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孝祥(1132—1170),中国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官尚书礼部员外郎、建康留守、荆南湖北路安抚使等职。主张抗金。晚年因病退居芜湖。

绍兴四年(1134),金兵侵犯和州时,孝祥随父母避乱芜湖升仙桥(今长街状元坊)。孝祥少时,“读书一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绍兴十七年(1147),“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1154),赴临安(今杭州)参加廷试。考官定秦桧秦埙第一,孝祥第二。高宗赵构阅卷,发现秦埙“论策”系秦桧主张,于是擢孝祥第一,而秦埙第三。“唱第”时,大臣曹泳当廷向孝祥提婚,“祥不应”,得罪权臣,因父张祁入狱株连,未封官。秦桧死,祁冤白,孝祥才任秘书省正事,及载有声名,升为校书郎,继升为尚书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后被御史中丞汪澈弹劾免职。隆兴元年(1163),孝宗赵昚即位。孝祥由抚州(今江西临川县)知州升为集英殿修撰,兼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次年,将没收资财,拯救吴中饥荒。提倡改革,破格用人,主张“唯才是举”,又升他为中书舍人,继升直学院,并在张浚军中任都察职,参赞军事,兼领建康留守。乾道元年(1165),复任集贤殿修撰,继任静江府(今桂林市)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潭州(今长沙市)知府,荆南、湖北路(今湖北江陵)安抚使等。在湖北路安抚使任上,将荆江筑堤拦洪,建万盈仓,整顿吏治,抑制豪强,扶贫济困,颇有政声。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诗词继承苏东坡豪放风格,常怀忧国之思。《全宋词》收录他的词220余首。文章、书法造诣很深。所著《于湖文集》40卷,收诗、文、词、铭、赞、制、表、尺牍、奏议等十余类。

他的诗文当时流传甚广。文章对南宋王朝腐败黑暗揭露较深,诗于写景叙事中也流露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存词220余首,尤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成就最为突出。如〔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写怀念北方之思;〔水调歌头〕《和庞佑父》,表达了抗敌的热情。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概叙了自绍兴议和、符离兵败后20余年的社会现状,对南宋王朝的不修边备、不用贤才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言此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也有清疏淡远,放旷豁达之作,如〔念奴娇〕《过洞庭》等。其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爱国词派,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传《于湖居士文集》40卷,《四部丛刊》本。《于湖词》3卷,《宋六十名家词》本。

乾道五年(1169)归休祭祠,“进显谟阁直学士”。“荆南人民哭送登舟。绘像于湘中驿。”抵芜湖,增建归去来堂于莲湖(今镜湖)之滨,修观澜亭作“敦学、励志”之所,乾道六年(1170)病逝芜湖,葬于南京。其子遵嘱将莲湖产业一百余亩捐给地方。