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盛(308-379),东晋史学家。字安国,晋代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西晋文学家孙楚之孙。父孙恂,颍川太守。孙盛十岁随家族渡江,客居江东。从小嗜学,博学善言。初任著作佐郎、浏阳县令,后为安西咨议参军。永和元年(345),随桓温伐蜀,以军功赐爵安怀县侯。后以随军平洛阳功,进封吴昌县侯,擢长沙太守。累迁秘书监、给事中。晋孝武帝太元四年(379)卒。

  著有《魏氏春秋》廿卷,《晋阳秋》卅二卷,文集十卷。世评《晋阳秋》为"良史","词直而理正"。太和四年(369),桓温率晋兵伐前燕败于枋头 (今河南浚县西北),孙盛如实记入。桓温读后大怒,威胁孙盛儿子道:"枋头诚为失利,何至乃为尊君所言?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诸子闻言大惧,泣于父前请求改史稿。孙盛不畏权势,拒不改稿,坚持如实书史。其子私自作了删改,但孙盛已将原稿寄与前燕主慕容隽,使《晋阳秋》如实流传。

  孙盛还擅长辩论。据《晋书·孙盛传》和《世说新语》中载:孙盛著《易象妙于见形论》与医卜等书,殷浩等名士无法难之。殷浩为东晋名擅一时的辩论家。一次孙盛与殷浩辩论,饭冷复热四次,直至天黑,殷浩都无法取胜。孙盛遂以善辩名扬天下。

  孙盛著史,注重论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对其见解深为敬重。当某事需评议时,往往以"孙盛论曰"引其原说,表示赞同。关于三国时史事即有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