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保卫战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京保卫战汉语拼音:Tianjing Baoweizhan),中国清代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至三年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今南京)所进行的防御战。同治元年春,坐镇安庆的两江总督曾国藩经充分准备后,调动湘、淮军7万余人,分10路,对以天京为中心的太平军占领区实施向心攻击。天京处于清军的战略包围之中。太平军未能乘清军立足未稳之时予以打击。直至秋末,在天王洪秀全多次严诏下,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等“十三王”才率领大军20余万回救天京,但企图以强攻侥幸取胜,未作持久战准备,结果屡攻不利,遂仓卒撤出战斗。天京解围战失败后,李秀成被“严责革爵”。不久,天王洪秀全责令他领兵渡江,西袭湖北,企图调动天京围敌,收“进北攻南”之效,结果,不但未能调动湘军,反而在途中和渡江时损失精锐数万之多,同治二年冬,各战场军事形势急剧恶化。曾国藩部湘军陆续攻占天京城外各军事要点,逐步缩小包围圈,天京仅剩神策门(今中央门东)外一路可与外界相通。在此危急关头,洪秀全拒绝了李秀成“让城别走”的积极建议,决定死守天京,从而错过撤出天京、以图再举的最后机会。同治三年正月,湘军合围天京,城内米粮日缺。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病逝(一说自杀),幼主洪天贵福即位,一切军政事务统归李秀成执掌。六月十六日傍晚,天京各门均为湘军占领。守军除李秀成带领幼主等千余人由地雷轰城处冲出城外,余则或战死,或被杀,或自焚,无一投降。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