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燕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乃燕(1894—1958),字君谋,号芸。浙江湖州南浔镇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历史学家、书画家。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的曾长孙,也是张静江的侄辈。父亲张增熙(字弁群)是开明绅士,同盟会会员,曾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张乃燕早年先后在南浔正蒙学塾、杭州府中学堂、苏州大学读书。1912年加入国民党,1913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和伦敦皇家理工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研习化学。1919年获日内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返国。1919年冬在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物理学。1920年至1922年任北京大学化学教授,兼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北平工业专门学校化学教授。

  1922年冬,张乃燕因父病重,南返伺候汤药。这期间,世界著名科学家、相对论发明者爱因斯坦博士应日本之邀前去讲学途经上海,曾两次在沪逗留。其中同年11月13日晚,湖州著名人士王一亭先生经蔡元培先生介绍,在家设宴招待爱因斯坦夫妇,因张乃燕与王一亭是同乡,又精通英、法、德语,还是理学博士、大学教授,于是被请来参与对爱因斯坦夫妇的接待。张乃燕在那天晚宴上用德语向爱因斯坦夫妇致欢迎辞,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爱因斯坦在1922年元旦演讲后,还向他讨教了相关问题。

  1923年,张乃燕当选为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同时兼任浙江省工业专门学校化学教授。1924年5月,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出师北伐,任命张乃燕为广州大本营参议。很快孙中山莅临上海,张乃燕未及赴任。孙中山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在广州召开国民党改组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张乃燕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1925年孙中山赴北京,任命张乃燕为顾问,张乃燕再次北上。不久孙中山逝世,张乃燕又回上海,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

  1926年1月,张乃燕任广州国民政府参事;2月任外交部秘书;5月派为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同年为广东大学校长(后改中山大学)。

  1927年4月,张乃燕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11月又任中央大学校长。1928年6月,任国民政府大学院参事。1929年至1930年两次兼任浙江省县长考试典试委员。1931年2月,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同年当选为国民会议代表。1932年1月,调任建设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年5月,任驻比利时国特命全权公使,并受建设委员会之托,考察欧洲各国建设事业。1935年5月,辞职返国。抗日战争期间,隐居上海,学画山水。1958年逝世。

  张乃燕著述甚多,著有《世界大战全史》《罗马史》《希腊史》《芸庐历史丛书》《有机染科学》《药学有机砒化物》《欧战中之军用化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