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南部,睢阳区境内,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古城呈现城郭、城湖、内城三位一体格局,是中国现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府城。最外面围绕着的是古城的城郭,又称作护城大堤,周长9公里,围绕护城河一周,采用黄土筑城,底部宽20米,顶部宽7米,高5米,其下部外侧砌有砖墙,非常坚固,构成了古城军事防御的第一道坚固的防卫屏障。

  商丘古城的护城河绕内城一周,距离城墙3.5米,城湖水面比较窄的地方有25米,而最宽的地方则可以达到500多米,水深1—5米,只有四门通过石拱桥与外界连通。

  古城的四个城门外,原来还各建有一座呈半圆形的瓮城,瓮城的城门与正门不相冲,扭向一边,所以又叫做“扭头门”。东门瓮城城门朝南,北门朝西,西门朝南,南门朝东,瓮城门与城门结合在一起,叫做“四门八开”。其好处就是可以使突然攻进瓮城的敌兵暂时失去目标,从而延缓敌人的进攻,更方便守城将士从瓮城四周的城墙上利用弓箭等武器消灭进入瓮城的敌人。古城的瓮城一直保存完好,在民国时期才被拆除。

  古城内城面积为1.13平方公里,历代人才辈出,是人杰地灵之城,在明清两代出过两位大学士,七位尚书以及侍郎、巡抚、御史、总兵和著名文人20多位,先后出现了“沈、宋、侯、叶、余、刘、高、杨”等八家达官显宦和“陈、蔡、穆、柴、尚、孟、胡”等七家豪富大户,所以历史上曾有“八大家,七大户”之说。

  商丘古城又是风水之城,我国风水学的三大传统观念即追求“天地合一”“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传统思想在此有着非常完整的体现。大家请看:商丘古城的城郭是圆形的,而它的内城是方形的,它外圆内方的格局有三层含义:一是象征天圆地方;二是外圆为阳,内方为阴,象征阴阳相生相克,平衡和谐;三是很像我国古代的圆形方孔钱,含有金戈之象,寓意为招财进宝。

  商丘古城的东门与西门是不相对的,错开了一条街道。因为按五行来说,西方有金,东方为木,金克木要伤人的,所以东西门不能相对,错开一条街道,就可以“破解”,从而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南门的东面两侧各有一个水门,通过水门将城内的水排进护城河,为什么这样设计呢?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为了追求五行的平衡。按照五行来说,南方为火,北方为水,水火虽相克,但水火也相济。商丘主火,火势太盛,为保持水火的平衡,就需要加强水的力量,于是古人就想出了一个“三水济火”的高招来达到双方力量的均衡。其二是由城内的地势所决定的。商丘古城的地势呈龟背形,中间高,四周低,略微向南倾斜,大隅首最高,南城墙最低。所以全程的排水系统采用两条最凹的街沟,将全城废水通过水门排进护城河内。

  古城内共有93条街道,这里的“九”和“三”也是大有讲究的。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奇数之首,在风水学上是“极阳”。而“三”则有进取如意,增进繁荣的含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的根源,包含着以“三”为单位的发展程式和数理规律。如老子的《道德经》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我国传统建筑中“三”反映了圆满和谐的哲学思辨和审美观念,所以古城内的街道取了“93”这么一个吉数。同时街道纵横交错,气脉相通。以图览尽瑞气,生机勃勃,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