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科学分类

植物界 Plantae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鞭草科汉语拼音mǎ biān cǎo kē),(英语:Verbenaceae; verbena family),双子叶植物的一科。通常为灌木,少数乔木,极少草本,嫩枝常呈四棱形。叶常对生,稀轮生或互生,无托叶。花常两性,左右对称,很少辐射对称;花萼常宿存,结果时增大而呈现鲜艳色彩;花冠下部联合呈筒状,上部4~5或更多裂,裂片全缘或下唇中间裂片边缘呈流苏状;雄蕊(2)~4~(6),着生于花冠管上;花盘不显著,雌蕊由2或4~5心皮组成,子房上位,2~5室或因假隔膜分为4~10室,每室有2胚珠或因假隔膜而为一胚珠;花柱顶生,柱头2裂或不裂。果实为核果、蒴果或浆果状核果,核单一或为2~4~(10)分核;种子通常无胚乳,胚直立,胚根短,下位。约80属、3,00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延至温带中国有21属175种。

  马鞭草科分布广,生态习性复杂,形态解剖也较复杂;木质部导管为环孔材、半环孔材或螺纹加厚;穿孔板为单孔板、梯状板或网状板等;木射线通常为3~4列细胞,细胞为异型或同型;纤维为分隔纤维。叶片表皮分成腺毛与非腺毛两大类;气孔分布在叶片上下两面,或仅分布于下面,大多为石竹科型或茜草科型。花粉粒扁球形至长球形或近球形,具3沟或3孔沟,刺状或网状雕纹。染色体基数x=5,6,7,8,9,11及12。

  马鞭草科所含化学成分种类较多,主要有牡荆苷(agnuside)、马鞭草苷(verbenalin)、黄荆素(vitexicarpin)、荭草素(orientin)、5,6,7–三甲氧基黄酮(5,6,7-trimethoxy flavone)、芹菜素(apigenin)、黄芩素–7–0–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erein–7–0–glucuronide)等。不少种供观赏,有些种为贵重木材,如柚木、石梓、苦梓及云南石梓等。

  关于马鞭草科的系统位置及进化关系等,学界看法不尽一致:如A.恩格勒A.B.伦德尔J.布里凯等认为它由紫草科发展到唇形科而位于管花目(Tubiflorae);J.哈钦森认为该科起源于茜草科,为木本的最进化一支——马鞭草目(Verben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