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青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宁德青(1910-1945年),名秉彝,字德青,曾化名叶茂,汉族,1910年出生在山西稷山第三区西堰村一户富裕农民家庭,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老三,父亲宁维墉,从事教育,曾任稷山县第三区翟店镇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校长。宁德青6岁入学,先后在西堰村乡村小学、第三区翟店镇县立第二高级小学读书。

  1931年,宁德青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1935年毕业后回到原籍,受聘任太原成成中学教员。当时的成成中学,已有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活动。中共党员武新宇、刘墉如先后任该校校长,担任过教务主任和训育主任的刘丹顿、杜心源和焦国鼐也是中共党员。1937年8月,经刘墉如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中共北方局、中共山西工委、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等多方关注与支持下,1937年10月10日,一支以百余名进步知识分子为成员的抗日武装——成成中学抗日义勇队在清源县诞生了。10月下旬,根据上级指示,成成中学抗日义勇队改称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撤离清源县,向晋西山区进发。12月,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归属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领导,列编为游击第四支队(简称四支队),宁德青任政治处主任。

  1938年7月中旬,根据党中央开辟与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指示,四支队随120师李井泉支队及动委会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共2300余人,踏上了进军大青山的征途。宁德青随部北上,9月,到达大青山地区。10月,宁德青与宋玉森率领四支队二连随李井泉、王尚荣、李维中、陈刚等率领的部队及动委会部分人员挺进绥西,开辟绥西游击区。宁德青和宋玉森率领二连进驻乌兰乌素村,在担负保卫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及所属电台之责的同时,积极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动委会,并在基础较好的村庄组织起青年抗日救国会和妇女抗日救国会。

  1939年5月,中共绥远省委派宁德青潜入归绥,化名叶茂,领导归绥的地下抗日救亡运动,经地下党员贾恭介绍,由爱国进步人士,伪农会会长郑化国担保,宁德青很快便谋取到了伪厚和市政府教育股督学的职务,积极活动于归绥教育界,在爱国师生中秘密传播救亡思想。

  在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不断壮大之时,归绥地下党组织也得到了发展,1940年初,成立了中共归绥工作委员会,宁德青任书记。

  中共归绥工委及其领导下的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1940年2月,中共归绥工委从伪巴彦塔拉盟师范学校选派了6位学生前往延安学习。被日本特务机关发觉并以此为线索,获取了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的组织及其活动情报,随即开始了对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员的大搜捕。

  事变发生后,宁德青与刘洪雄迅速取得了联系,采取了应变措施:由宁德青返回根据地向上级党组织汇报情况;刘洪雄负责通知地下党员、救国会员转移,并设法营救被捕的同志。但是,由于敌人走在了前面,刘洪雄、贾恭、张克敏等地下党员及大批救国会员相继被捕,中共归绥工委及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遭到严重破坏。宁德青的身份也已暴露,失去了返回归绥继续从事地下斗争的条件。

  宁德青返回大青山根据地后,任绥察独立第二支队副参谋长。1941年,他又调任中共绥察边区委员会绥西地委社会部部长。

  1942年初,大青山地区情报委员会成立,宁德青任委员兼政治情报科长,同年8月,随绥察行署和大青山骑兵支队主力突围撤回雁北偏关,10月任中共中央晋绥调查局大青山情报处处长。当时,大青山情报处对外称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司令部联络处,专门做绥蒙敌占区的情报工作。之后,宁德青又任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塞北区贸易局局长。

  1945年8月中旬,宁德青患伤寒病逝于山西省偏关县,时年35岁。

  1947年夏,绥蒙区党政军各界在平鲁县轿厂沟召开殉难烈士追悼大会,追认宁德青为烈士。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