则地断续膨大,呈念珠状。茎有细纵条棱,幼时被褐色粗毛。叶对生;叶柄长4-8毫米,有褐色粗毛;叶片长椭圆形,长3-13厘米,宽1.5-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嫩时常带眦色,并有衡疏短粗毛;老时肖滑无毛,下面沿中脉上被短粗毛,叶缘有短睫毛,侧脉6-7对;托叶膜质,鞘状。花序头状,有花2-10朵,生于小枝的顶端或热电厂成伞形花序;总花梗长3-10毫米,被污黄色短粗毛;花萼倒圆锥状,先端有不规则的齿裂;花冠白色,肉质,长可达7毫米,花冠管的喉部收缩,内面密生短粗毛,多数3深裂,较少14裂;雄蕊与花裂片同数。生于花冠管的近基部,花丝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纤细,2深裂,藏于花冠内。核果近球形,直径6-11毫米,熟时红色。小核内有种子4颗,近卵形或倒卵形,背部隆起,侧面平坦,被白短柔毛。花期4-7月。巴戟天的干燥根为中草药,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保护区内的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云豹 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属于哺乳类的猫科动物,只分布于亚洲的东南部,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类型,名字由来是因为豹皮有云状灰色或黑色斑点而得名。云豹的犬齿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最长的,体色金黄色,有较短而粗的四肢,几乎与身体一样长而且很粗的尾巴。云豹白天休息,夜间活动,主要以树栖动物为食。由于人类贪图它们的美丽毛皮和豹骨陷入濒危绝境。

  黑麂 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是鹿科麂属的哺乳动物,是麂类中体型较大的种类。体长100-l10厘米,肩高60厘米左右,冬毛上体暗褐色,夏毛棕色成分增加。尾较长,一般超过20厘米,背面黑色,尾腹及尾侧毛色纯白,白尾十分醒目。黑麂是我国的特产动物,栖息于海拔为1000米左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灌木丛,主要以草本植物的叶和嫩枝等为食。

  黄腹角雉 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别名角鸡、吐绶鸟,为鸡形目雉科角雉属,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鸟。栖息于海拔800-1400米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因腹部羽毛呈皮黄色,故名“黄腹角雉”。以蕨类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为主要食物,兼食少量动物性食物。

  蟒蛇 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无毒蛇,体色黑,有云状斑纹,背面有一条黄褐斑,两侧各有一条黄色条状纹。蟒蛇长可达6-7米,活重可达50-60千克。蟒蛇属于树栖性或水栖性蛇类,生活在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潮湿的森林中,为广食性蛇类。以突然袭击咬住猎获物,用身体紧紧缠住,将猎获物缢死,然后从猎获物的头部吞入。

  穿山甲 属鳞甲目穿山甲科穿山甲属,地栖性哺乳动物。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多生活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较潮湿的丘陵杂灌丛。挖洞居住,多筑洞于泥土地带,平常以蚂蚁、白蚁为食。晚间多出外觅食,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因为被人类大肆捕杀,再加上栖息地被破坏,穿山甲属所有种均需管制其国际贸易。在我国,穿山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鳞片可做药用,用于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等症。

  黄嘴白鹭 是鹳形目鹭科的鸟类,中型涉禽候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长约体长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体羽白色,雌雄羽色相似。;栖息于海岸峭壁树丛、潮间带、盐田以及内陆的树林、河岸、稻田,以鱼、虾和蛙等为食,有结群营巢、修建旧巢和与池鹭、夜鹭、牛背鹭混群共域繁殖的习性。

  游隼 中型猛禽,共有18个亚种。体长41-50厘米。翅长而尖,颊有一簇垂直向下的黑色粗髭纹,头至后颈灰黑色,其余上体蓝灰色,尾具数条黑色横带。飞翔时翼下和尾下白色,密布白色横带,常在鼓翼飞翔时穿插着滑翔,也常在空中翱翔,野外容易识别。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半荒漠、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也到开阔的农田、耕地和村屯附近活动。

  白鹇 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又名银鸡,为鸡形目雉科鹇属大型鸡类。白鹇因其体态娴雅、外观美丽,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雄鸟上体和两翅白色,密布黑纹。羽冠和下体都是灰蓝色。尾长,中央尾羽近纯白色,外侧尾羽具黑色波纹,它在林中疾走时,从远处望去,很象披着白色长“斗蓬”,被风吹开露出灰蓝色的内衣。眼裸出部分赤红,脚亦红色,鲜艳显眼。雌鸟全身呈橄榄褐色,羽冠近黑色,和雄鸟相比十分逊色。栖息于多林的从山脚到海拔1500米的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