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宜城市汉语拼音:Yí Chéng Shì;英文:Yicheng City),中国湖北省辖县级市,由襄阳市代管。位于湖北省中北部,汉江中游。东界枣阳市随县,南接钟祥市荆门市,西邻南漳县,北抵襄阳市。总面积2115平方千米。人口58万。全市辖2个街道、8个镇。

  东部属大洪丘陵,西部属荆山边缘丘陵,中部为汉江沿岸冲积平原。汉江自北向南流经中部,东有驾河、西有蛮河注入,构成树枝状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已探明的矿产有14种,其中以“五石三土一水”最为丰富,“五石”即磷矿石、白云石、石灰石、大理石、硅石;“三土”即铝矾土、耐火粘土、膨润土;“一水”即矿泉水。特产有太山仙米等。饮食文化独具特色,盘龙鳝、烹龙虾、炸仔鸡、啤酒鸭等20余种特色小吃,风靡襄阳乃至湖北省。焦柳铁路、襄荆高速、207国道、汉江航道纵贯南北,250、306省道过境。

  宜城历史文化悠久。宜城创建于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楚国在宜城建都185年,共有10余位楚王活动于此,楚皇城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国辞赋大家宋玉出生宜城,著有《九辩》、《大言赋》等16部佳作,给后人留下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等成语和绝句。宜城是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的殉国地,现建有张自忠纪念馆、张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名胜古迹、纪念地有楚皇城遗址、郭家岗东周文化遗址等。

  邮编:441400 代码:420684 区号:0710

行政区划

  全市辖鄢城、南营2个街道和郑集、小河、刘猴、孔湾、流水、板桥店、王集、雷河8个镇。市政府驻鄢城街道中华路28号

历史

  宜城市历史悠久。因境内西部蛮河(又名蛮水)而得名。蛮河古时又名夷水。“夷”“宜”谐音,宜城即夷水城之意,属以水命名的地名。夏朝属于豫州,称为己国,西周时是若、罗、鄢三个封国的土地。春秋战国时楚在此设若、罗、鄢三邑。秦灭楚后在此设己、若、鄢三县,属南郡。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将鄢县改为宜城县。南朝宋大明元年废宜城县,置华山县,梁改率道县。西魏改华山县为汉南县。唐贞观八年(634)省汉南入率道县,天宝元年(742年)改率道县为宜城县。

  宋属襄阳府,元属襄阳路,明、清属襄阳府。1914年属襄阳道,1932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1935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1944年改名自忠县(1940年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在宜枣战役中于南瓜店以身殉国)。1949年复为宜城县,属襄阳专区。1970年属襄阳地区,1983年属襄樊市。1994年6月1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93号)撤销宜城县,设立宜城市(县级),以原宜城县行政区域为宜城市行政区域。政府驻地由北街迁往中华路28号。由襄樊市代管。

  1995年,宜城市面积2115平方千米,人口约52万人。辖3个街道、10个镇、4个乡:鄢城街道、龙头街道、雷河街道、小河镇、朱市镇、刘猴镇、上大堰镇、孔湾镇、璞河镇、郑集镇、流水镇、板桥店镇、王集镇、李垱乡、新街乡、讴乐乡、南营乡。共有193个行政村。市政府驻鄢城街道(原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宜城市总人口522835人,其中:鄢城街道53464人,龙头街道60341人,雷河街道34628人,郑集镇38403人,小河镇31520人,朱市镇24428人,刘猴镇22624人,孔湾镇18842人,璞河镇37914人,流水镇31173人,板桥店镇22160人,王集镇37476人,上大堰镇16204人,李当乡13593人,讴乐乡19581人,南营乡40185人,新街乡14389人,原种场5910人。

  2004年,全市辖鄢城、南营2个街道和流水、板桥店、小河、刘猴、郑集、孔湾、王集7个镇。共有35个社区、179个行政村。

  2008年,恢复设立雷河镇;将原鄢城街道的廖河、和平、民主、七里、官堰、新河、辛常、新集、前锋、泉水、胡耳、季莲等12个行政村和雷河、和平街、东方、鄂西等4个社区划归雷河镇管辖,镇政府驻廖河。调整后,全市辖2个街道、8个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宜城市常住总人口其中:512530人,鄢城街道133877人,南营街道42060人,郑集镇69169人,小河镇50922人,刘猴镇31807人,孔湾镇19514人,流水镇49832人,板桥镇40391人,王集镇34258人,雷河镇36498人,大雁工业园区4202人。

地理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界随州、枣阳,南接钟祥、荆门,西邻南漳,北抵襄樊。地处东经111°57′-112°45′,北纬31°26′-31°54′。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53公里,总面积211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宜城版图呈“蝴蝶状”。整个地形变化有规律,汉水将全境自然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以汉水为界,分别往东部西部呈平原、丘陵、山地变势,阶梯式延伸。东西两面环山高起,中部河谷平原,北高南低,向南敞开。东部属大洪山余脉,北端山脉呈东西走向。南端多南北走向,微向西南倾斜,与襄阳、枣阳、随州交界处到汉江冲积平原为低山丘陵区。西部属荆山余脉,多呈南北走向,为丘陵区。海拔在15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431.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4%,海拔在50至150米之间的丘陵面积1622.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6.8%;海拔在5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5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8%。

