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纽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纽(archaic Chinese initials),汉语音韵学术语。指中国两汉以前汉语的声母。在古音研究中,由于材料缺乏,古纽一直不像古韵那样受重视,成就也没有古韵那样大。至今,研究古纽主要利用以下5种材料:谐声偏旁,声训,读若,异文,异切。最先从事古纽研究的学者是清代钱大昕,以后有章太炎黄侃曾运乾等人,他们先后提出不少有意义的见解。

①古无轻唇。由钱大昕提出来。中古唇音声纽有重唇和轻唇两类。重唇是双唇塞音及同部位的鼻音,即三十六字母中的帮、滂、并、明;轻唇是由双唇塞音变来的塞擦音,以及从双唇鼻音分化出来的唇齿鼻音,即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古无轻唇指中古的轻唇音在上古一律都读重唇音。钱氏主要利用古书的异文和通假证明。我们今天之所以会相信古无轻唇的结论,是由于参证了现代方言和世界各种语言的语音演变规律。在闽方言、吴方言里,普通话的轻唇音字大多数仍然读重唇,而普通话的重唇音字却没有读轻唇的。印欧语言也有同样的历史音变现象——重唇音变成轻唇音,而不是轻唇音变成重唇音,如梵文Pitar和德语vater对应。因此,钱大昕古无轻唇之说面世后,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②古无舌上。也由钱大昕提出。中古舌音声纽分舌头音和舌上音两类。舌头音指舌尖与上齿背成阻的塞音,以及同部位鼻音,即三十六字母中的端、透、定、泥,舌上音即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娘。舌上音的具体发音部位,各家说法不一,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认为是舌面与前腭成阻的塞音以及同部位的鼻音。钱氏认为上古没有知、彻、澄3纽(不包括同部位的鼻音声纽“娘”),这3纽分别归属于舌头音端、透、定3纽(不包括同部位的鼻音声纽“泥”)。他同样利用古书的异文和通假证明。此外,钱大昕还提出古人多舌音和上古影、喻、晓、匣双声。前者指正齿音照系三等在上古读舌头音,此说后来被黄侃发展为“照系三等归端系”;后者指喉音影、喻、晓、匣4纽在上古是同一类声纽。这两条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很多学者持保留意见。

③娘日归泥。由章太炎提出。指中古娘、日2纽在上古属于泥纽。章太炎通过谐声、声训、异文等方面的材料加以证明。章氏还认为,中古照系与精系声纽在上古同属一类,这种看法不大符合实际,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广泛支持。章氏还为上古声纽编制了一个总表:

喉音:见溪群疑>

牙音:晓匣影(喻)>

舌音:端(知)透(彻)定(澄)泥(娘日)来>

齿音:照(精)穿(清)床(从)审(心)禅(邪)>

唇音:帮(非)滂(敷)并(奉)明(微)

表中括号内的是中古声纽。章氏古纽分为5类21个。他的古纽说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精系归入照系是照搬东北部印度方言;另一是喉音与牙音颠倒,与通行说法不合。这两个缺点,为他的弟子黄侃所纠正。

④照系二等归精系,照系三等归知系。这是黄侃的看法。大意是:中古照系二等字在上古属于精系,照系三等字在上古属于知系(舌上音),即中古照系二等庄、初、崇、山在上古与精系精、清、从、心同属一类声纽,照系三等照、穿、神、审、禅在上古与知系知、彻、澄同属一类声纽。照系二等归精系的结论主要从谐声偏旁和异切得出。照系三等字来源复杂,既有从端系得声的字,又有从见系和其他发音部位得声的字,只能说中古照系三等字中的一部分字来源于上古端系。黄侃对于上古声纽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归纳为19纽:

喉音:影(喻、于)晓匣>

浅喉:见(群)溪疑>

舌音:端(知照)透(彻穿审)定(澄神禅)来泥(娘日)

齿音:精(庄)清(初)从(床)心(疏邪)

唇音:帮(非)滂(敷)并(奉)明(微)

黄侃将古纽分为5类19个,是从“古本韵”中推得的。他从等韵学出发,把凡是纯一四等的韵称作“古本韵”。因为“古本韵”中只出现这19个声纽,所以断定它们是“古本纽”。黄氏以古本韵证古本纽,又以古本纽证古本韵,当年林语堂批评为“乞贷论证”。因此,“古本韵”、“古本纽”的说法没有被大多数学者接受。

⑤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这是曾运乾的研究成果。指中古喻纽三等字在上古属于匣纽,喻纽四等字在上古属于定纽。这条结论从主体上说是可信的。

上述5条是当代学术界基本认定的结论。学术界承认每条结论之中的两组或几组声纽之间有过相同或极其相似的阶段,但并不意味着二者在上古时期都绝对相同。至于每组声纽何时开始分化,又何时最后完成,以及各组声纽演化的历程和条件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当代语言学家王力确定古纽33个:

唇音:帮滂并明>

舌音:端透定泥来>

齿音:照穿神日余审禅  

庄初床山俟

精清从心邪牙音:见溪群疑晓匣喉音:影这33个古纽为学术界所普遍认可。

关于上古声纽的复辅音问题。高本汉和林语堂最早提出上古汉语可能有复辅音声纽。他们认为,只有承认上古有复辅音声纽,才能更好地解释同一谐声偏旁的字在中古分属不同的声纽,并在方言中分属不同发音部位的声母。以后陆续有人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一步论证了上古汉语中可能存在着复辅音声纽,如kl、tl、pl、ml、xm……这类音。如果复辅音能够得到充分证明,则上古声纽就不像前人想象的那样单纯。上古有多少复辅音声纽,它们的结合关系怎样,如何演变成单纯辅音,演变的条件是什么,等等,这一系列重要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