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形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科学分类

植物界 Plantae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唇形科汉语拼音:chunxinɡ ke;英语:Labiatae; mint family),双子叶植物菊亚纲的一科。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株含芳香油,具有柄或无柄的腺体,或各种单毛、具节毛或星状毛。茎直立或匍匐状,常四棱形。枝条对生,稀轮生。叶通常为单叶,全缘或具各种齿、浅裂或深裂,稀为复叶,大多对生,稀轮生或部分互生。花序聚伞,3至多花,通常在节上形成轮伞花序(或假轮)、单歧聚伞花序或每节双花,并由上述花序组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穗状或圆锥状复合花序,稀为头状或偏向一侧开放(如黄芩属Scutellaria和香薷属Elsholtzia的一些种类)。苞叶常在茎上向上逐渐过渡成苞片,与叶同色或异色,稀苞片或小苞片成针刺状、叶状或特殊形状。花通常两性,两侧对称,稀近辐射对称;花萼钟状、管状或杯状,稀壶状、球形或两片盾形,萼齿通常5,稀3、2或10(其中5长5短),齿间稀具胼胝体(青兰属Dracocephalum),具5、10、15脉,稀8、11、13~19脉,外面通常被毛或腺体,内面有或无毛环(又称果盖);花冠管状多为二唇形,着色;裂片5,稀4;雄蕊通常4,2强,稀2枚,通常前对长、后对较短,着生于花冠管上,花丝丝状,有或无毛,花药2室、纵裂,花盘下位,通常肉质;雌蕊由2心皮形成,子房上位,花柱通常着生于子房基部,柱头2裂,稀不裂。果为4枚小坚果或核果状;种子于果内单生,直立,稀横生而皱曲,胚乳无或极不发育,胚具微肉质子叶。花粉常具3~4或6沟,扁球形至长球形。外层与内层厚度同或较厚,常具网。沟具有颗粒状膜。具3沟的花粉粒传粉是在二核时期,具6沟的花粉粒传粉在三核时期。世界性分布,约有220属6,000余种,有近1/2种产于地中海及近东中亚。中国有99属800余种,遍布南北各地。

生态分布

  本科植物大部分为陆生,陆生中多为草本或灌木,少数为藤本或小乔木,生活环境自热带雨林(锥花属)至荒漠(兔唇花属脓疮草属等),有不少种类适应于高山或高山风化流石滩环境(绵参属菱叶元宝草属),也有一些种类为杂草(鼬瓣花属绣球防风草)。潮湿地区如沼泽地上也有一些种类(薄荷属地笋属等)。花的结构与昆虫传粉的方式相适应,分为两种类型:

  ①较少见的类型。花的前部较为突出,雄蕊及花柱卧于下唇之上,蜜汁在上面分泌;昆虫在探入花中时其腹部及腿粘满花粉。

  ②较普遍的类型。雄蕊及柱头为向下弓曲的上唇所保护,蜜腺生于花盘的下边。下唇为昆虫提供了休息的场所,当昆虫探入花中时,在它的背上收集花粉。

  不同的种属在细微构造上显示很大的异化。例如鼠尾草属有著名的杠杆式特征,每个花药不孕的半边,在短臂的末端形成一个瘤状体,当它被昆虫的口吻触及时,将处于长臂之端的含花粉的半边带下到昆虫的背上来。在两种类型中,均出现有较长的管部及鲜艳颜色的花,吸引蝶类及蛾类,例如有鲜红色花的美国薄荷属、丹参属及水苏属等。此外还有较短的管部而由蜜蜂传粉的花,某些南美的丹参由蜂鸟传粉。也有闭花受精、自花受精现象。

分类进化

  唇形科与马鞭草科有最密切的亲缘关系,该科中的筋骨草亚科和Prostantheroideae亚科正如马鞭草科一样,花柱是近于顶生而不是基生的,因此该科中的马鞭草状植物可认为是最原始类型。另一方面,该科与紫草科也有不少联系,但与后者的上位珠孔、朝外的珠背、上位胚根并不同;与玄参科爵床科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只是在一些次要特征上(如方形的茎)。

经济意义

  本科植物以富含多种芳香油而著称,其中有不少芳香油成分可供药用,如薄荷留兰香百里香薰衣草罗勒迷迭香香青兰等。作为药用植物的有黄芩荆芥藿香丹参薄荷紫苏香薷石荠苧夏枯草筋骨草耳挖草活血丹牛至广藿香益母草等。白苏则为有名的油料作物。甘露子地笋的地下肥大根茎可供食用。由于花、叶形状特殊、色彩鲜艳常供观赏的有一串红五彩苏美国薄荷等若干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