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良镛院士

吴良镛(1922年5月— ),中国建筑学家、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南京人。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获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1946年起协助梁思成教授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教育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曾任建筑系副主任、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现任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专著《广义建筑学》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创建了中国人居环境科学,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 。主持的《北京奥林匹克建设规划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工程和新四合院住宅体系规划设计,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和建设部的优秀设计奖,亚洲建协建筑设计金牌奖和联合国世界人居奖。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荷兰克劳斯亲王奖、陈嘉庚科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重要奖项,以及全国先进工作者、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等荣誉称号。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2月14日,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吴良镛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2016年1月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国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于1995年12月2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9221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吴良镛星”。

吴良镛院士

简介

吴良镛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以及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职。现任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他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学科发展研究,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该理论以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为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建设原则、层次和系统,发展了区域协调论、有机更新论、地域建筑论等创新理论;以整体论的融贯综合思想,提出了面向复杂问题、建立科学共同体、形成共同纲领的技术路线,突破了原有专业分割和局限,建立了一套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该理论发展了整合人居环境核心学科──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科学方法,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在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通过的《北京宪章》中得到充分体现。

他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在京津冀、长三角、滇西北等地取得一系列前瞻性、示范性的规划建设成果;主持开展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对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天津总体规划修编等起到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取得的创新方法,被纳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有力推进了城乡建设的科学发展;主持完成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工程,推动了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的政策转变,为达成从“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的社会共识,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设计曲阜孔子研究院等建筑,创造出一批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艺术整体性相统一的建筑。

吴良镛院士是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六十五年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呕心沥血,勤耕不辍,为城乡建设领域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他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

经历

1922年,生于南京。

1937年南京沦陷前,吴良镛跟随兄长流亡各地,先后到武汉、重庆合川求学。当时,江苏省把一些流亡教师组织起来在合川办寄读学校,他在那里较为安定地读了两年多的书。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说是幸运的。

1940年6月,吴良镛在合川参加大学统招考试。刚交完最后一科考卷,就听到防空警报响起,日军的战机突然来袭。大家赶紧躲到防空洞,一时间地动山摇,瓦砾、碎石、灰土不断在身边落下来。当大家从防空洞出来,大街小巷狼藉一片,合川大半座城都被大火吞噬,火光映红了整个天空。大火一直燃烧至翌日清晨,因降雨始息。当时的情景对吴良镛年少心灵形成的刺痛是永远都不能忘却的。

1940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

1944年,吴良镛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

1946年,抗战胜利后,吴良铺协助梁思成在清华大学创办建筑工程学系。建系之初,梁思成在美国讲学,只有林徽因教授与吴良镛二人执教。

吴良镛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留学(1949)

1948年夏,经梁思成推荐,吴良镛赴美,在著名建筑师E.沙里宁主办的匡溪艺术学院进修。1950年,获得该学院硕士学位后,经梁思成邀请,回国在清华大学重新执教。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原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并入清华大学,建筑系规模迅速扩大。吴良镛担任建筑系副主任期间,负责主持日常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并从国情和本专业教学特点出发制订了建筑系的全新教学计划。

20世纪50年代初,他是建筑学专业第一批研究生的导师。

1958年,参与北京庆祝国庆的工程设计。

1965年,清华大学校庆期间,建筑系同学返校与梁思成、吴良镛合影。(二排左一为吴良镛、左二为梁思成)

1977年,唐山地震后,参加建工部唐山规划研究专家组工作;参加毛主席纪念堂设计、北京天安门扩建规划设计。

1978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

1981年,任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1984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任所长。为中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培养出第一位博士。

1985年,当选为国际建筑师协会理事。

1990年,国家教委授予吴良镛北京奥林匹克建设规划研究科学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授予其著作《广义建筑学》科学进步一等奖。

1990年,美国建筑师学会授予荣誉资深会员,被誉为“新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先驱者之一,杰出的建筑教育家、著名的水彩画家、多产作家”。

1992年,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在联合国总部获世界人居奖(英国住房和社会住宅基金会)。

1993年,吴良镛教授因北京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新四合院工程荣获1992年度世界人居奖

1995年,筹建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兼中心主任,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吴良镛获得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1999年6月,接受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2000年,国家建设部授予吴良镛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2001年,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2年,荷兰克劳斯亲王基金会授予吴良镛2002年度“克劳斯亲王奖”。

2003年,吴良镛著作《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获第11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央美术学院及附属中学新校园规划设计获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

2004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0年,获得陈嘉庚技术科学奖。

2012年2月14日,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2年5月,入选南京大学2012南京大学杰出校友,并颁发南京大学校友杰出贡献奖。

此外还获得由国务院、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北京市政府等颁发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特殊贡献奖、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奖项。

2016年1月4日,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行小行星命名仪式。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推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由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于1995年12月2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9221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吴良镛星”。

2018年11月,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吴良镛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主要成就

在建筑教育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多次获得国内外嘉奖,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此外他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如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广西桂林中心区规划、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其中他主持的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1992年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和世界人居奖。

