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后记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 后记

现代教育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


  《唐诗三百首》是清代蘅塘退士有感于当时流传的蒙学读本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而选编,成书于清代中叶,入选的差不多都是名作,历代公认的好诗。虽然以明白易解为主,然而,其中相当数量的诗今人理解起来都有不同程度的难度。其原因主要是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差异,也有许多知识上的障碍。

  一是时代的差异,唐代(618—907年)距现代已一千多年,社会变迁巨大,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很多变化,今人理解唐诗自然有难度。

  二是唐诗中大多都有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事迹),这些典故或此句如无注释,就不易理解。

  三是诗本身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比一般口语和散文语言更凝练、更含蓄。古代诗歌特殊的话语系统和唐代诗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艺术表现方式,更使其诗歌的意蕴难以索解。例如,李商隐锦瑟》一诗,是唐诗中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旧说中,有认为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也有人认为,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其后说者纷纭,认为是悼亡诗(悼妻子王氏)者较多。还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此外还有政治寄托、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

  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当是反复地阅读之意。读得多了、熟了,就能逐步理解诗的内容,掌握诗歌的语言规律,从而自己也就会写诗了。今天人们读诗,大多并非为了写诗,但通过读诗,吟味欣赏,对于人们陶冶性情、培养良好文化涵养是大有益处的。对学校教育而言,这里要提及的是,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中国大陆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诗歌鉴赏几乎成为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要读懂唐诗,参看注释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参考自原本成书以来各著名注家的注释,以陈婉俊补注《唐诗三百首》三百一十三首为目录,对其每一诗句用现代汉语直译(极少数情况下意译),力求反映原作原意。

  本书主要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对《唐诗三百首》中的全部诗词逐句释义,力求符合诗的原意,通俗易懂。本书也适于小学生和其他初学者使用。其次,本书的注释和译文撰写,也考虑到本书的社会功用。例如,浙江省的文旅项目《浙东唐诗之路》及温州市洞头区的《唐诗海之路》,需要通俗、可读性强的《唐诗三百首》普及本为其服务。

  借助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便利,本书编写者委托有关单位开发建设了与本书配套的“唐诗三百首”网站及手机版、APP,录入历代名家的注释、点评,古籍版本扫描件,古人的诗意画作,现代书画家贡献的书法作品、诗意画作,并为学生学习设置了“试题精选”、“拓展阅读”等栏目,其信息量数倍于本书(纸质本),目的是为本书读者提供更为便利的、信息量巨大的超值服务。

  本书由海峡两岸学者合作注释、编写,大陆学者海晗和台湾学者张亚中作注,主要编写人员有:王武陵、何伟文、陈坤沈、苏娅、刘长裕(台湾)、苏进强(台湾)、谢大宁(台湾)、王辉丹(台湾)、王本伦、刘露,参与编写、资料搜集整理和提出意见者有:池勝和(台湾)、吴望如(台湾)、段心仪(台湾)、王国瑞、张建、洪王镪、王宇等。

  因注释者和编写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海峡两岸学者、书画家合编《唐诗三百首(诗意画本)》


  为了推进《唐诗海之路》项目(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的建设和“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品味的提升,海峡两岸学者、书法家、画家以《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为底本,合力编著《唐诗三百首(诗意画本)》,成书后将由大陆权威出版社(简体版)和台湾出版社(正体字版)同时出版。大陆主编……,台湾主编……。


  唐朝(618—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清代沈德潜(今江苏苏州人)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于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今江苏无锡人,祖籍安徽休宁)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唐诗三百首(诗意画本)》包括两岸出版社出版的纸质本,网站、手机版和APP。主要读者对象是到洞头国家风景名胜区(4A级)和“浙东唐诗之路”沿途景区景点的游客。非购书者亦可通过二维码扫描下载APP或进入网站、手机版浏览阅读。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浙东写下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浙东唐诗之路,是指唐代诗人因游玩、寻友、做官、修道等各种原因,跨越浙东四州——越州(绍兴)、明州(宁波)、台州、温州而形成的山水人文之路。2017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台州市玉环市和舟山市嵊泗县“中国诗歌之岛”称号。


