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梁汉语拼音:Dɑliɑnɡ;英语:Daliang),中国战国都城。故址即今河南开封市魏国原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何时迁于大梁,历来说法不一:《史记集解》引《汲冢纪年》说“梁惠成王九年(前361),四月甲寅,徙都大梁”;《水经注·渠水》引《竹书纪年》作“六年(前364)”;《史记·魏世家》以为“三十一年(前339)”;《史记·商君列传》张守节《正义》又谓在“二十九年(前341)”。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考订在“九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后,魏惠王又称梁惠王。此后魏国积极营造都城,使其规模不断扩大。至今虽未发现遗址,但从文献看,战国大梁城,与明、清开封城大致重合。小城连接大郭,宫城设在大郭西北,魏王游乐的梁囿在西北郊。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史记》大梁城有十二门。”《竹书纪年》又谓:梁惠王三十一年(前339)三月,在大梁北郭开凿大沟引黄河水入圃田泽,又引圃田泽水东流为鸿沟(《水经注·渠水》引)。鸿沟沟通河、淮,为中原地区最早的运河水系,对大梁地区的水运交通和商旅往来,提供了便利。此时,魏国力图在中原地区开疆辟土,国力也进一步增强,使战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后西方秦国日益强大,秦军曾两次围攻大梁,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派大将王贲攻魏,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请降,魏亡。大梁作为魏国都城,时间长达138年,前后经过魏襄王魏昭王等六代国君,是战国时期重要的都城。唐以后,又通称开封为大梁。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