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起义 (1927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广州起义,或称广州暴动,是1927年中国国民党实行武力清党之后,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12月在广州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也是瞿秋白共产国际帮助下策动的三次暴动之一,而前两次分别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背景

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下令通缉张太雷蔡和森等人。

共产国际

1927年下半年,由于共产国际在中国事业遭到严重挫败,斯大林的中国政策受到托洛茨基的批评,于是,斯大林指示中国共产党陆续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希望在一些省份夺取政权,以此证明其中国政策的正确。不过8月的南昌暴动和9月湖南广东、江西、湖北等省的秋收暴动都归于失败。但是,共产国际仍然计划在某一个省份发动新的更大规模的武装暴动。当南昌暴动部队向南撤退时,共产国际计划在广州发动暴动,配合南昌暴动部队占领广州,在广州建立苏维埃政权。10月,叶挺、贺龙的部队失利后,广州暴动的计划一度准备停止,但在11月10日,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在上海召集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实行全国武装总暴动,在一省或几省夺取政权;其中苏兆征罗亦农罗乃曼共产国际驻华代表)共同制定广州暴动计划,并在广州成立秘密行动总部。

张发奎

1927年4月宁汉分裂后,张发奎任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支持武汉的汪精卫政府,其中秘书长高语罕、政治部主任郭沫若和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都是公开的共产党员,而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则是秘密的共产党员。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实行分共后,在第二方面军内,叶挺策动第二十军军长贺龙投向共产党,发动南昌暴动;第二方面军忠于张发奎的余部则南下追击向广东潮汕撤退的叶挺、贺龙,进入广州。

张发奎部队中,教导团团长叶剑英和特务营营长梁秉枢都是地下共产党员,教导团1500多人中有200多名共产党员,因此教导团和特务营的一个连深受左倾情绪影响。而第四军军长黄琪翔本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张发奎与桂系的广东省主席李济深不睦,11月17日,乘李济深离粤,张发奎、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在广州发动政变,驱逐桂系黄绍竑,称为“广州张黄事变”。

预备

11月18日,即“张黄事变”的次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通过《广东工作计划决议案》11点纲领(中央通告十六号),要求以张太雷为首的广东省委筹备广州兵变和政治总罢工,夺取政权。11月26日,中共广东省委成立了五人革命委员会(在广州3人),张太雷任主席,另外两人是广州市委书记黄平、工会领袖周文雍。总司令叶挺和杨殷直到暴动前夕才由香港秘密潜入广州。11月28日,共产国际代表德国人海因茨·纽曼格哈特·爱斯拉到达广州,策划在广州实施新的暴动,带来活动经费200余万美元。同日,教导团开始召集组长联席会议,12月4日,教导团举行全体党员大会,大力开展政治宣传,激动“群众的革命情绪”,并且“调查各连的反动分子”。

12月初,张发奎、黄琪翔的主力离开广州,对付桂系,负责广州市内防务的只有教导团(1500人、枪1300支)、第四军特务营(有计划改编为警卫团,无枪枝),以及广州市公安局的警察保安队,另外工人赤卫队有2000人,持有手枪数十杆,炸弹150枚。

暴动原定在13日举行,但是在12月9日由于发生爆炸事件,暴动被提前到11日举行。这也使得原定前来增援的农会无法到达。

进程

12月11日(星期日)凌晨2时,张太雷、叶挺、徐光英、曹干延和一名朝鲜炮手,趁广州周边发生战事,张发奎、黄琪翔派兵迎战,城防空虚时,来到叶剑英教导团,进行部署,杀死代理团长朱勉芳,拘禁四、五十名“反动分子”。

黄锦辉杨殷率领敢死队到北校场第四军教导团的驻地,配合教导团在凌晨3时30分,攻打位于维新路(今广州起义路)的广州市公安局,释放政治犯。到天亮前,教导团、特务营一部共2000余人以及大约2000名工人赤卫队参加了暴动,打败沙河燕塘一带的炮兵,大部分广州城已经被攻占,但是第四军军部、十二师师部和仰忠街军械处始终未能攻下,于是放火焚烧,造成大批平民死伤。控制全城后,共军随即大举捕杀四月清党时镇压他们的人员。