水系

  境内河流,以汉水为主干,构成“扇形状”。汉水以东主要有莺河、落花河、牌坊河、响水沟、南洲河、麻雀河、连江河、黑石沟等支流,汉水以西主要有蛮河、木渠沟、碑河等。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103条,全长1096.3公里,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一级)9条,50至100平方公里(二级)7条,5至50平方公里(三级)87条。境内河流已开发57条,占河流总数的55.33%。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支流。宜城境段,俗称大河,境内河段长59公里,汇纳蛮河、莺河等大小支流十余条。流域面积2113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达12540千瓦,最大洪峰流量达52400立方米/秒,为境内最大河流。蛮河又称小河,境内河段长63公里,汇纳大小河流24条,流域面积663.6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4465千瓦。上游建三道河水库、石门水库等,从南漳、武镇到宜城岛口,修建了百里长渠。莺河又称南泉河,境内河段长59.4公里,汇纳大小河流23条,流域面积403.9平方公里。于上游宜城、枣阳交界处建有大型水库——莺河一库,于马头山东建中型水库——莺河二库;下游建有小(二)型水库7座。水能蕴藏量1776千瓦,已开发520千瓦。已利用面积302.6平方公里,占整个流域面积79.6%。莺河一库总库容11950万立方米,莺河二库总库容8240万立方米。

气候

  宜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冷夏热,陆性率64%,有典型的大陆气候特征。

  境内各地年降水量在800至10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16.4天。降水分布趋势是东西山区多于中部丘陵平原区,北部少,南部多。历年自然降水状况大致是丰雨年、缺雨年和正常年各占三分之一。

  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9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为全省日照时数高值区。一年中日照最多的月份是8月,占56%,最少的是2、3月,占36%。

  年平均气温15至16 ℃,境内各地年平均气温相差不过0.5℃。气温一般1月为最冷,平均2.6℃,7月最热,平均28℃。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铅矿、铝土矿、磷矿、矿泉水、耐火粘土、高岭土、铁矾土、膨润土、砖瓦粘土、石灰石、白云石、硅石、方解石、大理石、云母、氧化铁红、煤、镓、铁、石英砂等20余种,已被开发利用的有12种。主要分布在“两山一线”既东南两山、随南线,已探明的矿石储藏量14亿吨。1、铜、铅、银多金属矿,储量70多万吨,储藏价值1亿多元;2、铝土矿,储量800多万吨,居全省第一。3、硅石,储量达1500万吨,平均品位达98%,属特级矿。次为孔湾覆船山和雷河胡耳硅矿,主要生产硅铁、硅锰等硅质合金;4、耐火粘土,总储量3600万吨;5、磷块岩,储量400万吨;6、白云岩,储量3亿吨以上;7、石灰岩,总储量2亿吨以上,平均含氧化钙54%以上,属一级品,系中南地区罕见的大型优质石灰石矿;8、白云母,储藏于孔湾夫子娅的杨坡群片岩中,共有6条矿脉;9、膨润土,储量37.56万吨,品级Ⅱ至Ⅲ级;10、矿泉水,出露于板桥上湾张集,被命名为含偏硅酸、锶、溴、氟、硒的重碳酸硫酸至钙镁型矿泉水,日自然溢出量达2200吨,系1987年国家首批公布的八大优质天然矿泉水之一。

生物资源

  宜城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生物生长繁殖,生物种类较多,资源丰富。农、林、牧、副、鱼等生物资源种类共有1190种,其中:植物910种,动物类280余种。农作物品种313个,粮食品种257个,其中水稻141个,小麦62个,大麦9个,豌豆8个,黄豆12个,其它秋杂粮25个。棉花品种13个,油料品种28个,绿肥6个(以紫云英、苕子为主);野生植物主要有:化香、水竹、斑竹、桂竹、山楂、檀木、棠梨、盐肤木、六月雪、葛藤、紫藤、野葡萄、金银花、杜鹃、牡丹、桔梗、百合、灵芝、麦冬、兰花等。野生动物有70余种、主要有:鸟类32种,爬行类5种,两栖类5种,兽类11种,属国家二类保护的陆生动物5种,分别是:豺、红腹锦鸡、苍鹰、黄喉貂、斑羚。属省级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25种,分别是:狼、黄腹鼬、狗獾、猪獾、花面狸、小麂、华南兔、赤腹松鼠、普通鸬鹚、大白鹭、华东环颈雉、董鸡、珠颈斑鸠、棕腹啄木鸟、八哥、灰喜鹊、喜鹊、大嘴乌鸦、戴胜、大山雀、王锦蛇、乌梢蛇、中华大蟾蜍、黑斑蛙、湖北金线蛙等。

