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延河:宝塔山下的延河桥

  延河,为延安境内第二大河,是黄河右岸、中游区上段的河口镇至龙门段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经志丹,安塞镰刀湾乡,南下入延安,流贯延安城,转向东流入延长县,在延长县南河沟乡凉水岸附近注入黄河。宝塔山下的延河桥,是一座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敞肩式拱桥建筑传统技艺的石拱桥,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

  延河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一道历史景观。延河已经不再是陕北高原上一条普通的河流,它被仁人志士们赋予了新的涵义,它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成为一种世界观的象征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民主的历史进程中一条壮美的名河。

概况

  延河发源于靖边县白于山赐湾周山,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为延安市第二大河,主要支流有杏子河、平桥川河、西川河、南川河、蟠龙川河等,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安塞、延安,于延长县南河沟凉水岸附近汇入黄河,全长286.9公里,流域面积7725平方公里,总落差860米。

  延河桥总长123米,3孔净跨各30米,主拱采用立墙空腹拱的形式,即在每个大跨上设有6个小拱,桥身轻秀,承载力强。在建桥过程中延安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根据延河不需要通航,河床上又是砂质土壤的特点,采用“土牛拱胎”的施工方法,即在河床上用土堆成拱形,作为砌筑拱圈的胎模,这就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延河大桥建成后,其建筑艺术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资深的桥梁文化研究专家王展意著文赞扬说:“延河大桥选址得当,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工艺精湛,与附近的青山绿水、宝塔古城,联芳济美,相映成趣。宝塔山和延河桥,相谐相辉,已经是延安革命圣地的象征,是城市的标志,更是摄影、绘画的重要景点。

  如今,在延河的河床上砌上了石块,岸上筑起了水泥护栏和灯柱,柱上是乳白色的圆形电灯,入夜后两岸成为了一条明亮的灯线。在雄伟的宝塔上与壮观的延河大桥上灯饰斑斓,几乎为辉煌的透明体,相互映照之下格外瑰丽迷人。

故事

  延河,昔名区水、去斤水、洧水、延水等。《水经注》称之“清水”,可见,它曾是一条水质清澈的河流,直至边区时期,延河仍时常清波荡漾,城中居民多取河水食用,边区军民经常在河中浣洗衣物,并在深水区游泳戏水,亲切地称它“天然游泳池”。

  明弘治《延安府志》载:“延水在城东门外,源出安塞县西北芦关岭,东南流入肤施县境,又经延长县流入黄河,俗称,濯筋水”。其实,延河的源头远自靖边县东南的高峁山(一说为天赐湾周山),由西北流向东南,流经安塞县、宝塔区、延长县,在延长县凉水岸附近注入黄河。

  最为奇妙的是,延河滚滚自北而来流经延安城时,却神奇的拐了一个弯,以一个近乎直角的弯度逝向东方,于是有人便风趣地说这昭示着这里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风土民情

  榆林市靖边县剪纸源远流长,广为流传,是婆姨女子寄情寓意的最好形式,被称为爱情的语言。

  靖边剪纸主要有窗花,也有炕围墙花、顶棚花、门花、灯花、吊子花等。风格独特,纤细秀美,空灵透亮,拙里见巧功,土中有美感。剪纸纹样有月牙纹、云口纹、城墙边等,但是以锯齿纹为主,俗称“抖毛毛”,几乎每幅剪纸中都有,细如针尖,给人美的享受。

  1985年“靖边剪纸”在西安美术家画廊展出,1986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轰动一时,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剪纸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