不过河南海珠区)仍在李福林手中,而沙面英法租界也未受波及。张发奎、黄琪翔及广东省主席陈公博均于11日晨逃往河南李福林(第五军)驻地。张发奎请托一位商人谭礼庭出面,得以进入沙面英租界拍发无线电报,调动外围部队回援广州敉平暴动。

暴动的领导人包括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人。共产国际代表和苏联驻广州领事馆官员直接参与了军事行动,公开开着领事馆的汽车,插着红旗穿过街市。

12月12日上午,两军在广州北郊激战,当地的绅商纷纷组织民团对抗共军。越秀山一度被张军夺去,又被共军夺回。下午,于广州丰宁路(人民路)西瓜园广场上主持“广州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广州苏维埃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张太雷任代理主席(主席苏兆征,因病)及人民海陆军委员,并公布另外9名苏维埃政府要员名单:

巷战

12日,张发奎调各地军队反攻,上午已进占观音山(越秀山)。民团与薛岳的新兵,由观音山进城,冲锋到厚祥街。经过激战,共军一度夺回观音山,下午,张太雷和共产国际代表纽曼乘车赴观音山指挥,途中大北门附近遇民团(广东机器工会工人纠察队)狙击,张及司机死在车中,纽曼逃脱。

张发奎部队陆续抵达广州,从四面攻入市内。于是在广州发生激烈的巷战。12月13日,张发奎部队夺回广州,起义部队残部1000余人逃出广州,经花县至海、陆丰地区,工人赤卫队留下殿后。13日下午,张军粉碎赤卫队的抵抗,完全控制广州。纽曼也逃走,苏联驻广州副领事郝史(Хасис, Абрам Исаакович;Abram Hasis)等5人则在被捕后游街并被枪毙。郝史在试图乘领事馆汽车前往苏维埃总部时被捕,随身携带手榴弹。苏联领事馆遭到搜查,领事鲍里斯·伯克瓦利斯基夫妇遭到逮捕,由于驻广州领事团的说服,领事夫妇才未被处死,在年底被驱逐出境。

叶剑英叶挺两人在战败后化装逃到香港

结果及影响

武力镇压

广州暴动的过程中,先是暴动工人为报复四月清党时镇压他们的人士,因而展开捕杀,并焚烧房屋造成死伤。暴动失败后,广州市政府又大肆搜捕暴动人员,许多工人受害。双方死亡人数在两万人以上。

死亡的暴动人员埋葬在东郊,即今日广州市中心区中山三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12月14日,国民政府指责苏联是广州起义的幕后黑手,宣布与苏联断交,并驱逐各地苏联侨民,关闭上海汉口长沙苏联领事馆。苏联则声称并不承认国民政府,各地领事馆仍对北京政府发生关系,国民政府无权如此(其实在张作霖搜查后,苏联代办已离开北京使馆)。至此,1923年至1927年间国民党的联俄政策彻底结束。

对广东和全国政治舞台的影响

广州暴动之后,张发奎、黄琪翔被认为负有责任,被迫将广州交给桂系,北上江西,归蒋介石节制;而汪精卫也受到压力,被迫出洋前往法国,暂时退出政治舞台。

对苏联政局的影响

广州暴动在时间上恰与苏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吻合,斯大林就在这次大会上彻底击败托洛茨基。因此托洛茨基评论广州起义是“斯大林派多数在中国造成一个胜利的假象,以掩盖俄国反对派在肉体上的消灭”,“参加起义的广州工人英勇无比,作出了最大的牺牲,而领导层的冒险主义已不是什么‘错误’,而是不折不扣的犯罪”(托洛茨基《斯大林与中国革命》)。

1928年6月,共产国际将大约100名中共代表秘密运送到莫斯科郊外的兹维尼果罗德镇,举行了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共产国际将广州暴动的失败归咎于当时“小资产阶级”出身(被认为具有妥协性和狂热性)的中共领导人瞿秋白犯了左倾盲动的错误(《国际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政治报告的结论》,1928年6月29日),瞿秋白被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改由工人阶级出身的向忠发领导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