  《中国青年报》2018年10月11日发表《浙江:合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一文说:据专家考证,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51位诗人游览过这条风景线,这其中包括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邻、骆宾王,“饮中八仙”中的贺知章、崔宗之,“中唐三俊”的元稹、李绅、李德裕,“晚唐三罗”的罗隐、罗邺、罗虬以及崔颢、王维、贾岛、杜牧等,为后人留下了一条山水人文结合、景观文化相映的“浙东唐诗之路”。


  《唐诗三百首(诗意画本)》以清代道光二十四(1844年),上元女史陈婉俊(江苏上元人)补注《唐诗三百首》三百一十三首为目录,以《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的译文和注释为基本文稿,两岸著名书法家提供唐诗书法作品、“唐诗诗意画”编辑成书。原诗作者李白、杜甫、王维等七十七位,诗篇共计三百一十三首,其中:


  李白29首,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郡成纪(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玄宗时作供奉翰林,触犯了杨贵妃,不能得志。他是个放浪不羁的人,便辞了职,游山水,喝酒,作诗。他的态度是出世的,作诗全任自然。当时称他为“天上谪仙人”,这说明了他的人和他的诗。他的乐府很多,取材很广;他其实是在抒写自己的生活,只借用乐府的旧题目而已。他的七古和乐府篇幅恢张,气势充沛,增进了七古体的价值。他的绝句也奠定了一种新体制。书中所收《下江陵》一首,有人推为唐代七绝第一。


  杜甫39首,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安禄山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他从长安逃到灵武,做了左拾遗的官。后因事被放,辗转游落到成都,依故人严武,作到“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儒家的信徒,一辈子惦着仕君行道;又身经乱离,亲见民间疾苦。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唐代用诗取士,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来宫廷和贵人的玩意儿。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境界扩大了,地位也增高了。而杜甫抓住了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他的诗可以说是写实的;这写实的态度是从乐府来的。他使诗历史化,散文化,正是乐府的影响。七古体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律诗到他手里应用自如──他的五律极多,差不多穷尽了这一体的变化。


  王维29首,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府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其父徙家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试进士,第一,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会草书隶书,会画画。有别墅在辋川,常和裴迪去浏览作诗。他的《渭城曲》(乐府),有人推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李商隐24首,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登进士第。王茂元镇河阳,如他掌书记,并使他作女婿。王茂元是李德裕同党;李德裕和令狐楚是政敌。李商隐和令狐楚本有交谊,这一来却得罪了他家。后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作了宰相,李商隐屡次写信表明心迹,他只是不理。这是李商隐一生的失意事,诗中常常涉及,不过多半隐约其辞。后来柳仲郢镇东蜀,他去作过判官。他博学强记,又有隐衷,诗里的典故特别多。他的七律里有好些《无题》诗,一方面像是相思不相见的艳情诗,另一方面又像是比喻,咏叹他和令狐绹的事,寄托那“不遇”的意旨。还有那篇《锦瑟》,虽有题,解者也纷纷不一。那或许是悼亡诗,或许也是比喻。又有些咏史诗,如《隋宫》,或许不只是咏古,还有刺时的意旨。他的诗语既然是一贯的隐约,读起来便只能凭文义、典故和他的事迹作一些可能的概括的解释。他的七绝里也有这种咏史或游仙诗,如《隋宫》、《瑶池》等。他的七绝最著名的可是《寄令狐郎中》一首。


  《唐诗三百首(诗意画本)》除收录两岸著名书法家的唐诗书法作品、画家的“唐诗诗意画”外,还将精选、编入洞头国家风景名胜区和“浙东唐诗之路”沿途风景区提供的风景图片。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