建筑领域

吴良镛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学科发展研究,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该理论以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为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建设原则、层次和系统,发展了区域协调论、有机更新论、地域建筑论等创新理论;以整体论的融贯综合思想,提出了面向复杂问题、建立科学共同体、形成共同纲领的技术路线,突破了原有专业分割和局限,建立了一套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该理论发展了整合人居环境核心学科──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科学方法,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在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通过的《北京宪章》中得到充分体现。 [5] 作为对宪章的诠释,同时发表了《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

主持参与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广西桂林中心区规划、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

主持参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江苏省南通市城市历史与发展研究、天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山东省临沂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徐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常武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无锡县县域规划、江苏省无锡市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苏州市及苏州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等多项重大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研究项目。

主持参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博物馆、江苏省南京市金陵红楼梦博物馆、江苏省南通博物馆、山东省济南市城市设计、北京白塔寺地区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曲阜孔子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及美院附中校园规划、中国历史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前期方案、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新四合院工程、海南省三亚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广西省桂林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北京长安街规划设计、北京汇通祠修复工程、北京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为中选方案的五位建筑师之一)等多项城市设计、建筑设计项目。

主持参与中长期规划(科技部研究课题)、中国城市化与文化发展(子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中国工程院科研项目)、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建设部重点项目)、中国住宅2000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基本理论与典型案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项目)、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东北亚地区城市化发展新途径研究、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作)、亚洲城市研究网(加拿大国际开发署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人居研究中心合作)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

人居环境

作为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创始人,吴良镛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在京津冀、长三角、滇西北等地取得一系列前瞻性、示范性的规划建设成果;主持开展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对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天津总体规划修编等起到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取得的创新方法,被纳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有力推进了城乡建设的科学发展;主持完成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工程,推动了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的政策转变,为达成从“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的社会共识,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设计曲阜孔子研究院等建筑,创造出一批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艺术整体性相统一的建筑。

针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吴良镛创立人居环境科学,建立了一套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成功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开展区域城乡、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主持参与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

学术论著

出版著作16部, 此外还参与编纂书籍多套,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

1.中国院士书系《建筑·城市·人居环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国际建协《北京宪章——建筑学的未来》(五种文字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 《吴良镛画记》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出版社,2002

5. 《学术文化随笔》北京:青年出版社,2002

6.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 《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8. 《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9.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英文),温哥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9

10. 《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吴良镛城市研究论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1.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2. 《我国建设事业的今天和明天》(与周干峙、林志群合作),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

13. 《广义建筑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台北:地景出版社(繁体),1992

14. 《城市规划设计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

15. 《中国古代城市史纲》(英文),卡塞尔:西德卡塞尔大学,1985

16.《城乡规划》(全国通用教材,清华大学与同济、南工、重建工四校合作),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61

人才培养

1946年,抗战胜利后,吴良镛协助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创办建筑工程学系。建系之初,梁思成在美讲学,只有林徽因教授与吴良镛二人执教。1948年夏,经梁思成推荐,吴良镛赴美,在著名建筑师E·沙里宁主办的匡溪艺术学院进修。1950年,获得该学院硕士学位后,经梁思成邀请,回国重新执教清华大学。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原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并入清华大学,建筑系规模迅速扩大。良镛担任建筑系副主任期间,负责主持日常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并注意从国情和本专业教学特点出发,制定了建筑系的全新教学计划。

50年代初,他是指导建筑学专业第一批研究生的导师。1981年,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84年,为中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培养出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

80年代初期,研究现代西方建筑教育的成就与不足,总结了中国建筑教学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关于“建立多层次的教育结构,广泛培养多种建筑人才”、“教育机构、研究机构与生产实践结合”、“注意职业教育的地区性”、“重视建筑师的社会培养与社会联系”、“教学上将建筑设计扩展为人类居处环境的创造与设计”等建议,既是对建筑教育特点的概括,也是对建筑事业发展战略的倡议。在他的推动下,1988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改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培养出一批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水彩画家

吴良镛自小就喜欢绘画。特别是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就读时,徐悲鸿、傅抱石、吴作人等著名绘画大师都在该校的艺术系执教。吴良镛深受其艺术熏陶。毕业后,徒步行走于重庆、贵州、云南一带,边走边画,曾有很多优秀的画作问世。举办过7次个人画展。


吴良镛院士
吴良镛院士
上世纪90年代,吴良镛在研究菊儿胡同
2002年,吴良镛教授在黄山作画
1983年,吴良镛先生与陈占祥、任震英、周干峙等一起参观世界公园
1991年,吴良镛与周干峙、邹德慈、夏宗玕等参加海峡两岸城市建设开发研讨会
吴良镛在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庆典上做主旨报告
2014年,吴良镛先生参加学会新型城镇化院士专家座谈会,与胡序威、邹德慈、赵士修、崔功豪、陈为邦、周一星、王静霞等学会专家合影
2017年,吴良镛先生在“壮丽70年 大匠营国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规划行业老专家座谈会”上
2021年3月,在“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开幕上,吴良镛先生与石楠、施卫良、赵万民、王凯合影


吴良镛著《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
敦煌莫高窟(吴良镛,1981年绘)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