文化、旅游

  白起渠,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他命令士兵在鄢城西100多公里的地方垒石筑坝,围堰蓄水。大水直冲鄢城。水从城西灌倒城东,城中数十万军民皆被溺死。后来,这条水渠被开发利用,灌溉数千顷,宜城从此成为鱼米之乡。

  楚王城,位于宜城县城南7.5公里处,东临汉江水,西望金牛山,南近蛮河,北溯襄阳。春秋日期王城一度为楚国的都城,又名鄢都。城墙为夯筑土城墙,周长6440米,厚13.05米。紫禁城、白龙池、烽火台、金银冢(楚昭王墓)、晒金坡等遗迹现尚存。建国后,先后出土珍贵文物有青铜方壶、铜车辔、硬币、兵器、印鉴等1000余件,现存放王城文物陈列室。这些出土文物,有力地证明了楚王城是楚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为后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楚皇城以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古代文物,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清人吴季珩到楚王城时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孤阳城帐望夕斜,景物萧条淡晚霞。故市深林栖野鸟,空园乱草隐春花。……”如今,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使古都旧貌变新颜:片片新村绿树掩映,条条渠道波光闪闪,畦畦稻田一片葱绿,林茂粮丰,五业兴旺,逐步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楚王城2002年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皇城遗址已列入“荆襄文化五日游” 重要景区。

  张自忠将军殉国处及同难官兵墓,位于宜城、襄阳两县交界的长山,距宜城县城约25公里。在两百多米高的长山顶上,有一座青石砌成的巍峨壮观的纪念亭,纪念亭正中矗立着一通石碑,高大、肃穆、庄严、朴实,纪念亭从底到顶共22层,由95块条石连接而成。石碑正面上侧铭刻“第一周年纪念”,正中铭刻“张上将自忠殉国处”,下侧铭刻“中华民国三十年五月十六日敬立”。为了缅怀英烈,当地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绿化张将军殉国处和同难官兵公墓,并修筑了一条长2公里、宽8米的盘山公路。而今的十里长山,树木成林,芳草如碧;碑下墓旁,松树、柏树、女贞、冬青、翠竹、鲜花,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馨香扑鼻。1985年5月,召开了宜城各界纪念张自忠将军殉国45周年大会,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和故旧友好赴宜参加了纪念活动。襄阳市政府已把“张自忠将军殉国处”和“同难官兵公墓”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自忠将军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基地。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位于湖北省宜城市襄沙大道烈士陵园内,始建于1991年5月,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殉国51周年暨诞辰100周年修建落成。在宜城市十里长山张自忠将军殉国的地方,建有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和同难官兵公墓。

  宜城市博物馆,成立于1982年2月,内设考古部、保管部、陈列部、内保股、办公室、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六个部门。位于宜城市中华大道9号,总占地面积22544平方米、建筑面积5591多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01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件(套),二级文物60件(套),三级文物265件(套)。属财政全额拨款的文化事业单位,隶属于宜城市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

  鲤鱼湖,位于宜城市区。水面面积100公顷,水质洁净,湖边情侣路,路旁垂柳依依。

人物

  •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鄢人。楚项襄王时(约公元前298年)为大夫。系屈原弟子,是有名的楚辞赋家。一生著有《九辩》、《召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现拟在城南郊腊树村恢复宋玉故宅和宋玉墓。
  • 马良(187-222),宜城孔湾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兄弟五人,俱有才名,马良眉中有白毛,家乡人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攻吴,派马良至武陵联结“蛮夷”为助,功成,深受刘备器重。
  • 马谡(190-228):宜城孔湾人,为马良之弟。蜀汉大将,以荆州从事随刘备入蜀,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好论军事,为诸葛亮所信任。建兴六年,诸葛亮兵出祁山伐魏,命谡督蜀军为前锋。与魏将张合战于街亭,因其指挥失宜,为张合所破,失掉街亭。
  • 王逸,宜城人。东汉文学家,安帝元初(约公元117年)为校书郎,顺帝时为待中。所作《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很受后世学者的重视。除此之外,尚有赋、诔、书、论及杂文等21篇,《汉诗》123篇。
  • 王万芳(1849-1903),字季远,宜城王集人。王万芳才华横溢,一生曾有很多著述和手迹。光绪十一年(1885),王万芳总纂的《襄阳府志》,是襄阳地区自东晋邑人习凿齿撰写的《襄阳耆旧记》到清末为止的20多部府志中的最后一部。王万芳擅长诗词,特别喜欢赞颂祖国的山河,风格颇像李白。他在晚年时作的《襄阳好》十首,对襄阳的古楼、隆中、夫人城、习家祠、万山、庞居寺、岘山、鹿门山等名胜古迹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文字绝妙,读后令人神往。另一佳作《斗方诗》被视为襄阳一宝。王万芳精于书法,尤擅长魏碑。特别是醉酒后的书法更为酣畅潇洒,雄浑挺秀,时与宜都的书法家杨守敬并誉为“湖北二杰”。
  • 张自忠(1890—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县人。国民党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著名的抗日英雄。于1940年5月16日在宜城长山西南麓南瓜店东岗截击南犯日军,因兵力悬殊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